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公布《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2017-2035年)》草案(下称草案),并进行公示。
草案规划年限至2035年,分成两个阶段进行。至2035年,中山市域常住人口规模约为550-60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为730-75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超过42%。
草案提及将预留跨马鞍岛对接深圳地铁线路,预留环湾地铁通道,接南沙新区枢纽站,对接珠海;推进大运量轨道交通建设,研究衔接广州地铁18号线和佛山地铁11号线;并在板芙建设澳门科技大学(中山校区)。
【功能定位】
三角镇跃升为组团级综合服务中心
按照2017年4月,中山市委市政府在《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意见》中明确划定一中心四组团(五大组团)规划,对各个组团功能定位、交通承载力、产业布局方面都进行了相关规划。
草案提出,为支撑中山市完成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的发展使命,规划确定中山市功能定位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湾区精品活力都会、世界专业制造名城。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中山以规划先导,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草案指出,中山将通过两带两轴实现东承西接、向湾发展。“两带”是指南北向联系广州和珠海、澳门的湾区创新服务带,以及东西向承接深圳、香港功能与产业转移,辐射珠江西岸的湾区功能拓展带。“两轴”是指南北向依托国道G105, 联系广州、佛山与珠海、澳门的转型发展轴,以及东西向经过南部组团,融入珠海,对接深圳、香港的功能联系轴。
此外,中山将通过一主三副、一城双核、五组团实现中心强化、错位发展。其中由岐江新城主中心与翠亨新区主中心共同组成市域主中心,形成未来中心城区一城双核结构,面向湾区,承担市域现代服务中心与区域专业化创新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能。三副为三角、小榄和三乡组团级综合服务中心。
【交通规划】
衔接广佛地铁,实现多通道环湾轨道连接
在市域交通规划方面,草案提出轨道引领,构建珠江西岸轨道交通枢纽,中山将加快推进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建设,形成湾区机场群服务核心区,将中山建设成为搭乘飞机最方便的城市之一。同时争取广中珠澳客专建设,形成西岸高速铁路大通道,实现多通道环湾轨道联系,争取深肇城际经中山中心城区。
中山将预留广中珠澳高铁通道,预留中南虎城际经民众站对接广州南沙通道,强化东北组团与广州、南沙、深圳联系。规划由中山站出发,分别经三角镇、民众镇对接广州 18 号地铁线的轨道线路。规划深茂城际、中南虎城际经民众枢纽对接湾区东岸。此外,中山将完善和预留对接广州南沙的高速路及干线路网,适时考虑搬迁三角通用机场。
草案还提出要强化湾区联系,重点方向推进大运量轨道交通建设,重点推进衔接广州地铁 18号线和佛山地铁11号线,预留跨马鞍岛对接深圳地铁线路。预留环湾地铁通道,接南沙新区枢纽站,对接珠海。
【南方+记者】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