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一等奖学生公示名单公布,佛山市顺德一中学生彭郅立获得化学全国一等奖;第三十五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东赛区)复赛结果公布,顺德一中学生罗智聪荣获一等奖,易宵晗荣获二等奖。其中彭郅立和罗智聪均为佛山唯一的一等奖。
获奖学生拟冲刺清华大学自主招生
第三十五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东赛区)复赛共吸引了全省5000多名优秀学子参赛,高手云集,精英尽出。通过严格的选拔,全省330名选手获得进入广东赛区复赛资格。9月22日,进行了复赛的理论考试,选拔出149名选手。9月28日,这些选手参加广东赛区复赛的实验考试,最终罗智聪同学获得了佛山市唯一的一等奖。
在总结获奖因素时,两位同学都把“兴趣”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罗智聪说:“竞赛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远远超出了高中教材的覆盖范围。如果没有兴趣这第一动力的支撑,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易宵晗则表示,兴趣是起点,没有兴趣,就很难坚持下去。
除了兴趣,理想也是他们动力的源泉。罗智聪说:“我的理想大学是清华大学。我渴望在物理学、天文学、宇宙航行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发现更多的未知,探求宇宙的真相。”
易宵晗说:“我的理想大学是北京大学。我一直坚信,作为一个人匆匆来到这世上又匆匆离去,一定要留下点什么,让世界变得更好。所以,我选择了物理,选择了科研作为我终身从事的事业。”
最后,两位获奖选手都给了有志于在竞赛道路上有所成就的学弟学妹们非常中肯的建议。罗智聪说:“第一,请保持兴趣;第二,请保证每天1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学习;第三,做好计划,全局掌控,学会总结;第四,保证课内成绩,不能因为一科的兴趣而荒废了其他科目。”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获一等奖的学生不超过总人数的1%,有机会入选全国冬令营,并获得大学保送生资格。本届化学奥赛获得省一等奖的全佛山仅有彭郅立1人。彭郅立表示,接下来要静心准备高考,理想的大学是北大化学系。
对于获奖,罗智聪和易宵晗对他们的教练陈纪华老师表达了感谢。陈纪华从教18年,担任物理竞赛指导老师,多次获得省市级表彰,是顺德一中自主培育的物理奥赛金牌教练。
“学生能获得这么优秀的成绩,最根本的原因是学校的培养氛围和全力支持。譬如,从高一开始,学校就专门为这些物理尖子组成了物理竞赛班,由我进行指导,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今年暑假学校就为两位同学提供了北京夏令营的机会,学费全免。去华南师大参加实验培训,所有费用也全部由学校负担。”陈纪华说。
据介绍,奥赛获奖是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重要渠道。目前罗智聪已经决定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
近一年顺德一中有近百名学生获各类竞赛大奖
新高考改革提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在此背景下,竞赛相关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招生中加分,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取得优势。
同时,通过指导学生们参加竞赛,老师们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钻研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做好专业选择,而这也是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此,近年来顺德一中不断创新竞赛工作方式方法,助力学生获得竞赛好成绩。在竞赛班班级机制改革方面, 顺德一中在高一年级按照学生兴趣和学科选拔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年级范围内选拔学科竞赛尖子组成学科竞赛班。
同时探索多学科混合分班,进行课程重构,在竞赛学科老师指导下进行竞赛内容的超前和深度学习,基本在高一阶段完成竞赛考纲的知识学习。高二年级按照竞赛学科进行分班,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特长班,这样的行政分班模式以期更好针对学生能力开展分层培养。
顺德一中还通过外引内联的方式,不断加强和深化对竞赛老师的培训工作。不定期将大学教授、竞赛名师等专家请进学校对竞赛老师进行培训指导,也将老师送往各竞赛强校、知名培训机构进行交流和学习访问。目前各学科基本形成校外专家、本校学科竞赛教练组成的竞赛教练队伍。
此外,该校还成立了顺德区竞赛建设基地,旨在以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争取培养一批学科潜能生让他们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近一年来,顺德一中有近百名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学、科创类竞赛中获得国际、国家及省级奖项。
【记者】蒋晓敏
【通讯员】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