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这350年在如何变化?“青云文社”这样告诉你

南方+ 记者

作为侨乡,顺德关联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族群网络;作为开放改革下的“经济奇迹”,顺德又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建立了它的根基和辐射力;以文化视角来观察顺德,它是粤文化的重要腹地。

所以重新审视顺德文化,进一步梳理文化脉络,对200多万顺德人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事。这其中落户顺德5年的大型央企华侨城集团,经过长期调研,发现一个成立于明末清初的“青云文社”不仅让顺德沿袭尊师重教之大礼,还见证顺德人开放胸怀:在那个国贫家弱的时代,“青云文社”在广州百年名校广雅中学筹建时,捐款额度达到该校总捐建金额的22%。

为此,9月10日,华侨城•青云计划发布会暨《隐没的青云文社》分享会在顺德建县后第一位状元黄仕俊所在的黄氏大宗祠举行,现场顺德华侨城正式发布“青云计划”,青云文社的第一阶段历史整理成果《隐没的青云》也进行了发书仪式,今年内青云艺术展览馆将对外开放,“寻回青云”的纪录片也会与观众见面。

“青云文社”开启顺德尊师重教风尚

只要到过顺德区杏坛镇黄氏大宗祠人们,都会被宗祠横梁上一个个尊师重教雕像所吸引,因为它们诉说顺德建县后首位状元黄仕俊历史地位:广东出过九位状元,顺德就占三。

顺德学者李建明在研究中发现,1598-1604年间,江浙浦江人倪尚忠在顺德担任县令,期间他主持建造青云塔,希望顺德有举子“大魁天下”,不久黄仕俊在其任内得中状元。崇祯年间,其子倪仁祯南来顺德,登塔怀旧,与乡绅们一起祭祀其父于文昌阁下,作《青云第一社序》,“青云社”一名从此诞生。

虽然青云文社何时成立已无从具体考究,但据《顺德县志》记载,青云文社的活跃是从清朝初年开始,并随着其管理资产的不断增加而日渐成为顺德众多早期文教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

9月10日,华侨城• 青云计划发布会暨《隐没的青云文社》分享会在顺德黄氏大宗祠举行。

青云文社作为一个地方文教机构,其中捐助的经济来源就是“学田”,清朝开始,青云文社在顺德拥有多块学田,其经济收入用于日常教学用度、科举经费、祭祀经费、解决生员生活问题(如贫困)等。

例如该校规定如果遇到乡试的年份,有人很贫困,除了平均给的五钱银路费外,另外再给五钱。再如,如果有生员年长不能成婚、亲终不能安葬,每名给银三两整。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当年一两银子的价值,相当于现在人民币2000元。

“青云文社对于顺德,乃是一个‘文化祠堂’,它的存在,对顺德研究尊师重教崇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过去关于青云的史料,都是口述、以及不系统的资料。”顺德区档案局(馆)局长叶卉时坦言,顺德华侨城牵头开展“青云计划”,将这些散落民间的珍贵历史整合,就是还顺德人一段珍贵历史。

香港大学荣誉副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粤港澳办公室主任赵书波博士则认为,追溯“青云文社”历史,就是推出具有顺德特点的城市IP。“现在各地都在找寻公共文化元素,从而让当地居民对该区域形成认同感,顺德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尤其是与华侨城这样文旅产业龙头企业合作,实现‘社会+经济’的双赢模式。”

“青云精神”见证顺德人博爱大义

350岁的“青云文社”不仅是一座教书育人的课堂,还是顺德人发扬博爱精神见证人。

现在的广州广雅中学前身为广雅书院。在最新展示的历史资料中,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上书主张筹建广雅书院。张之洞创立书院的巨大经费大多数出于地方,广雅书院的经费来源亦是如此。

