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9月18日用右手扶着墙壁,蹒跚走上讲台以来,李观清在吴川市浅水初级中学(简称浅水中学)已经工作了十七个年头。她说:“看着农村孩子改变命运、走出大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初见李观清,她个头不高,衣着朴素,由于长期在农村工作,皮肤被晒成健康的小麦色。说起往事,李观清的脸上总是不自觉地浮起笑容,正如学生写给她的留言所说:我最喜欢的就是李老师笑起来的酒窝。
守住清贫
回首已是十七年
浅水镇在吴川市北部,与化州市、茂南区接壤。在2017年修通公路以前,连接浅水镇与吴川城区只有一条泥泞的公路。每当下雨,坑洼的路面配合着积水,形成深达十余厘米的泥泞,非经验丰富的司机不能通过。
2001年,从广东省外国语师范学校英语专业毕业的李观清面临抉择:成为翻译,或是在城市工作的普通教师,或是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几乎没有犹豫,她回到了吴川准备参加上岗考试,因为她觉得“看着农村孩子一个个成长起来,走出农村,最能让人满足”。
可惜天意弄人,在走上讲台前,李观清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导致左侧锁骨粉碎性骨折、脑挫伤、右脑颅骨粉碎性骨折……生存下来,对她而言已经是一个奇迹。
浅水中学坐落在一个小山岗上,从山脚到教学楼是一面陡坡,只能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2001年9月18日,因伤请假半个多月的李观清来到学校上第一堂课。当时,她的左手被绑在脖子上固定,右脚没有知觉。为了掩饰头上的伤口,她还戴上了鸭舌帽。当知道眼前的伤员正是自己的老师时,淳朴的农村孩子们非常佩服李观清的坚持,为她大力鼓掌。
李观清动情地说:“农村孩子读书晚,第一届学生里有两个和我同龄,有一个年纪比我还大。他们见到我重伤后的样子,很心疼,所以学习起来特别努力,结果成绩非常喜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浅水中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荒地成了标准篮球场,陡坡成了整洁的台阶,教学楼、宿舍楼新建了一栋又一栋,浅水镇与吴川城区的公路落成通车。李观清的工资,也从一开始的300元、400元涨到了现在的数千元。
十七年间,李观清面临过很多诱惑。2010年,她有机会到东莞一所知名学校教书,但终究放不下农村的孩子。“丈夫对我说,到了东莞,你的工资会提升很多,但你看着农村孩子时的笑脸,我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李观清就这么一直守了下来。直到如今,她的头骨仍然“少一块”,医生让她尽快做手术把右颅骨补上,否则大脑会逐渐萎缩。可是,她的母亲近年不幸受伤,连续做了5次开颅手术,李观清不断忙碌于母亲和学生之间,只好把自己的手术搁置。
积分鼓励
农村娃用英语改变命运
新接手一个班级时,为激起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李观清总会先给他们上一节“My school life, my future”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想自己的校园生活,规划自己毕业后的未来。
“有学生说他以后要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这是最让我高兴的答案。”李观清说,浅水中学的学生来自附近的乡村,家长大多在外打工。由于生活水平低,很多农村孩子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在日常学习中,英语是最不受待见的科目。“我是中国人、浅水人,就要说中国话、浅水话!”面对孩子们挑衅式的发言,李观清总是语重心长:“学会英语,才能更好地走出浅水,振兴家乡,走向世界。”
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李观清在班级中尝试“支架式”教学,这也成为她的第一个研究课题。“通过简笔画、游戏等增加学生的单词储备,然后给他们输入句型、时态的概念,从字到句、到段落、到篇章,像用脚手架建起一栋房子。”
在具体教学中,李观清还创建了积分系统,学生的测验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都会被完整记录和统计,形成每个人的“大数据”曲线;学生还能通过自发完成句型练习,获得可观的加分,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这份“大数据”系统的背后,李观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比如学生们在晚自修时进行小测,我会承诺他们,第二天早读时一定给他们发成绩,这意味着我得忙到晚上12点以后。”
吴川市教育局局长陈志雄说:“乡村教师是一份清贫职业,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很难做好。李观清老师的专业水平高,在工作之余完成了十多篇论文,又是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很多学校抢着要她。正因如此,她坚守乡村、不求回报的精神更值得乡村教师学习。”
爱生如子,如今桃李满吴川
李观清的小孩今年刚满6岁,正是上学的年纪。谈及孩子,李观清的脸上难掩笑容,语气中却充满了愧疚。
李观清的丈夫曹锦志在浅水中学任职体卫主任。由于夫妇俩都是教师,学校又实在偏远,孩子从小就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夫妇俩平时住在学校里,每周回家一次。孩子会走路了,夫妇二人没有亲眼见证,只是从孩子的爷爷奶奶口中得知消息。偶尔想起这些,李观清会默默地掉眼泪。
今年,李观清把孩子送到廉江一所全寄宿学校上学,每周往返探望一趟,行程接近200公里。她反复跟孩子说:“妈妈不是不爱你,但在妈妈工作的地方,还有一大群比你更需要妈妈的学生。”
对孩子充满愧疚的李观清,几乎把所有的母爱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2012年6月,李观清怀孕38周,预产期正好碰上学生们的中考。李观清决定坚守到最后一刻,她拖着水肿得无法塞进鞋子里的双脚,咬牙讲着复习课,直到学生们保证一定认真复习才离开讲台。这时,离小孩的出生只剩3天。
2004年,为帮助一位家境贫穷的学生,李观清每月从自己的400元工资里拿出100元来资助,直到其初中毕业。“他们的童年缺少家庭温暖,我想在课堂上把这些爱补回来。”
2016年毕业季,学生们为李观清制作了一本纪念册,里面塞满了贺卡、信件,都是农村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学生李晓莹在给李老师的信中说:“虽然你只教我一年,但我已成为你的忠实小粉丝。”
2017年,李观清成为湛江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目前已发展了10位成员、30位学员,她们都是吴川市的一线英语教师。李观清运用自己的经验与能力,定期开设研讨会和观摩考察等,力争让学员们“一年学习、两年成熟、三年成骨干”。 目前,工作室的4项课题中有1项已结题,2项接近结题,1项完成立项。
浅水中学英语教师柯周何曾是李观清的学生,受李观清的影响,毕业后她毅然回到母校,与自己的老师成为同事。实际上,李观清的学生中已有许多人选择走上教师的岗位。年仅35岁的她,用半生的坚守,守望着属于自己的桃李满园。
【摄影报道】钟哲
【通讯员】麦土坚 陈婷
【校对】吴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