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深度融合,移居深圳养老的香港长者日益增加,他们在内地的养老和医疗状况也日益受到关注。
10月10日,“跨境安老医养一体的机遇与挑战”主题研讨会在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举行。会上,港大深圳医院发布了香港长者医疗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点计划(以下简称"长者医疗券")推行近3年来的首份调查报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疗券长者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长者医疗券的并参与调查的香港长者中,64%的人以深圳为常居住地,逾9成受访者满意门诊服务,长者医疗券使用人次也逐年增长,2017年较2016年就增长了23.85%。
逾6成医疗券使用者常住深圳
此次调查对象为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长者医疗券就诊的香港居民。调查方式为网上问卷及现场纸质问卷。一共回收384 份有效问卷,其中纸质问卷164份,网上问卷220份。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获知医疗券的信息渠道、使用医疗券在港大深圳医院就诊的满意度、就诊频率和习惯、香港长者对跨境医疗服务的期望。
作为深港跨境医疗的服务创新,2015年10月05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推出长者医疗券港大深圳医院试点计划,并于次日正式实施,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可以使用医疗券支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指定科室提供的门诊医疗护理服务的费用。该试点方便了居住在深圳乃至珠三角的香港长者就近就医。
来自港大深圳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10月6日至2018年9月17日,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长者医疗券的人数共计2968,使用人次为10501,人均就诊次数为3.37次,说明复诊率较高,就诊次均费用为387元。而且长者医疗券使用人次逐年增长,2017年较2016年就诊人次增长23.85%。
使用者年龄介于65岁至107岁,其中71岁-80岁的占近六成,平均年龄为77岁。64%的使用者常住深圳,27%的常住香港,9%居住于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如东莞、中山及珠海等。
调查也显示, 91.93%的受访长者对港大深圳医院的门诊就诊体验为“非常满意”或“满意”。其中,超过72.66%的受访者选择该院就医的原因是认同港大深圳医院引入香港医院的管理模式,64.32%是看重服务态度好,49.48%是认为医院医疗设备先进,11.66%是看重医院不乱开检查和药品。其余因素还包括地理位置方便、不收红包等。
9成受访者盼医疗券扩展至住院服务
此外,来自港大深圳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该院使用长者医疗券使用的病人中,约6%曾经在港大深圳医院接受住院服务,总人次为657。由于目前长者医疗券仅限于在港大深圳医院门诊使用,尚未涵盖住院服务,大部分香港长者仍选择返回香港住院治疗。此次调查中,90%的受访者希望今后将长者医疗券的适用范围扩展至住院服务。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养老和医疗合作的深入,预计移居深圳乃至大湾区的香港长者还会增加。为方便香港长者就医,有必要研究如何将香港长者医疗券服务扩展至内地的住院服务,以便为常居内地的香港长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照顾。
“三年来,医院已建立长者医疗券结算的良好信息系统和完善的诊疗服务流程,在服务香港长者医疗需求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如果未来长者医疗券能够扩展至医院的住院服务,无疑将为香港长者就医提供更大便利。”卢宠茂说。
10月10日活动现场,港大深圳医院与香港赛马会深圳复康会颐康院还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港大深圳医院还将派医生前往颐康院提供医疗服务进一步协商。
知识点:
香港长者医疗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点计划
200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长者医疗券计划,资助年满70岁并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证或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发出的《豁免登记证明书》的香港长者使用私营基层医疗服务。由2017年7月1日起,计划的受惠长者合资格年龄已由70岁降低至65岁。
每名合资格长者每年可获发的医疗券金额为港币2000元,每年未用完的医疗券金额可累积至其后年份使用,累积上限为港币5000元。在2018年,每名合资格长者会获发一次性的额外港币1000元医疗券金额。
2015年10月6日,香港推出试点计划,让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可以使用医疗券支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指定科室提供的门诊医疗护理服务的费用。
【记者】向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