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竹板走四方
婉转悠扬唱乡情
斗门人
家乡这项瑰宝
你听过吗?
这项宝贝可了不得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年前的清朝
仅凭熟练的技艺
即便是四片竹板
也能奏出动听的曲子
这便是
斗门白蕉客家竹板山歌
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和现代文化冲击
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
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
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但却在白蕉重焕勃勃生机
不仅被列为
珠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更是走进了白蕉校园
客家娃争相传唱
传承之路愈发明亮!
做好非遗传承,白蕉不遗余力。继白蕉镇灯笼中心小学开展“沙田民歌”非遗进校园活动,并于今年7月挂牌区级非遗名录“沙田民歌”传承保护基地后,白蕉镇日前在非遗传承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小斗了解到,从2018-2019学年开始,白石小学每周安排两节课,由“白蕉客家竹板山歌”区级传承人吴志能教导白石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学习“白蕉客家竹板山歌”,参与教学的师生们都对“白蕉客家竹板山歌”这一非遗传承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为何将传承试点选择在白石村?小斗了解到,白石村是白蕉镇内纯客家村之一,白石小学近7成学生是客家人,而“白蕉客家竹板山歌”区级传承人吴志能也是白石村本地人。
他认为:“白蕉客家竹板山歌”是客家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文学与音乐形式而形成的,作为客家人特别是这个项目的区级非遗传承人,必须想尽办法把它传承下去,让白石村人,乃至全镇全区的客家人都认识并一起把“白蕉客家竹板山歌”这一瑰宝传承下去。
关于白蕉客家竹板山歌
斗门区白蕉镇客家人的先祖为躲避战乱,不畏艰难险阻多次迁徙,从中原南迁到广东河源的珠玑巷,再分流于南粤大地,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在迁徙和创业的苦旅中历经磨难,饱尝了人生的甜酸苦辣。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文学与音乐的形式,在呼喊与抗争中有感而发,唱出了天籁之声,以此抒发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和生产劳动中,慢慢形成了他们的精神产品——客家竹板山歌。
他们在溪涧、河畔对唱互答;在田间、林边、谷场、山野尽情歌唱……他们以能歌会唱为荣,男女老幼都爱听竹板山歌,爱唱竹板山歌,蔚然成风。
白蕉客家竹板山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白蕉客家竹板山歌有其特定的生态环境,也有其特定的风格,它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遗风,与钦定文学、文人作品截然不同。它语言质朴天然,生动通俗,自然率真。有很多作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不乏语言艺术含金量很高的精品,值得推广与学习。
2009年3月,客家竹板山歌(白蕉)被列入珠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一环。
为家乡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点赞!
转发出去
让更多人了解
咱斗门的瑰宝
你可能还想看
火了!昔日闲置农家小院蜕变度假首选栖息地,斗门民宿受热捧
刚刚在斗门发生,一首歌唱哭所有人!歌名《故乡的样子》
太好了!北澳市场这家摊位得到整改了,你去光顾过吗?
厉害了!斗门要把“粤菜师傅”打造成响当当的名片!这些本土美味你吃过吗?
文明斗门“随手拍”曝光台第54期:烦!这里露天焚烧,我们万念俱“灰”...
好消息!斗门上班族福音!去拱北又新增2个站点...
@斗门人 最高奖励10万元,发现这些情况,马上举报!
星标+置顶
让你一秒找到小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