据了解,张之洞所提及的青云文社、惠济仓、爱育堂等,都是地方服务于社会公益的组织。惠济仓与爱育堂都有救济时难的作用;青云文社则被认为是地方文教事业组织。

早在1885年前,筹建广雅书局时,上述组织已经捐过一次款,张之洞的另外一份奏折称,“……顺德青云文社捐银一万两……共银四万五千两”,这次提及青云文社时,有具体到其捐款额度,大略可占广雅中学总捐款22%。可见这个民间组织为珠三角启蒙教育做出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顺德大良失守,青云文社随同县府迁徙,文社几乎失去对沙田等资产的掌控。面对顺德县内失养失教的儿童,为了“保元气,延国脉”,顺德有识之士在四会江谷佛仔堂创设“青云儿童教养院”,由青云文社拨出经费支持,“聘请师资任教,供应全部费用”。

当时,学校所在的地方新校舍也是“高标准要求”。根据目前学者的研究成果,新学校有房大小共52座,主要建筑分为食住区、教学区、体育区、生产区,学生欧阳学翘还曾绘有当年校舍的素描图。

抗战胜利后,青云文社继续支持全县教育经费,1951年停止运作。而青云儿童教养院则在迁回顺德后几经调整更名,成为现在位于顺德陈村的青云中学。有研究者认为,“青云文社”在各历史阶段形式上虽有不同,但其核心没有变化,即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的尊崇、对人才的培养,对延续中国文化生命诉求。

350岁的“青云文社”不仅是一座教书育人的课堂,还是顺德人发扬博爱精神见证人。

“华侨城尊重本土历史,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并把崇文重教、社会公益的青云文社精神挖掘出来,很了不起,体现了企业的文化责任担当。”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佛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舒悦肯定了企业公益行为。

顺德华侨城董事长、总经理冯晖则认为,顺德华侨城于2018年初发起“青云计划”,正是希望借此寻回青云文社被隐没和遗忘的历史,并追溯乃至承继青云文社所代表的城市文化精神。“青云文社350年的历史与顺德自明末以来的教育发展、政治变迁、城市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探索中国早期公益文教组织运营方式的最佳范本,更是解读顺德文化基因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顺德华侨城立志做好“优质生活创想家”

如果从地方视角来考察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同时在地方视角上建构和塑造以地方为支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地方,它不仅是全球化浪潮中的一种乡愁类型,更是对历史的延续。

顺德华侨城对青云文社的历史“重新”书写,就是试图去洞悉这个地方非常重要的一个通道,它反映顺德自明末以来教育发展“图谱”,更是解读顺德何以为今日顺德的一个重要起伏线,它不仅关乎地方文脉的发展,同时也塑造了值得今日继续去追索和传承的尊师重教精神。

为此,自2013年,华侨城集团进驻顺德后,如何将华侨城“优质生活创想家”和顺德本土文化特色完美融合,一直是顺德华侨城思考的问题。

现在这个完美融合已有载体,“青云计划”只是是华侨城在顺德掀起城市文化狂欢——城市艺放季的序曲,随后顺德OCT爵士音乐节、第六届凤城教育文化节、龙舟汇启幕、盒子美术馆广州三年展、欢乐SHOP预享季等活动将陆续有来。值得一提的是,华侨城倾力打造的城市艺放季均为基于本土文化的公益活动。

“深圳文博会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华侨城集团在全国文化企业排名中非常靠前,这就说明这家企业对文化的认同、认识度非常高。”赵书波博士很期待顺德华侨城能进一步挖掘顺德本土文化,造福当地市民。


华侨城进驻顺德记事

2013年,华侨城竞得顺峰山公园东北面41.25万平方米土地,正式落子顺德。

2015年、2017年,顺德华侨城接连摘得碧桂路以东、欢乐大道两侧面积31.88万平方米及逢沙5.78万平方米的地块。

2018年4月,华侨城再次摘得占地184321.93平方米的顺德新城地块碧桂路以东、龙盘东路以北地块,该地块为欢乐海岸PLUS主题公园板块,将与北岸正在建设的商业部分连为一体,这标志着华侨城集团在顺德中心城区成片布局的“欢乐海岸PLUS”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完整落地。

【撰文】尹辅华

顺德华侨城供图

编辑 熊琳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