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全球观|一个微表情透露你的信用?金融科技竟这样赋能银行

南方会
+ 订阅

试想,当你和金融机构的面审机器人面对面,

你不经意隐现的一个微表情,

被机器人迅速捕捉并打下一个信用分,

它将成为你能否使用金融服务的依据之一,

还有谁能说谎吗?

上述全球独创微表情识别技术正在中国测试,来自平安壹账通的团队建立全球最大微表情数据库,覆盖十万量级54种微情绪视频,运用于信贷面审环节,欺诈识别准确率达80%

日前举行的全球具影响力的金融科技行业峰会2018朗迪中国峰会(LendIt China)上,关于上述智能时代讨论不绝于耳,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强强联合,提升金融业务效率,为银行业注入科技动力。

大会现场图

“在金融科技领域,智能语言、智能科技、区块链市场等新技术得到市场的有力验证,智能金融的时代已经到来。”朗迪中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海翔说,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合作不断加强,金融科技的领军企业以多年积累的数据、流量和先进的风控技术,赋能传统银行,并得到银行业的积极响应。

朗迪中国创始人建首席执行官海翔

全球趋势:“开放银行成为主流”

今年8月23日,高盛向内部员工发送一份备忘录,向旗下英国员工开放自家数字消费者储蓄平台Marcus,这家超过150年历史的老牌金融机构正式在英推出数字消费金融银行品牌。

开放银行、数字银行正成为国际趋势,朗迪联合创始人Peter  Rentons观察到,在欧洲,传统银行正推出10多个数字动议,与国际趋势趋同的是,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关系正在改变

朗迪联合创始人Peter  Rentons

“过去金融科技公司总说要替代银行,银行也觉得这是一种威胁,这样狭隘的想法已完全改变。”Peter Rentons说,未来金融科技公司和开放银行业合作是重要趋势,变化的核心是更好的金融服务。“未来的金融体系是移动、自动和实时的。”

花旗银行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地区消费科技负责人Jayne Opperman说,数字化革命正在驱动新的商业模式。未来运营模式将涉及五个关键领域:更好的客户体验、寻找卓越合作伙伴提高进入市场效率、更强灵活性以加快推进市场步伐、加快技术开发迭代、为符合未来需求部署人才团队

花旗银行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地区消费科技负责人Jayne Opperman

“我们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不是必须,而是可以起到杠杆作用。”Jayne Opperman说,通过合作更快推进新型数据驱动银行决策,通过合作提高软件开发架构的灵活性,让更多人才流向金融科技领域。

在很多国家,花旗银行提供平台驱动金融创新,但在中国体会有所不同。Jayne Opperman说,在中国市场,花旗银行并非发挥主导作用,而是积极与平台开发商和维护商直接合作,从而迅速进入中国电子生态系统。“中国为花旗银行提供了一个体验未来的机会。”

银行转型:“人人都有金融AI顾问”

商业银行视角下,Fintech不仅仅包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更覆盖了基于此之上的网络信贷、精准营销、智能投顾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客观来看,传统金融机构接受和与Fintech融合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贯穿于前端服务、到中部产品、再到后端架构的金融科技体系,也帮助其为用户提供着更高效的服务体验

亿欧研究院发布《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银行业为此类合作支付116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5亿元规模,目前约有118家机构在为银行提供服务,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巨头已经开始布局,腾讯旗下金融云以金融科技能力帮助行业改善和解决痛点,如今服务的金融客户超过6000家,合作银行约150家,其中包括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国有大中型银行。

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认为,金融机构的智慧化转型经历4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化,金融技术设施的电子化、信息化;

第二阶段科技化,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兴起,金融业运用规则引擎、机器学习等技术,改造部分业务环节,但数据来源和场景相对割裂。

第三阶段是智能化,金融机构构建自己的AI平台,应用深度学习等能力重塑业务环节,跨企业的数据生态开始建立,跨企业的业务场景合作增多;第四个阶段是较理想的智慧金融阶段,每个金融机构都有自己的金融超脑,贯通各业务场景,不断智慧演化,每个C端客户“人人都有一个金融AI顾问”。

“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演进过程中。”胡利明说。

从目前来看,银行业主要面临四方面挑战:获客留客难、业务风险加剧、服务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技术和IT支撑短板

“合作的第一步是切入银行痛点。”51公积金联合创始人陈蓓珍说,公司从15年开始和银行合作,从流量到数据再到系统,经历逐步加深合作的过程,这一数路径为“小而美”金融创新探索提供借鉴。

作为自带场景的金融科技公司,51公积金在消费信贷方面,上游接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为其进行贷前风控评估及建模输出;用户在线申请,51公积金进行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风险跟踪,由合作机构为用户发放贷款和信用卡。

