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顺德】就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进行探讨,希望形成合力打造良好教育生态

顺德政协
+ 订阅

顺德教育如何提升,开展论坛深入探讨,21日上午,顺德区政协论道顺德“如何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专题论坛在大良顺峰中学举行。全社会进一步提高对教育重视程度,构建健康教育生态,这成为了与会者们的共同诉求。

加大优质学位供给  强化初中教学质量

谈到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的数量一直是最直观的体现。在论坛上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毅指出,由于近年来新增户籍人口数量不断攀升,目前顺德面临着较大的学位供应压力,有6个镇街出现公办学校学位紧缺的现象。张毅还谈到,顺德公办优质学位尤其是初中学位有所不足、现有学校硬件设施达不到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教学质量与周边先进地区对比有一定差距、优质生源有一定的外流现象,这都是近几年顺德教育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随着顺德区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这些问题都有望逐步解决。张毅介绍,至2020年顺德区将计划新建17所学校,并对40所学校进行改建和扩建,实现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5.4万个。而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方面,顺德区还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以标杆品牌学校带动集团学校教育质量同步提升,更通过“三名工程“积极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作为教育骨干,以此带动教师队伍发展。

针对初中教育质量的提升,顺德区教育局也将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积极探索。张毅表示,教育局正计划借鉴高中教育模式,以抓高考的方式抓中考,促进初中教育质量提升,更会支持初中应对新高考改革设置课程,通过建设更多品牌初中,让顺德优秀学子能够享受优质学位。

随后,顺德区教研工作相关负责人也就如何加强顺德教研工作分享了今后的思路。

提升教育重视程度 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对于教育提升,参与论坛的顺德各所名校校长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大良顺峰中学校长赵晓芸就表示,如果光以学生升学成绩作为评定一个地区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是一种功利思维,也将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发展思维的僵化。她认为,一所好的学校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之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和品格,使学生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顺德一种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曾惠蘋则表示,要为学生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自信,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动力。

除了持续提升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凝聚顺德市民对教育的信心。顺德一中校长谢大海就认为,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上,顺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表示,目前初中阶段优质生源流失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顺德家长对顺德优质公办初中了解不足,往往出现把顺德学校当作备选的情况,这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培育好顺德的教育生态。

事实上,随着集团化办学等教育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顺德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取得初步成效。大良西山小学校长陈志斌表示,通过集团化办学,集团内部能够充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学校能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并提升教育水平提升的续航能力。“和周边地区相比,顺德教育改革动力充足而且目标明显,对未来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而要充满信心“,陈志斌认为,今后顺德提升教育质量,可以继续以联盟的形式打造优质生源的升学链条,而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多对公办初中加大支持力度。

区政协委员陈义明认为,众多家长对教育的诉求无非是好学生能够留得住、教得好,让孩子能够在顺德接受到好的教育,“如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质量提升,这对全体市民来说是一颗定心丸“。

落实教育民生能工程  提升顺德城市软实力

“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话题,一直以来也是我们的民生热点“,周文认为顺德全社会应该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提升认识,”教育质量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事实上,顺德已经被确定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改革试验区,周文表示顺德教育事业也应该同步提升,希望政府、社会、学校各方形成合力,推动顺德教育进一步提升。

针对目前顺德的短板,周文认为顺德教育部门也提出了很多好的解决思路,”只要我们像对待村级工业园提升一样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我们的教育一定能够有好的变化“。

编辑:区政协新媒体项目组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