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到八月,走过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等节气,历经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地处南粤海滨的珠海,夏秋气温变化并不明显。
处暑前,暑气一直萦绕着大地,直至中秋时节,才进入“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的状态。
节气的轮转只需要一天,
而传统风俗却沿袭千年。
在珠海,
端午、七夕、中秋……
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是如何传承的?
又历经了哪些变化呢?
和小布一起看~
端午节
负有盛名的珠海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钟凡/手绘
端午节是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划龙舟的风俗由来已久,珠海端午龙舟竞渡,在历史上也是颇负盛名。据《珠海市志》记载,建国后珠海首届龙舟竞赛于1955年在金星门举行。此后,珠海的龙舟竞赛活动规模越办越大,成为一年一度的群众性节日活动。上个世纪60年代,珠海的龙舟赛地点设在野狸岛附近海面,每逢端午龙舟赛,上百艘渔船云集于香洲港海面,桅杆上挂满各种彩灯、彩条、讯号旗、风兜等,色彩缤纷,场面壮观。
端午节悬挂菖蒲、艾叶等物。钟凡/手绘
芦叶和芦刀粽。钟凡/手绘
此外,端午节那一天,珠海人喜欢在家门口燃烧一种特制的粗香并悬挂菖蒲等物,还在腰系上一个小香包,额头上涂点雄黄。此习俗历史悠久,传说菖蒲挂在门口可驱邪。20世纪80年代开始,除龙舟竞渡和裹粽子为保留项目外,其他带迷信色彩的习俗渐被淘汰。
七夕
遥拜乞巧,浸冬瓜水,摆花街
农历七月初七夜,俗称七夕,也叫“乞巧节”。旧时,相好的女性相约一清静地方,摆果品,燃香烛,向天遥拜乞巧,是节日风俗。而在珠海,过去还流传着“浸冬瓜水”的习俗。据说,要在初七早晨太阳未出之前,到井里挑水倒在已洗干净的放有新鲜冬瓜的缸里,并用白灰把缸口封闭,一年或几年后开封,缸里的冬瓜即可变成金黄清凉的冬瓜水了。
每年七夕这天,珠海金鼎下栅格外热闹,在繁华的下栅墟,商贾举行一年一度的“摆花街”活动。志书记载了历史上这一活动的盛况:下栅墟拱星街的商女(未婚者)皆打扮一新,穿金戴银,涂脂抹粉,身披绸服,脚穿绣花鞋,头插鲜花,两条拨浪鼓似的辫子用茶子油梳得油光水滑。
这天,她们将亲手刺绣的花鞋、团扇、枕巾、枕袋、背带心等及一篮鲜花和培植的一盆秧莳摆放在自己的商铺门口展示。手拿方帕伫立(也有的是几姊妹出来亮相),唱着小调,与对方商女比貌美,比针线手艺,比富贵······风情万种,仪态可人,吸引众客前来观看,整条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元节
消失的“盂兰醮”
农历七月十四盂兰节,俗称中元节。过去,唐家湾镇一带的人民有在七月十四摆“盂兰醮”的习惯。即挂灯笼,案台摆放三个小神像及香案烛台、生果、斋饭等,还要请“喃巫佬”设醮坛神台举行祭拜仪式。
据志书记载,在建醮两天内,当地村民都在家门挂上写着“盂兰建醮”字样的纸扎灯笼。农历七月十五晚,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烧纸衣,盂兰醮结束后,活动负责人就会集中研究下年建醮的设想并选定负责人,公布本年盂兰盛会的收支情况。金鼎地区,每三年设一届大醮,每届持续7—9天,在唐家地区,打大醮是每五年一届,每届持续5天。
中秋节
赏月对歌
处暑之后,暑气渐渐退去,虽然天气依旧炎热,但已经能感受到一丝丝秋意。“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中秋节,也意味着秋天正式到来。
过去,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实际上从八月上旬就已经开始了,亲戚朋友间互赠月饼、水果的习俗延续至今,此外,男子新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要到女方家里送月饼及其他礼物给岳父岳母,这一习俗如今也依然存在。
中秋节晚上赏月,一家人在露天处放上月饼、柿子、柚子、芋头、香蕉、菱角、花生等应节食品,欢聚一堂。富裕人家往往还会在赏月之时举行“拜月”仪式:圆月初上时,焚诸帛、香烛和燃放鞭炮自然是少不了的,然后向月亮顶礼膜拜,这一仪式也叫“拜月光”。志书记载,民国时期有一首诗这样描述,“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钱人家吃月饼,冇(没)钱人家吃芋糕。”一首打油诗,生动地描述了过去贫富人家过中秋节的差距。
在珠海鸡山村,还保留有“中秋对歌”的习俗。中秋节当晚,全村男女老幼齐聚一堂,分为村东、村西两部分,在一首“今晚歌堂系我开,吹箫打笛引郎来,引到郎来同我唱,一起唱到大天光”的开唱歌之后,村东、村西两群人开始你一句我一首地对唱起来,歌词多为四句,有抒情的,也有慷慨激昂的,也有悲哀叹世的,还有相互对答内容的,就这样一直唱到天亮。
生产及入学习俗
“龙舟水”投石养蚝
投石养蚝和悬挂养蚝。钟凡/手绘
过去,养蚝业是唐家湾镇养殖方面的主业。唐家湾海岸位于珠江出海的咸淡水交汇处,水质肥沃是良好的养蚝场所。
“龙舟水”投石养蚝,是当地的一项重要生产习俗。每到农历五月,蚝民们便把预先制好的水泥条(用水泥制成长条状,中间为一长竹枝,利于插入泥滩中),趁涨潮时用船运到预定的海域,分散抛下海,潮退时,便把水泥条有规则地插立于泥滩之中,这个季节,蚝卵易于吸附在水泥条表面,一星期后,发育到芝麻般大小,再生出硬壳,约三四年后可获收成。由于多在农历五月初投石,因此这一活动也被称为“龙舟水”,此时投石生长的苗都是白肉苗,比其他时间投石所长的蚝,产量高,质量好。
秋季入学要自备干粮
秋季也是开学的时节,过去的孩子,开学第一天也大有讲究。新中国成立前,珠海唐家一带的家长,会在儿童第一天入学时,在其书包装上青葱(寓意读书聪明伶俐),蒜头(寓意灵巧会算)和一束粉丝与两只鸡蛋(寓意各科都拿100分),此外还要给孩子带上一对“利市”,象征开学万事如意。
此外家长通常还会带孩子到文昌庙拜文昌帝君。开学必备的有《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算盘、笔墨纸砚等文具。如今这些古老却带有部分迷信色彩的开学习俗仪式已不再被沿袭。
看完小布的介绍,
是不是对珠海多了一分
不一样的认识呢~
你们家乡有哪些特别的传统习俗?
欢迎留言分享哦!
文/珠海发布 张伟宁
手绘/钟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蓝辉龙
编辑/杨圣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