从银行规模看,大型金融机构在智慧转型战略中多采用自建团队形式,而中小银行更倾向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新网银行副董事长江海说,以往中小银行对公业务比重较高,由于此类业务不易标准化,为金融机构筑起一道“护城河”。随着数字化、标准化的深入推进,中小银行零售业务板块尤其要小心“自己的泥巴筑不牢,客户被赢家通吃”的情况。这就需要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支撑,而非点状突破。

大会现场图

技术赋能:帮助银行做“加减法”

未来,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将输出优质服务为金融机构创造价值,如何做到真正的技术赋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连接效应把很多生活场景和金融需求连接在一起。因此在金融最重要的营销领域,与科技巨头的互联网生态和场景链接正在帮助银行做“加法”。此次朗迪峰会上,腾讯旗下金融云和搜狐旗下狐狸金服都分享了依托集团资源赋能金融机构获客的实践。

腾讯积累超过10亿的用户以及20亿的设备用户数据进行精准的画像和标签,采用自研的优势广告算法建模,最终通过腾讯系的广告平台、生态的连接平台,进行投放,形成闭环的一站式营销能力。

其中基于用户标签的精准推荐“千人千面”,比如腾讯金融云和平安科技的营销平台合作的过程中,帮助其提高了84%的点击率和40%的转化率。

金融科技公司还能借助技术和智能做“减法”,帮助金融机构构建智能风控体系,降低风险

以互联网金融场景当中非常典型的贷款、在线贷款这个流程为例,腾讯云可以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包括进件、申请、准入到放款、还款、催收的环节,每个环节提供丰富的AI能力去支撑,使上述过程智能化。

胡利明举例说,在与中国银行事中风控平台的合作中,腾讯金融云每月帮助中行识别数万起可疑交易,挽回上亿业务运营损失。在和微众银行合作的大数据风控的微利贷当中,减少了75%的交易损失,最好的风控水平可以达到低至0.3%的逾期率。

前沿实践:“行业应用和科技创新是打造竞争力双引擎”

技术有效赋能银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随着大数据和AI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信贷领域的深入应用,让以前不可能的事情变得有可能。

“三年前如果你要考量一个小微企业,包括他的小微企业主来讲,其实数据的获取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三年之后,很多的数据能够很有效地进行获取。”狐狸金服集团创始人、CEO何捷说,狐狸金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风控系统风刃,能够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收集超过8000个维度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并实现精准授信,同时使用人工智能自动配置工作流程,提高风控效率。

狐狸金服集团创始人、CEO何捷

尽管大数据技术如火如荼,数据孤岛、数据更新等难题仍然存在,这就需要对数据工作流程、运行逻辑进行重塑。

“在大数据建模的方式上,大多数企业是用人去建模,我们主要是用机器来去建模,辅助人工进行监测和质检。何捷说,上述做法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当下数据及时变化,及时调整有关数据模型,再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方式进行决策。

总部位于深圳的乐信在过去几年中与银行、保险、信托等100家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开发出地理位置反欺诈、风险画像知识图谱、自动化风险分析、AI收入预估模型等。

基于中国数据环境特征的探索让参会者印象深刻,自主研发鹰眼大数据的风控引擎中,有7000余个变量,能够对单个用户进行评估。通过1000余个决策逻辑,可以自动化回溯历史不良,从而助力消费金融实现自动化的审核。

肖文杰认为,AI在资产分析方面应用突出,是历史回溯和资产管理的高效工具。例如,通过对数十个影响收入变量的数据特征集成学习,可以生成的用户收入预估模型,准确率达到80%以上。

作为汽车金融领域头部企业,微贷网推出伯乐分系统将输出给机构和银行。微贷网副总裁汪鹏飞说,伯乐分具有广谱性、准确性和可定制三大优势。“可对各类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识别、识别结果精准有效、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行业应用与科技创新是打造Fintech竞争力的双引擎。”何捷说,金融科技的发展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通过科技+金融+行业的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节约成本、提升盈利性。

大会现场图

资本视角:“没有整体架构能力,99公里只解决1公里”

在银行从业者眼中,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需要谨慎?江海提出四点考量因素:第一是公司成立时间越早,技术定型的可能性越大;第二是案例越多的企业越值得考量,此类实践在中国仍刚刚起步;第三是看其系统建设优化能力,其中零售、信贷的转型首要在获客,核心在风控;第四是输出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客户数据成本、数据集成度等都是要考量的层面。

技术输出过去有哪些难点,可能失败的原因又有哪些?何捷认为,在金融科技输出过程中,一方面技术输出的太早不行,存在教育市场的风险,成功概率较低。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不仅要输出科技能力,也要同时开放获客、数据、风控和服务等模块,为传统的金融机构注入强劲的科技能力,帮助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规模,同时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风控表现。

一位Fintech投资人也告诉记者,更加认同具有“全面包抄”能力的公司。“没有整体架构能力,99公里只解决了一公里”,他说,很多公司只能解决技术可行性的问题,但是银行还要解决经济可行性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开始,行业逻辑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发现了很多可以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的公司。”

【记者】戴晓晓



编辑 胡佩瑶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