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这个角度看松山湖,保证颠覆你的视觉!

幸福松山湖
+ 订阅

放眼于松山湖畔,坐落在湖光水色中的建筑造型,让人如痴如醉。殊不知,十余年前,30多名中青年建筑师和规划师来到松山湖,为这座新城的集群设计出谋划策,他们将书本般大的建筑模型,落地到松山湖各处。

松山湖生产力大厦

松山湖管委会

这些建筑坐落在湖光山色中,与松山湖的整体气质已不可分离,更映照着一个设计时代的镜影。其中一名建筑师周恺,他为松山湖设计了两座独树一帜的建筑,分别是:

1 / 松山湖图书馆

▲ 获1949-2009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

松山湖图书馆形似一把曲尺,顺着三角形的缓坡在转折处沿北面坡道拾级而至。走进图书馆,玻璃幕墙通透的质感,让这股特有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近期图书馆馆舍进行围蔽改造。数月后,崭新的面貌将亮相在大家眼前,让我们一同期待!

2 / 松山湖凯悦酒店

▲ 获1949-2009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放眼望去,两个长条楔形体量呈八字形在水面舒展,这就是松山湖凯悦酒店。建筑师用优美而流畅的线条,巧妙规避了不同功能流线的交叠。

坐落于静谧的松湖畔,它既像是一座匍匐着的山脉,又像是百年荔枝林中的一根枝干。俯瞰水景,视线随线条延伸。

除了造型设计,建筑师们还着重于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这使得松山湖的建筑呈现出一种融于背景而又不失优雅的魅力。在松山湖,还有哪些美得不可方物的建筑?来跟松湖妹一起看看吧!

松山湖管委会

五个三角形的群体建筑围成了一个半岛,这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管委会。借助湖色与南来的光线,它为自己披上一件靓丽的外衣。

坡状的小型办公楼成为了管委会绿化中的点睛之笔。穿过雨廊,你会看到舒缓的草坡连接着高攀的藤萝架,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生态园控股大楼

▲ 获得2015年住建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2015年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二等奖。

从绿色出发,丝网镂空的多面壳体如岭南竹筒屋般错落有致,利用科学的布置相互遮阳,塔楼采光中庭成为了内天井,植以竹木,冬暖夏凉。

生产力大厦

生产力大厦随起伏平缓的地形延伸,就像是一条交错的滑梯。架空的楼宇下成为了通风的休息区,而楼顶建造的花园与地面的绿茵相得益彰。远眺过去,两条长形“滑梯”还带有一分趣味性。

学术交流中心

从上图就可以看到生产力大厦和图书馆,还有右下角一幢独具书卷气息与时尚风格的现代建筑,那是松山湖学术交流中心。白色网格的墙面既通透又神秘,里面相互重叠和穿插的楼道则呈现出复合的视觉效果。

藤蔓顺着时光悄然爬上外墙,那像是历史发展的脚印,更像是松湖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万科建筑研究院

绿坪上这座白色的建筑如盛在盘子上的一块蛋糕,不规则的墙面,巧妙的入口设计,与地面绿化合一的屋顶景观,每一个细节让人为之惊叹。

另外,图中网状的椭圆壳下是未来的万科热带雨林植物园哦!

东莞理工学院

在校园平面的几何中心位置伫立着一栋设计立体的建筑物,它是学校内面积最大的建筑——综合实验楼,由12栋长短不一、高低错落。走向随地形变化的建筑群体组合,屋顶三扇飘板的设计,从上空俯瞰其造型酷似飞机,因此被同学们称之为“飞机楼”。

谈及松山湖三大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莘莘学子流连忘返的知识殿堂,你一定要看看!

松山湖三大高校图书馆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极强的水平性,彰显了它的庄重与宁静,每一面墙体的细节都展现着微妙的力量,从南北立面均匀开孔的混凝土墙,敞廊和檐部水平线条构成的“悬帘”到平行四边形的转角轮廓,建筑师称其为“仪式性的表达”。

这座位于春晖湖湖滨的图书馆来自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一条同学们眼中的跨层“天梯”直达架空层平台,其“水上阅览室”已经成了图书馆的标志,更成了大家休息、观景的最佳去处。

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整体宏伟大气,门口的设计如一本打开的书籍,走进便有身临“黄金屋”的大家风范。稳重而严谨的建筑线条,在道路两旁黄色灯柱的烘托下,仿佛古代鸿儒之冠带。

建筑是一门最早的艺术。而松山湖的建筑体现了更多的人文气息以及这座城市对于美感孜孜不倦的追寻!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