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白露过,秋分至。蕉岭大地弥漫着丰收前夕的喜悦,愈渐饱满的稻穗随着微风在田间轻轻摇摆;农民戴着草帽穿梭在高高的甘蔗地里,精心为甘蔗除去藤蔓、杂草;大山深处,蜂农提着采收的蜂蜜匆匆赶往企业收购点……
蕉岭县是典型的农业县,青山绿水是它的底色,鲜艳的果实色点缀其中,绘成一幅清新而绚丽的寿乡丰收图。近年来,该县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方向,深度挖掘和利用深厚的生态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发展现代农业,鼓励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生态功能区建设创造优质生态产品新供给,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种好一粒米▶▷
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早上6时30分,长潭镇科诚农场的场主林干松准时出现在加工厂,开始机器的清理和调试,为一天的大米加工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我去年新购置的一体机,可以把稻谷加工成包装精美的大米产品!”林干松一边介绍说,一边带笔者参观他的新装备,在这个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加工厂,一个两层楼高的机器格外引人注意。
耕耘大米事业十年来,从几十亩的“小打小闹”到上千亩的水稻种植基地,林干松实现了从普通农民到新农人的身份转变,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联合收割机6台、稻谷烘干机6台、中型拖拉机6台、井关高速插秧机6台、色选机2台、全自动真空包装机1台、植保无人机4台……如今,在林干松的水稻基地,已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工成本也逐年下降,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林干松丰收的愿景也变成了现实。“春季的早稻收了700多吨,晚稻11月初便可收割,预计全年水稻产量能有1400多吨,产值可达1700万元!”林干松兴奋地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林干松的大米加工厂附近,一座今年刚建成的桂岭硒米展厅让人眼前一亮。在里面走上一圈,便可详细了解蕉岭富硒大米的“前世今生”及“米家族”成员。目前,就科诚农场而言,已建立有美香粘、象牙香粘、双珍丝苗、黑米、红米、黑花生等种植基地,注册了“长潭金穗”商标,打造有“科诚香”系列大米品牌。
自从今年6月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即SC认证后,林干松的米生意越做越大,标着“蕉岭大米”字样的富硒香米被一批又一批地送到珠三角客户手中,让大城市的人们第一时间品尝到源自世界长寿乡的绿色丰收成果。
除了壮大自己的米事业,林干松还依托成立的科诚农场晟福农机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社会服务,同时还包收包销,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目前,该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范围已辐射到周边6个镇22个村,服务面积达6000亩以上,服务农户2000多户。
长潭镇白马村的林辉是合作社成员之一,在林干松的帮助下今年种了3亩水稻,“种子、肥料都是合作社提供的,播种、收割也会有机械过来帮忙,最重要的是给我们技术上的指导。最后收购我们产出的稻谷,一年下来增收6000元!”
在蕉岭,通过寿乡“一粒米”品牌的带动,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梅州市四季耕耘蔬果专业合作社、蕉岭县高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众多农业企业的发展势头喜人,丰收在即。
基于“一粒米”产业发展优势,前不久,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该产业园涵盖蕉城、长潭、三圳和新铺四个镇,总面积约397平方公里,园内丝苗米品种种植面积约4万亩,主要立足该县富硒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及休闲旅游资源等优势,围绕建成省内最有特色的富硒优质丝苗米产业园的目标定位,按照“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全产业链要求,以推进基地支撑、产业融合、链条延伸、产品升级为方向,致力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该产业园的建成,将为蕉岭的“一粒米”事业开启新的丰收征程。
制好一块糖▶▷
推进深加工跑赢富硒市场
在新铺镇长江村的350亩甘蔗地,一排排密集的甘蔗又高又壮,即将迎来繁忙的采收期。自从有企业进驻,当地许多村民都成了上班族,村民曾维健刚刚从地里回来,前几天因为台风,有一些甘蔗被吹倒了,他便赶紧去扶起来,因为这些茁壮成长的甘蔗承载着他们和企业共同的丰收希望。“甘蔗采收期长达3个多月,高峰期每天都需要几十名人工才忙得过来,所以企业会雇佣我们村民来采收。按每天100多元的标准,3个多月下来就能增收1万多元,另外还有一份田地租金。”
长江村甘蔗基地是广东蕉岭妆家都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众多种植基地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该公司在蕉城镇、新铺镇、长潭镇、广福镇、三圳镇等5个种植基地种植甘蔗2000多亩,品种以粤糖08—196为主。
蕉岭种蔗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初在东陂村、长江村和神岗村都曾有种植糖蔗生产红糖的历史。基于甘蔗良好的种植基础和红糖开发的深厚底蕴,蕉岭是种植发展富硒糖产业的理想基地。
今年1月,广东省科学院富硒生物科技创新中心揭牌暨院地科技产业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蕉岭县举行,标志着广东省科学院富硒生物科技创新中心正式落户蕉岭。据了解,该中心由蕉岭县、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及广东蕉岭妆家都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打造,主要聚集长寿品牌、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等优势,开展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不断选育富硒作物品种、开发功能红糖,为蕉岭富硒生物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目前,该中心已在广福镇石峰村建立200亩甘蔗品种选育试验基地,试种有100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
有了先进技术和企业的资金支持,蕉岭正加快推进传统制糖产业转型升级,开发“绿色、健康、高值”的优质产品,努力构建“富硒、健康、长寿”产业链,采用“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广种植富硒甘蔗,并通过品牌化打造,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8种富硒红糖品种,包括枸杞红糖、红枣红糖、姜红糖、玫瑰红糖等,一斤可以卖80元,比传统甘蔗的价值翻了好几倍。厂房11月底建好后投产,届时将实现日产60吨。”广东蕉岭妆家都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令说,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富硒甘蔗种植1万亩以上,年产富硒功能红糖7000吨以上,产值达3.5亿元以上。
