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东莞文化产业增加值列全省地级市第一位

东莞新经济
+ 订阅

9日,东莞市统计局发布了改革开放40年东莞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据了解,40年来,东莞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自发启动、引导发展和主动拓展3个阶段。到2016年,东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0.27亿元(含R&D),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深圳、广州,其中“三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057.7亿元,从业人员30万人。  

文化产业与时代的协调发展  

东莞文化产业发展分为自发性、引导性以及主动性三个阶段。  

1978-2011年为自发启动期。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南粤大地,加工制造业的大量转移,为东莞带来了众多的玩具厂、印刷厂、视听设备加工厂等等,这些典型的文化产业企业,主要是基于产业转移而到来、发展,时至今日,这些企业组成的行业在文化制造业当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文化娱乐方式进入东莞,如歌舞娱乐、电影、游乐场等等,这些在改革开放之初被视为新鲜事物的舶来品,正是文化服务业东莞萌生、发展的一部分。  

2011年—党的十九大之前为政策引导发展阶段。东莞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先后出台《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东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决定以5年投入16亿元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从财政、税收等多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所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更是以补助、贴息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给予实质性的扶持。  

十九大召开以后进入主动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和文化产业作出了新的定位和要求,要求抓好文化企业和鼓励创新,打造交易平台和博览会平台,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释放出强烈信号,为今后文化产业如何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大之后,东莞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主动创新、主动作为的全新发展时期。  

文化产业坚持事业和产业并重  

改革开放40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巨大成就,在文化领域,则表现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并重,一直秉持“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的理念。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东莞先后确立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音乐剧之都“三城一都”的建设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优化结构、层次相宜、功能先进”的原则,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投资逾15亿元打造市级文化设施,建成玉兰大剧院、东莞图书馆、科学技术博物馆、东莞展览馆、群众艺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等先进文化场馆,其中东莞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规模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名列前茅;镇村两级文化设施投入资金40多亿元,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全市已建设有村镇文化中心80多个,图书馆(室)近400个、文化广场近450个,文化设施占地总面积超4000万平方米。  

1978-2016年,东莞艺术表演团体由1个增加到20个;公共图书馆由1个增加到605个,藏书量由11万册增加到1014万册;博物馆由2个增加到49个,充分体现了东莞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为此作出的系统规划和部署,为提高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在文化产业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东莞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重大战略部署后,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东莞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屡创佳绩并展现出鲜明特征。  

资料显示,东莞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保持逐年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2010年实现增加值174.1亿元,2016年达到340.27亿元(含R&D),总量增加近一倍(见下图)。  

2010-2016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

在东莞系列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行实施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显著增加。以“三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为例,到2016年,东莞“三上”文化产业单位数682个,较2012年增长60.8%,文化制造业533个,较2012年增长38.4%,文化批发和零售业42个,较2012年增长147.1%,文化服务业107个,较2012年增长386.4%。  

企业效益如何,除了直接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是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方向标之一,企业整体效益越好,行业发展前景越被看好。与2012年相比较,2016年东莞“三上”文化产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其中,资产增长了57.4%,营业收入增长39.6%,营业税金及附加增长37.9%,营业利润增长63.2%,应交增值税增长25.7%(见下表)。  

2016年“三上”文化产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记者】戴双城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冯文美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