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党委书记陈桂明:打造都市风情与田园风光兼具的特色南城

南方+ 记者

南城作为东莞城市中心,是东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内商圈众多,楼宇林立,全市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场馆也聚集在此,加之外来人口汇聚,使得南城呈现出极具现代化的城市风貌。但南城街道党委书记陈桂明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南城以东莞大道为线,东南部水濂等片区仍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发展相对薄弱,南城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同样任重道远。

为此,南城将从着眼经济发展、推动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基层治理方式等八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使都市风情与田园风光在南城交相辉映。

陈桂明介绍,南城内部可以分成两大片区,一个是作为城市中心的城区,现代化程度高,发展水平较高也相对均衡,以金融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较快,已经没有了乡村农耕的影子;另一片区以东莞大道为线,从西平往水濂方向,包括蛤地、雅园等,乡村感仍然很明显,乡土味浓厚。因此,其他地区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贫富差距大等情况,在南城同样存在,南城在乡村振兴方面也是任重道远,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推动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南城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并着手制定了实施方案。具体来说,南城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和举措,概括为八个主要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不振兴,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就如上面所说,在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片区,无论是原来的自然村还是新型社区,生活水平也比较高,这个片区已经摆脱了过去的农业生产和乡村面貌,居民以物业和经商为主。随着物业价格的上涨,他们的收入也在稳步提升。

而水濂、蛤地等地,作为生态保护区,客观上限定了发展方向。水濂山水库是东莞饮用水水源,水濂山作为东莞“城中山”也是城市的绿肺,不适宜发展制造业,因此近年来南城对当地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向科研、文教、旅游、新型产业等方面倾斜。

例如联科信息产业园、凯达科技设计中心等新型园区,以及一大批公办民办学校,都在往该地聚集;南城也计划将当地一部分旧村落统租、包装和改造,依托水濂地区良好的生态优势,发展文旅产业,目前深圳华侨城也瞄准该片区旅游资源前来寻求合作。此外再加上政府提供的扶持政策,力争让该片区富起来,改变落后的面貌。

二是强化政务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在南城创业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近年来南城在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让城市中心区内外可以享受到一致的政务服务。当前推进乡村地区振兴发展,更需要让每一个村、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便利、无差别的服务。

在公共服务提升方面,过去城市中心区内外在教育资源布局上存在明显差距,市区学校众多,但水濂等片区却很少,现在这一状况正在努力扭转。目前包括阳光实验小学、八小、九小,以及一些幼儿园都已经向该片区布局,让当地居民不用到市区就能读到优质学校,缩小教育差距。此外近年来南城交通网络升级,大部分都向薄弱地区倾斜,实现了不同片区之间的交通均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以及交通等方面的改善和均衡,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打造平安法治乡村。

对于南城来说,基层治理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调和“多元文化”。南城作为市中心,外来人口多,全街道两百多个楼盘住户来自五湖四海,居民的文化层次、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都不尽相同

南城街道18个社区中有4个是新型社区,外来人口人数多,近年来这部分居民的主动诉求在逐渐增多。多元文化的汇聚和碰撞,使得过去清晰的文化界限消失了,也为南城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制度、机制上进行创新。南城近年来通过采取吸收非户籍人口进入社区两委班子任职等方式,已经在基层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四是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文明创建水平。

南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优势,拥有东莞两个“城中山”之一的水濂山,还拥有多个水库、河涌。此外还有大批古村落保存着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大部分集中在水濂到雅园、蛤地之间地区。从植物园到水濂山,面积约20平方公里,占南城整体面积超三分之一。

以此为基础,南城正积极推进全市美丽幸福村居建设,通过生态补偿和产业格局调整,把薄弱片区建设好,进一步提升文明水平。其中香港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在市区充分利用空间,建筑尽可能高;郊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尽可能绿,市区和郊区形成特色鲜明又相互补充的功能分区。

五是要加强基层党建,抓住工作的“牛鼻子”。

坚强的党组织是乡村振兴得以实施的关键保障,纵观南城近十年的发展也可以得出直观的结论。党组织战斗力强的地方,发展就比较好,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一支政治意识强、素质能力好、群众威望高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充分发挥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六是推进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共同发展。

东莞市大部分重大的文化设施,包括玉兰大剧院、市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都在南城,文化人才在这里汇聚,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城市的文化气息非常典型,这也是南城提出的建设“六个之城”中包括“文化之城”的底气所在。

与此同时,在南城袁屋边、蛤地、雅园、西平等地,客家文化、祠堂文化等乡土文化也非常典型。如何让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是南城在文化领域探索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为此,南城主动与东莞市文化机构对接,争取把更多文化活动的阵地放在南城,并且每年给予经费支持,让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结合,实现振兴。

七是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形成既有都市风情又有田园风光的城镇特色。

作为东莞城市中心,南城可以说是东莞城市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都市风情已经形成。接下来需要考虑如何保持田园风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该建设的地方没有一寸土地浪费,该生态绿化保护的地方,也没有一块地使其丢荒”。当前南城正在规划依托大片绿地打造成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重点把水濂山、植物园、水濂山水库连接起来的三角区,打造成田园风光集中区。“都市风情在东莞大道两旁,田园风光在水濂山片区,在乡村中有城市的味道,城市中有乡村味道。”

八是促进城乡地区实现均衡发展。

近年来南城加大对发展薄弱地区,投入了一定的生态补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街道财政投资建设社区道路、交通、教育、文化设施等民生工程。这些地区因为生态保护的需要,很多制造业不能落户,开发受到限制,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代价,需要政府给予补偿,改善当地环境和生活条件,缩小地区发展差异。为此南城还通过街道与社区按一定比例联合出资的方式,成立专门资金池,用于对欠发达的村组进行扶持。

另一方面,尽管城市化水平高,但南城的都市风情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中心区有很多城中村,需要加快旧改步伐,优化城市面貌,为此南城还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城市更新办,以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统筹】黄少宏

【记者】陈启亮

【摄影】孙俊杰

编辑 李玲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