汕头,百载商埠,著名侨乡。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成为首批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之一。
近40年过去了,汕头经济特区面积从起步的1.6平方公里,拓展到了2000多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增长98.6倍、人均GDP增长49.8倍。
依托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优势,汕头形成了异常活跃的民营经济。截至6月,汕头已有民营经济单位约30万户,占全市经济单位的99%。上市的32家企业中,31家是民营企业。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1990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在汕头挥毫写下的王安石名句,正是对汕头经济特区奋斗历程的最好写照。
华侨人文“枢纽”
大批海外华侨积极反哺家乡
汕头是有名的侨乡。据史料记载,汕头1860年正式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当年,数以万计的潮汕人从这里出发,搭乘红头船闯南洋,通过“侨批”等方式将在海外赚来的钱回馈家乡。
改革开放以后,广大海外华侨积极反哺家乡建设。以侨引资,以侨引智,以侨引外,以侨促贸,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全国第一个保护华侨房地产权益的综合地方性法规在汕头出台,全国唯一一个“特区顾问委员会”在汕头特区建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汕头地毯厂由泰国汕头籍华侨创立。1981年8月汕头大学成立,李嘉诚首期投入3000万港元支持建设,汕头大学于1983年正式招生,截至目前,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支持款已超100亿港元……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为汕头争取资金投入、优化投资环境、协助解决各类发展困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2014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在汕头正式挂牌成立。记者了解到,这是全国迄今唯一以’华侨’冠名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从汕头东海岸大道向远处眺望,海边平地上一大片现代化建筑正加紧动工。
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试验区主打“侨牌”,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坚实的经济社会网络,推动汕头经济进一步“走出去”“引进来”双轨发展。
2015年,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板块“华侨板”在华侨试验区创设,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492家,其中8家成功转板到“新三板”,2家增资扩股4119万元。
独特的华侨人文“枢纽”地位,使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民营经济成长沃土
从家庭小作坊到品牌大企业
在世界知名的玩具礼品生产基地——澄海区,国内动漫第一股——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创新发展、成功转型升级、探索国际化的路径,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走进奥飞的玩具展示大厅,从传统的玩偶娃娃到最新的智能玩具,琳琅满目。
“《喜羊羊与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超级飞侠》等小朋友熟悉的动画片,都是我们出品的,而且《超级飞侠》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汕头奥飞娱乐动漫衍生产品的生产线
与澄海大部分民营企业一样,奥飞娱乐也是从家庭作坊起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澄海的家庭作坊大多生产塑胶玩具。奥飞娱乐的创始人蔡东青借800元买了一台老式注塑机,在家制作塑料小喇叭。以质取胜的小喇叭吹响了蔡东青的品牌,订单纷至沓来。
“小喇叭吹得再响还是小喇叭,档次低、价值低。”奥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澄海以生产低端仿制玩具为主。奥飞娱乐意识到,要持续发展,需要补上的正是文化IP这块短板。
此后,“动漫+玩具”成为奥飞娱乐转型的发展方向。2004年,蔡东青成立动漫公司并推出《巴啦啦小魔仙》等多部自主制作动画,以增加玩具附加值,企业规模稳步增长。
从利润微薄的低端加工向附加值更高的上游品牌生产迈进,这就是奥飞的转型故事。改革的大潮中,一批批玩具企业亦纷纷转型。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又带动了汕头整个玩具产业的发展,澄海成为知名的“中国玩具礼品之都”,国内外客商来往频繁。
汕头市政府官网显示,去年,汕头工艺玩具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同比增长12.4%,已形成从设计、原料、模具、零件、装配、包装到运输、销售、会展的完整产业链,并逐步转型升级为传统玩具生产与文化动漫创意相结合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委、市政府频频发力,加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加快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汕头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玩具礼品之都”澄海正是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上的一颗明星。
依靠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利用外资侨智,汕头,逐渐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特区、具有汕头特色的发展道路。
□他山之石
汕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郑良泽:
营商环境的创造值得参考借鉴
“工商业发达、华人华侨众多是汕头的传统”。汕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郑良泽指出,汕头素来就是一片适合创业的开放土壤,改革开放以后,海外华人华侨为汕头引进了大量侨资,也引进了服务和效率。通过开放,汕头引进了外资,汕头企业找到了更广阔的市场。通过改革,汕头把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破除,城市得以发展起来。
汕头走出了一条和别的城市不太一样的发展路子——“民营企业较为发达,外资经济较为活跃”。
在他看来,当下,经济特区要更好地发展,则需要通过创新,不仅是科技方面的创新,还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汕头要补足科技创新领域的短板,要梳理汕头已有的基础资源优势,引进更多人才、更多团队,必须通过创新来营造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才能使汕头再创辉煌。
【采写】胡钰衎 黄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