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法院“执行110”
亮剑一周年成效显著
深夜,顺德法院“执行110”接报出警
共计出警2948次,扣押车辆359台,查控被执行人(含司法拘留)234人,罚款560万元,强制清腾房屋638间,实施搜查222宗,协助采取其他强制执行措施1495次,非正常上班时段应急出警占64.51%……
顺德法院“执行110”“亮剑”一年来,拘人扣车数量均超过以往5年的总和。顺德法院还不断创新执行手段,依托淘宝平台数据库,查找被执行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至今已对多批次被执行人地址发起调查,反馈有效信息高达近七成。
什么是“执行110”?
请看 ↓↓
“5+2”24小时全天候运作
2017年9月18日,顺德法院“执行110”24小时接听举报热线及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开始试运行。工作队伍由全体执行法官和18名辅助警察组成,“5+2”24小时全天候实体化运作,集中实施司法拘留、扣押、搜查、边控等强制执行措施,群众可通过拨打值班热线电话或通过微信工作号举报被执行人下落及财产线索,符合出警条件的,值班干警立即出警。
“执行110”不断“内强队伍、外谋联动、科技驱动”,以提高执行措施强制力,促进执行行为规范化、保障执行人员人身安全为抓手,实现对被执行人和财产的全时段控制,加大对规避、抗拒执行等拒不履行行为的惩戒力度,打破被执行人的侥幸心态,推动法院执行模式从运动化执行向常态化执行转变,切实破解执行难问题。
再看看顺德法院“执行110”
如何用妙招攻克执行难
↓↓↓
“老赖”网购地址一键即被掌握
针对执行案件中“人难找、物难寻、案难执”的难题,顺德法院过去一年尝试多项创新的手段。比如针对“老赖”可能存在分红,顺德法院于2017年2月开通农村股权网络查询系统,一键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区107个村居股份社的股权数量、收益收款账户等详细信息,至今已完成查询23512人次,实际扣划3625万元股份分红。
顺德法院从上月开始,充分运用阿里巴巴集团网络协查服务,依托淘宝平台数据库,智能化查找被执行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至今已对5批次被执行人发起调查,反馈有效信息高达近七成,切实提高查控效率。
远程视频指挥系统
依托执行查控与视频监控天网相结合,如今“老赖”只要一现身,就有可能被发现。顺德法院利用公安智能平台、公安交管综合应用平台及大数据智能泊车平台等,如今可以精准定位被执行人车辆,实现智能化、实时化查控。
顺德法院还联合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科学确定区高收费私立学校名单,至今已限制50名被执行人的子女46名就读辖区高收费私立学校,促使6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执行到位700余万元。
顺德法院先后联动司法局落地实施律师调查令,联动旅游局限制被执行人旅游度假,联动经科局、银行同业商会奖励群众共同参与举报逃废债,最大限度整合力量,延伸执行工作成效。
更名十年想赖账 失信被执行人落网
9月18日,顺德法院发布了“执行110”十大案例。其中一个案例中涉及的被执行人,改名后逃之夭夭十年,最终还是落网。
2001年3月19日6时10分,周某元(后更名为肖某元)驾驶小型货车与黄某生及自行车在人行横道内发生碰撞,造成两车不同程度损坏,黄某生受重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黄某生家属向顺德法院提起交通事故经济赔偿诉讼。
顺德法院于2001年11月10日作出判决,判决被告周某元应向原告等人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抚养费、扶养费、精神损害赔偿费等合计17万余元。在原执行过程中,顺德法院曾以被执行人周某元妨碍民事执行为由分别于2002年及2003年初对其采取了司法拘留措施,但司法拘留后被执行人周某元亦无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2004年,经顺德法院教育说服,被执行人周某元承诺每月支付被执行人300元,但其无依承诺按期支付款项。2008年之后,被执行人周某元下落不明。
因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顺德法院于2017年8月15日立案恢复执行。在恢复执行过程中,顺德法院于2017年10月9日依法向被执行人周某元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向顺德法院申报财产状况,立即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全部义务并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但周某元没有在指定期限内履行。
顺德法院多方查明,被执行人周某元现更名为肖某元,系同一人,但其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均发生变更。2018年5月21日晚上7时,顺德法院“执行110”接到公安来电举报,称发现周某元下落。“执行110”值班干警立即赶赴现场查控周某元,并将其送至拘留所。此前,承办人将被执行人涉嫌拒执犯罪的相关证据材料移送公安机关侦查,顺德区公安局已于2018年5月25日立案侦查。
“本案被执行人多年来对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顺德法院执行法官称,此案例也告诫各被执行人,应自觉履行义务,莫因自己的抗拒执行行为而承担刑事责任。
来源:广州日报 顺德区人民法院
编辑:郑炳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