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技师|卢子忱:从大学老师到首席技师,他说人生没有辛苦只有充实

东莞人力资源
+ 订阅

技师名片

工作岗位:健康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

座右铭:人生只有充实,没有辛苦二字。

教师节勾起了卢子忱许多回忆,如果二十二年前没有辞职,那么今天也是他的节日。

1994年,卢子忱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海洋大学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90年代,大学教师这个职业让旁人羡慕不已,而教授计算机这门专业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那个年代一台电脑要十万块钱,Windows系统还是3.2版本,电脑开机要十分注意先开主机还是先开显示器。当时,懂计算机的人很少,能在大学里教授的人少之又少。

当时的卢子忱凭借在研究生时期上的一门“z80单板机”课程,开始自学计算机知识。对他来说,这种“一通百通”的能力让他不断学习更新换代的内容。

在大学教书

“教师”这份职业,对卢子忱来说是一种情结,他认为,将自己擅长的部分与别人分享是一种幸福。“那个时候计算机还是一门专业,不像今天这样是一门技术,学生们也很喜欢这门课。”他回忆道,“学生最喜欢去机房上课,每次上课前机房门口学生们都在那里排队。”25岁的卢子忱,和年纪相仿的学生们打成一片,他形容这种师生关系更像朋友关系。

这段在校园的时光平静而舒适,但卢子忱知道这种状态不符合自己的性格。

从事VCD和DVD的开发工作

1996年,他毅然辞去在大学的工作,南下广东,进入深圳一家企业从事VCD和DVD的开发工作。在这份工作中,卢子忱将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计算机和光学两项技能结合起来,并开始关注红外研究工作。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迎来了卢子忱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经朋友介绍,他离开企业,来到东莞的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进行科研工作。从大学到企业,再到现在的科研,卢子忱说:“兜兜转转,我还是回到了科研、回到了学术界,但我觉得现在的环境更适合我。”

“充实”二字是对卢子忱生活的最佳总结。除了睡觉时间是在休息,其它时间他都有事情做。“闲下来半天我就浑身不舒服。”

和“健康产业研究院”顾问钟南山院士合影

一周里他有一半时间与各个行业的专家、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一方面吸取这个行业里最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另一半时间他会在办公室将自己的收获写成论文。“比如说最近我正在进行红外检测研究,这是一项计算机、光学和医学三者的跨学科研究。我需要和医学界的专家互相学习交流。”

在红外技术应用领域卢子忱共申请5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授权项,实用新型专利24授权项,PCT申请2项;公开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2篇,EI收录4篇,国际学术会议宣读2篇;作为主要专家共参与8项标准的制订工作: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项,并于2015年当选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74/WG24 委员,2016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一等奖”。

卢子忱担任志愿者

除了日常工作,他还有许多“兼职”。他是志愿者、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协会常务理事、东莞理工学院创业导师、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导师、东莞市创业培训评审专家。这些“业余”工作几乎占满了卢子忱下班后的时间。

在这些“兼职”工作中,志愿者的身份是唯一与学术工作无关的。“每次在火车站、在图书馆都能看到志愿者穿着马甲在帮助别人。当时就觉得这是一种很不错的实现社会价值的体验。”因此,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做志愿活动。不仅如此,他还带着孩子去做志愿活动。“要让孩子懂得索取不一定幸福,付出反而更幸福。”卢子忱已经是合格的东莞市红十字会救护队志愿者、东莞市红十字会会员、南山义工联志愿者,累计为社会奉献2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

如果你能理解他是一个把自己时间用到极致,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的人,那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他如今没有选择站在三尺讲台,而是每天伏案研究、奔走于学术研究论坛……

对话

怎样看待东莞的“技师”现状?怎样看待“首席技师”这个荣誉称号?

我参加东莞专家评审活动次数比较多,对东莞的企业情况也比较了解。我认为东莞作为一个制造业城市,目前来讲最缺一线的、技术熟练的工人。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推出“首席技师”政策目的在与利用有限的几位一线技师来带动其他工人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政策在我看来对东莞来说更落地、更接地气。这也体现了政府重视培养基层技术工人。

获得“首席技师”称号对我自己来说更多是一种责任感吧,我将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带动其他工人,给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或者在行业方向上做指导。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