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没有下回分解了!这种病害死了评书大师单田芳,连赵丽颖也中招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南方日报打造

权威、高端、实用的健康资讯与平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很多人对他的这句话耳熟能详。

他就是单田芳。昨天下午3点30分,单田芳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单田芳是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014年,单田芳被诊断为脑血栓,并产生了严重的失语症状,陷入了昏迷,家人临时决定使用一种新的药物进行治疗,让单田芳重新苏醒了过来,却因为服用药物导致身体瘫痪,言语尽失,一直躺在病床上,直到去世。

脑血栓到底是什么?

单老先生生前被诊断的脑血栓到底是什么?

脑血栓,顾名思义就是“长”在脑血管中的血栓。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手指割破出血,即使不采取措施,它也会慢慢地变成血凝块,最终成功达到止血的目的。

这是因为血液中有血小板。它能释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在血管破裂处加速形成凝血块。

当时,血管中的血液没这么容易凝固。但当满足以下条件下时,血管中也会出现血凝块即血栓:

1、血管壁变得粗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下长有“斑块”,它不仅会使动脉壁变得粗糙不平,还可能因为斑块破裂而形成“小疙瘩”。

2、血液粘滞度高,血流速度减慢。

就像河水一样,流速越快沉淀越少,流速越慢河水中的杂质越可能沉淀下来。当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液流速就会减慢。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等物质就会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血小板容易在动脉内壁的“小疙瘩”上聚集,血液会在局部凝结成块(见下图)。

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呈现出高发病、高死亡、高致残、高复发这‘四高’特征。患者总人数已达一千万以上。2017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1993~2013年期间,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脑血管病患病率(12.1‰)有所下降,农村(12.3‰)仍呈明显的上升。

脑血栓有什么后果?

在很多人人认识中,脑血栓等于脑梗死。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脑血栓性格还算是“温柔”,在形成初期,可能没什么感觉,也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起病较为缓慢。

但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治疗,那局部血栓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堵塞血管,引起脑部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表现出来的常见症状有肢体麻木、偏瘫、丧失语言能力等。

这就是常见的脑缺血性中风。

老年病缠上年轻人

在一些人眼里,脑血栓是一种老年性疾病,似乎和年轻人没有关系。但事实上,脑血栓已盯上年轻人。

随便翻翻最近的新闻报道,就能看到这些案例:

明星赵丽颖因检查有脑血栓,停工休整。

大三男青年频繁头痛,无故出现强烈呕吐和全身乏力症状,最终连拿电话的力气都没了。

24岁小伙突发脑梗塞,半身偏瘫险丧命。 面对记者,小伙反思,前段时间通宵追剧、熬夜打架,缺少运动,这让惹上了脑血栓。

年轻人无肉不欢,贪图重口味,经常吃快餐和外卖,形成了高脂高热的饮食模式。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容易引起血脂、血压异常,为脑血栓的形成提供基础。

久坐也让血管慢慢失去了活力。

现在年轻人上班时间坐办公室,下班窝在电脑前玩游戏、看电视,长期久坐不动也会让血管渐渐地失去活力。

吸烟、过度饮酒等坏习惯会加速血管老化,提升血管中血液粘稠度,最终造成脑血栓。

脑血栓早期身体表现

脑血栓的危害如此大,当发生这些前兆时,大家需要注意:

哈欠不断

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无理由哈欠连连的现象。

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血管压力增加,是突发脑溢血的前兆;

当血压突然降到80/50mmHg以下,则要警惕形成脑血栓。此时,脑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暂时停止,可能导致本身粘稠的血液伏在硬化的血管壁上,从而形成血栓。

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当发生了多次、大量的鼻出血,且有眼底出血、血尿的情况,那这种人会容易出现脑血栓。

步态异常

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假如老年人的步态突然改变,并感觉肢体无力时,这是发生脑血栓的早期信号。

突然发生眩晕

眩晕是脑血栓很常见的早期症状。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间均会发生,尤其是清晨起床时。

另外,在过度疲劳、洗澡后也容易发生。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如果2天内出现5次以上眩晕,那发生脑出血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突然发生剧烈头痛

以下几种头痛的情况需警惕:

•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

•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

•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

•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

如何预防脑血栓?

血栓起病隐匿,发病后症状剧烈,而且大多都是在安静情况下发病,因此,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预防脑血栓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年轻人脑血栓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除了有高血压病史、心脏疾病和服用某些特殊药物有关外,多是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饮食不均、精神紧张等,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被公认为三大主要危险因素。

专家给出以下四点建议:

1.要多运动,了解血栓发病的相关知识。

2. 需要经常出差,长期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人,在旅途中一定要多活动腿,有条件的话起身走动一下。

对于像空乘这样需要长期站立的职业,建议穿弹力袜,以保护下肢血管。

3. 一些血栓发病的高危人群,如中老年人,或血管受过损伤,曾经动过外科手术的人,定期到医院的心血管专科做一次凝血因子异常的筛查,检查是否出现血栓。如果发现异常,就要马上采取措施。

4.最后,则需要调整饮食结构, 少吃高甜、高盐、高脂的食物,多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

值班帮帮:黄锦辉

部分内容综合自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等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