结出一颗果▶▷
促三产融合为农业提质增效
“来,尝一下我们这里有蜜味的无花果!要不是之前的下雨天影响了施肥,这些果子会更大更甜……”位于三圳镇的广东仰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植了110亩的无花果,负责人陈民热情地招呼笔者亲自下地里采摘成熟的无花果。
这是一家致力于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具有丰富的无花果种植、研究、产品开发、深加工经验,因看中蕉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上当地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支持,落户三圳并计划开拓更广阔的休闲农业市场。
“公司现有无花果干、无花果茶、鲜食果共3个系列6个品种产品,所有产品全部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其中无花果茶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获得2016年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金奖荣誉。”陈民介绍,他们秉持的生产理念是“有机、健康、原生态”,这与蕉岭县农业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更让他坚定了信心。
目前,种下的无花果都已挂果,每一棵树上都长满了果实,有的已经成熟显出诱人的紫红色,在无花果田一旁的客户体验中心和加工车间基本建成,蓄势待发。站在无花果地里,陈民介绍了公司的发展规划,“我们正在做无花果的主题餐饮,顾客可以选择自己动手做或者品尝我们的成品,还可以参观我们的加工车间,观赏造型各异的无花果树,定期举行主题活动,吃、摘、看、玩都可以在这里实现”。
不仅是陈民的无花果基地,近年来,蕉岭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田园景观,顺应回归自然、体验农味和休闲观光的消费潮流,围绕健康、生态、文化三大旅游产业主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企业带动,着力发展以乡村民俗、人文资源、自然生态、农林果园等为主题的多类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育了一批集农业体验、田园旅游、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打造了九岭“十里荷塘”莲子基地、客家农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上合农业公园、桃花源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园、芳心寿乡生态葡萄园、百香果基地、徐溪昂天塘单枞茶基地等10多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三圳镇、长潭镇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数说农业
◎“地标”产品——
现有蕉岭茶叶、桂岭蜂蜜、蕉岭冬笋、三圳淮山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全市获批“地标”产品最多的一个县。
◎特色农产品——
在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等“五个一”富硒长寿食品开发的基础上,蕉岭已建立7大农产品生产基地、11家规模以上长寿健康食品企业、37个富硒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开发长寿食品70多种,年产值达8亿多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蕉岭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0家、家庭农场238家。全县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耕地面积2.9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1.8%。
丰收镜头
以“硒”为媒孕育寿乡特色农产品
“我们的果子在这里种植能够达到更高的品质”,正在查看无花果生长情况的广东仰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民说,他之所以把基地设在蕉岭县,就是看中了这块农业沃土上的“硒”。
富“硒”,是蕉岭县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蕉岭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长寿乡”,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9.38%,是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对蕉岭全县8个镇的园地、旱地和水田取出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平均含硒量为0.7mg/kg,高的达0.939mg/kg(土壤含硒量≥0.4mg/kg为富硒),比国家富硒标准高出75%。与国内其他富硒地区相比,硒土壤含量不仅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也远远高于广东省内其他地区土壤平均值,是一个“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土壤区域。同时,富硒地层较厚,硒资源丰富,可持久开发富硒食品产业;富硒品质好,富硒浓度适中,还伴有锌、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长潭镇的桂岭硒米展示厅内,放置了各项大米检验报告,在蕉岭生态种植的大米胶稠度实测值为73mm,高于国家标准的60mm,而硒含量则达到了0.148mg/kg,这些数据成为蕉岭富硒大米在市场上畅销的王牌。“数据说明我们的米生态、健康,口感还特别好,很香软。”林干松说。
得益于富“硒”这一重要媒介,近年来,蕉岭县以生态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做强做大长寿健康产业为核心,围绕三产融合的思路,充分挖掘转化生态文化资源,抓住推动全域旅游的契机,依托全市首个农产品硒元素检测室,开发“梅州农品”“梅州山品”“梅州硒品”,重点培育富硒大米、富硒功能红糖、木耳、茶叶、蜂蜜等名优新特品牌,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旅游供给精准度。
蕉岭名片
原中央苏区县
世界长寿乡
全国绿化模范县
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
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
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
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南岭生态区生态发展试点县
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陈萍 祝银清 林剑湧 黄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