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图鉴丨由猛变萌的大沥沙皮狗,原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

南海大沥
+ 订阅

大沥图鉴

在给小伙伴们讲述了两期大沥的“红色故事”之后,今天的《大沥图鉴》,我们来换换口味啦~这次,让我们走近大沥人都熟悉的“猛兽”——沙皮狗!

由猛变萌的沙皮狗

相传,大沥数百年前有斗狗的风气,吸引了各地民众前来围观。因此来自各地的狗种在此培育,最终形成公认的最好斗品种——沙皮狗。

原生纯种的沙皮狗,并无多少皱褶,整体形态精瘦强壮,被称为“骨嘴”沙皮。至于大多数人看到的皱巴巴的形态,那是一种名叫“肉嘴”的品种,是外来的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而来。

在行业内,对于以大沥沙皮犬为代表的中国原种沙皮狗有这样的通俗表述,即:葫芦头,蚬壳耳,豆豉三角眼,亚婆脸,瓦筒嘴,竹叶脷,硼砂鼻,黄牛颈,鲩鱼身,虾公腰,铁线尾,京柿笃,中柱手,琵琶脾,蒜子蹄。

沙皮狗已有2000多年养殖史

大沥沙皮狗协会会长曹裕坚介绍:“中国沙皮狗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在汉朝字画就发现它的踪影,当时可能主要是作为攻击野猪的狩猎犬。”根据现存一些民间资料和历史记载,早在清末民初,大沥沙皮狗便被英国人带回欧洲,并在上世纪70年代再从欧洲传入美国,而1985年在美国注册的沙皮狗便有8500只。

后来,沙皮狗风靡全球,在欧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港澳台均有专门的沙皮狗协会。

大沥沙皮狗养殖史

1995年10月,大沥政府主导成立了“大沥沙皮狗技术研究会”,组织国内外专家拟定“大沥沙皮狗标准特征”。与此同时,大沥还邀请国际及国内知名专家前来做裁判,参与和组织多场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狗展和比赛,不断创造机会让大沥沙皮狗与各种世界名犬同场竞技,打响名气。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大沥曾掀起过一阵饲养沙皮狗风潮。由大沥沙皮狗协会的统计数据称,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沥的沙皮狗养殖户达到了180多户、饲养基地40多个。

在1997年-1999年间,大沥沙皮狗在本地的存栏量达2万多条,豢养七八十只沙皮狗的养殖场比比皆是。

“沙皮狗饲养业是大沥最早与国际接轨的产业。”大沥镇相关负责人说,沙皮狗文化中代表的忠诚、仁厚、务实、机灵、进取特质,与新一代“沥商精神”有诸多相似之处。

如今,大沥正通过举办沙皮狗文化节、成立大沥沙皮狗协会等方式,推动大沥沙皮狗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延续沥商精神!

《大沥图鉴》往期回顾:

☞历经70年,大沥这些小学见证了一段红色故事……

☞这个因打铁而得名的小村,竟是南海农村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地!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