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
跨江大桥,
承载城市变迁,诉尽大城繁华。
西江大桥 是连接肇庆与高要最早的跨江桥梁,它见证了高要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发展,从1987年通车至今,已历经31载春秋。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西江大桥的“前世今生”。
▲ 陈彦成 摄
让天堑变通途 挥别过江轮渡
1987年4月1日,西江大桥通车的日期被许多人铭记,而与它有关的荣誉也永载史册。作为广东省最长、跨度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梁,西江大桥曾获1987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 西江大桥旧貌。(作者不详)
▲ 2005年10月,西江大桥扩建竣工通车。 苏科伟 摄
1978年10月1日,西江大桥正式动工兴建,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年代,水泥和钢筋等建材不能保障供应,修桥的机械化水平较低,这座跨江大桥一修便是9年。
▲ 建设中的西江大桥。( 图源肇庆发布,作者不详)
1987年4月1日,万千期待的西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631.49米,公路桥全长1595.78米,为双层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连接肇庆与高要的重要交通要道,同时也是国道324线与三茂铁路的主干交通枢纽。
▲ 骑摩托车从西江大桥铁路桥旁的引桥通过,成为很多人的经历。苏科伟 摄
1987年7月31日,一列火车首次通过西江大桥,宣告肇庆从此通了火车。
▲ 一列火车首次通过西江大桥。(图源网络,作者不详)
在西江大桥建成前,一江两岸只能靠机帆船和水上居民的小木船来回摆渡。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乘坐轮渡过河,是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时,两岸居民出行几乎都是坐轮渡,渡口道路上人流如织,每趟轮渡一靠岸停泊,乘客和车辆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涌上去,很快便挤满轮渡甲板。
▲ 作者不详
一艘简陋的轮船缓缓从南岸码头起航,旋螺桨翻起层层白浪,嘟嘟的马达声震荡着江水,在西江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波纹。轮船就像一扇窗,透过这文明之窗仿佛可以看到高要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初肇庆与高要两岸之间的交通只有这小小的轮渡。如今,曾经荡漾西江数十载的渡船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 作者不详
大桥扩建 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随着两岸来往越来越密切,
西江大桥的车流量逐年俱增。
▲ 2003年,西江大桥扩建前,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争道,交通拥挤。
为缓解交通压力,2003年9月8日,西江大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在公铁两用桥东侧新建公路桥。扩建工程由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主桥长812.48米,引桥长756.33米,引道长3.613公里。大桥扩建后,总宽度达到27.5米,为双向四车道。
▲ 西江大桥扩建。
2005年10月8日,
西江大桥扩建工程全线竣工通车。
▲ 2005年10月8日,肇庆西江大桥扩建工程通车典礼。
▲ 肇庆西江大桥扩建后通车。 以上四图 苏科伟 摄
大桥扩建后,
一直处于交通重负荷状态的
西江大桥得到有效减压。
▲ 陈彦成 摄
停止收费 加快一江两岸城市发展
从2004年起,
肇庆全面启动
对普通公路收费站的整合撤并工作。
2004年4月全市撤销了15个收费站;2007年12月撤销了大冲收费站;2009年12月分别撤销了广宁春水、长塘和怀集坳仔、金鸡等4个二级公路收费站;2010年1月1日零时,在试行年票制的同时,再次撤并了德庆德城、封开封川、高要新桥、四会五马岗等4个一级公路收费站。
作为南北两岸的重要交通要道,西江大桥自建成以来,极大方便了西江两岸居民的通行,对加强南北两岸沟通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撤销收费站,成为了两岸居民翘首以盼之事。
2012年1月1日,两岸居民终于迎来了这一天,西江大桥收费站正式停止收费,所有往来车辆均免费通行,这对于两岸经济、文化、商贸、物流等发展都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 西江大桥现貌。陈彦成 摄
横跨在母亲河上的西江大桥,
是高要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见证者,
也是高要经济腾飞的一幅画卷。
文:梁俏玲
高要区新闻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编辑:黄绮雯
编审:梁俏玲
按二维码关注,转发朋友圈!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