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不是四川、重庆、北京,这个地方为啥抢着申报“火锅之乡”?

叮咚快评
+ 订阅

文|巴扎黑

提到火锅,人们多半会想到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南方火锅”,以及以北京等地为代表的“北方火锅”,恐怕没有多少会想到“广德火锅”

不过,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那里的烹饪协会、餐饮商会等行业协会,却打起了“火锅”的品牌主意,准备申报“中国·广德火锅之乡”的名号,着实让很多网民大吃一惊。

尽管在外人看来有点“不走寻常路”,笔者倒觉得没必要上来就予以全面否定,一竿子打死。暂且抛开“火锅之乡”名号是否名副其实的争议,作为地方行业协会,申报本身表现出了强烈品牌建设意识,这一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在餐饮行业,有很多知名的地方特色品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不但成功打入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近年来还开到了纽约、东京等地,显示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再者,对照相关规定,申报“中国·广德火锅之乡”并不违规。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品牌建设办公室负责人的说法,虽然重庆被认定为“中国火锅之都”,但地方的名号认定并没有排他性,其他地方也可以申报该名号。该负责人还举例说,从古代安徽的绩溪、河南的长源,到近代广东的顺德,都属于“厨师之乡”。

看起来,这种地方餐饮品牌的认定,与商标注册还真是大有不同,对后者来说不但名字不能一样,有时候想用“李鬼”冒充“李逵”都是违法的事儿。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申报这样的品牌就可以任性而为、争相模仿,或是抢到了“头名”自然就可以“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了呢?

显然不是。笔者能想到的最基本的常识性理由就有两条。一是在品牌的起名上,既要有符合商品功能和文化特质的内涵,同时也要有一定识别度。据当地的商会会长介绍,广德火锅在当地的土语叫“锅子”,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再看看网上相关的介绍,虽然当地的确很多餐馆称之为“火锅”,但正如这位会长所说:“制作方法和其他火锅完全不同”。于是,这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一个与其他火锅完全不同的地方饮食产品,反倒一定要挂“火锅”的名号呢,就不怕让人觉得名不副实么?

二是从竞争角度考虑,虽然评选机构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并不排斥“重名”,然而对于申报者来说,倘若只是为了在品牌建设上“搭便车”,则不但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而且也极容易因类似的名号过多过烂,而削弱了自身特色,或者给公众一种滥竽充数之嫌,到头来未必是什么好事。

说到底,对于地方品牌建设而言,光起名字就是一项很讲究的事儿。要命之处在于,很多地方忽略了这其中的客观规律,往往陷入了把品牌建设当政绩工程,看似是协会自主行为,实则由政府背后主导,决策上唯领导意志、拍脑袋决定,或者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结果把好事变成了坏事,乃至“画虎不成反类犬”。

由此看这次“广德火锅”申报引发的争论,倒不一定是坏事。这提醒相关部门,一方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另一方面不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从而找到赢得更多认可的品牌名号。

【校对】吴荆子

编辑 李珩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