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非遗文化②】三灶鹤舞

香洲人文社科
+ 订阅

鹤舞所用的白鹤以竹扎鹤身,外糊白纸。民间艺人藏身其中,双手鼓翅,双脚模仿鹤腿的动作来进行表演。其所穿“鹤衣”,先用线穿起一片片由竹块制成的“鹤皮”,再将白纸整齐地剪成“羽毛”,绣在“鹤皮”上,然后用木料加工制成“白鹤”的脖子、眼睛和嘴巴。练习鹤舞首先必须能吃苦,因为道具高达2米,重20斤,里面冬冷夏热;其次要善于观察,勤于模仿,才能把鹤演活;还要反应敏捷、沉着冷静,许多动作稍有迟疑就不像样了……

‍★三灶鹤舞★‍

项目:三灶鹤舞

等级: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陈福炎

2007年3月29日,公布为珠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1月,“鹤舞”公布为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 年6 月,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灶鹤舞

‍‍三灶鹤舞起源于明代“瑶官”管治三灶岛时的嘉靖年间(1522 年—1566 年),清乾隆四年(1739 年)设三灶“香山盐课司署”,自此以后,趋于兴盛。据同治十二年(1783年)《香山县志》记载:“三灶山在县西南二百里海中,林木葱翠,中有三石如灶故名;有田三百余顷,皆极膏腴……今俗安耕凿土,乐诗书弦诵之声蔚然而起。”三灶鹤舞在1938年日本军队入侵三灶岛后开始衰落,如今正处于挖掘抢救阶段。

‍白鹤,被民间视为吉祥鸟,是福寿康宁的化身,是吉祥长寿的良禽。以鹤为吉祥意蕴的舞蹈,在中原地区和汉族地区均有流行,作为喜庆和社火活动的助兴歌舞出现。三灶鹤舞主要模拟白鹤的觅食、啄食、洗嘴、梳毛、憩息、跳跃、振翅、飞翔等几个舞姿,展现白鹤喜怒神态和仙骨灵气。每逢节日盛典,那引项时高逾两米的白鹤便会出现在游行的队伍中,乡民称之为“出鹤”。出鹤时,常以锣鼓和广东音乐伴奏,并由村姑扮演蚌娘,与鹤嬉戏。

(2008年元宵节,三灶鹤舞参加珠海市第二届民间艺术大巡游)

三灶鹤舞,包括准备工作、白鹤制作、开光仪式、表演仪式、火化仪式等五方面的具体内容。传统的三灶鹤歌鹤舞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举行,由村中年长有威望的老人为狮头、白鹤点醒开光,以显狮、鹤的灵性与威力。耍鹤人到各家各户贺年时,除了口头通知或写公告之外,还要写红帖到三十六岁以上男性的人家,以表敬老爱幼。各村青壮年组织起醒狮队和鹤舞队一起巡回表演,还专门为30岁和60岁的寿星拜年,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耍白鹤要用打击乐伴奏,乐器有鼓、锣、钹等。耍白鹤的人身手摇动、脚尖敏捷,这样舞起来才生动逼真、活灵活现。打击的节奏,也有快、慢、强、弱各式,随着耍白鹤的表演动作变化而变化,场面气氛欢快而热烈,时不时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声。

(2006年12月23日,三灶镇“鹤舞鹤歌”的传承人陈福炎(舞鹤者)、徐炬兴(歌唱者)在珠海电视台表演传统节目)

(传承人陈福炎在舞鹤)

传播人文思想,凝聚改革共识,

弘扬社科文化,构建文明香洲,

一切社科资讯尽在“香洲人文社科”!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