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3周年】抗战时期在韶关出版的报刊,你知道吗?

韶关新闻网
+ 订阅

昨天是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个人都要铭记

回顾抗战时期韶关出版的报刊

依稀有着粤北抗战时的硝烟弥漫

↓↓↓

1938年10月,广州陷于日敌以后,国民党广东的军、政各机关以及八路军广州办事处陆续迁来韶关,韶关成为战时省会,人口骤增,是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的中心。官方或私营的报纸、期刊,相继陆续出版发行。

一、报  纸

《大光报》

广东省政府由连县迁到韶关后,即筹备出版的省府机关报。该报为对开张日报。社长陈锡余、主笔曾复明、经理陆慧生。香港沦陷以后,该报罗致了一批香港来的报人参加工作,如陈子俊、陈子多、陈子龙、郑郁郎、谭达夫、潘霞飞等。

《阵中日报》

第十二集团军政治部主办的四开张日报,供士兵阅读。总编辑钟晨辉、副总编辑许子由。

《建国日报》

第七战区长官司令部政治部出版,是原《阵中日报》改名扩大。社长李育培,总编辑赵慕鸿,主笔何汝津,编辑主任前后为刘火子、李子诵,经理张润德、李少穆。

《中山日报》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报纸,原在广州出版,广州沦陷迁往韶关。先后任社长的有李伯鸣、吴公虎、廖崇圣,总编辑张知挻,编辑主任莫辉宗。

《时报》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后,原南洋商报特派记者梁若尘、重庆《中央日报》驻粤特派记者汪铿合作筹备出版的报纸,四开隔日出版。除梁、汪外并吸收邬维梓参加。

1941年12月16日因刊登日军进占香港消息,被指为“暴露军情、破坏抗战”,由韶关市警备司令部加以封闭,梁、汪两人被捕入狱一个多月。

《新报》

在《时报》基础上创办的四开张小型报。社长梁若尘,总编辑邬维梓,参加工作的还有吴华胥、陈乃桐、朱广洪等,出版不到两个月被吊销登记而停版。

《明星报》

田七战区长官司令部新闻发布咨议钟坚(即钟道生,又名钟健)为注册人,初与梁大任合办,很快遇到困难停版。在《新报》被吊销注册证后,梁若尘与钟商量合办,由梁若尘任社长,邬维梓任总编辑,编辑记者还有吴华胥、陈乃桐、林铃等人。出版一个多月又被吊销登记证。

《晨报》

四开张小型日报。原是潘中时注册出版的,出版未及一个月,就因资金人力等条件关系而停止出版。梁若生与潘商量,将出版权让与梁若尘。梁若尘把《晨报》作为同人办的报纸,以经济版为特色稳定读者。社长梁若尘、总编辑邬维祥、经理兼主笔赵元浩、经济版采编林铃、编辑记者还有陈畸、陈乃桐、李宪周、林世璋等。从1943年6月1日出版新一号起至1945年1月24日韶关沦陷前一天为止。

《中国报》

四开张小型日报。社长黄以民(即广东省立医院院长黄雯)。经理李菁林、总编辑蔡逢甲、主笔于绍年,编辑人员还有戴苗曼、汤仲光等。广州光复后,该报迁至广州出版。香港光复时,该报又在香港出版一段时间。

《西南日报》

四开张小型日报,发行人是原香港《星岛日报》记者毛子明(毛领登记证后不主办,让与他人出版),社长宋郁文,以副刊小说招来读者,参加工作的主要是大光报的编辑记者陈子俊、陈子多、潘落霞等。1945年改组为对开日报。拉股合作。毛子明自任为社长,李子诵为副社长兼总编辑,谢梦初投资后为总经理,汪铿为主笔。至韶关沦陷前停刊。

《工商日报》

四开张小型报,由陈子俊、陈子多、陈子龙兄弟等主办,以小说和漫画招来读者。出版的时间不长。

《粤华报》

四开张小型日报,着重刊登小说和文娱新闻等。主办人是李金石、任护花和梁锋。出版的时间不长。

《前锋报》

四开张小型报。主办人是原大公报记者云实诚,出版的时间很短。

《建国晚报》

约1944年创刊,是《建国日报》的第二报纸,负责人是李少华。

《时间报》(三日刊)

社长为梁伯彦,总编辑郑衡。四开小报。出版时间不足三个月(详见本刊第九辑《时间报力忆旧)。

二、期  刊

《新华南》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刊物。1939年4月创刊,16开本。最初,主任编委:尚仲衣;委员:何家槐、任毕明、石辟澜。以后,主编兼发行人为石辟澜。(详见本刊第六辑,《抗日时期中共广东省委的喉舌——《新华南》

《民族文化》(月刊)

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办。主编是中山大学研究院院长崔载阳,编辑李宪周、彭耿、仇章。

《文坛》

文艺杂志。总编卢森(当时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工作人员)。

《新建设》(月刊)

第七战区编篡委员会主办。委员有许崇清、张铁生等。主编为民盟的胡一声。该刊是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对象是中高级知识分子。

《阵中文汇》(周刊)

同为第七战区编篡委员会主办。是以第七战区、官兵方对象的刊物。

《学园》

同上单位主办。是专供大中学生阅读的刊物。

《新军》

陈原主编,16开本综合性杂志,主要对象是青年。

《新儿童》

儿童教养院主办。

《当代文学》(月刊)

发行人为刘伟森,特约在桂林的戏剧家熊佛西主编。

《文化新闻》

总编陈子殷。七战区政治部陈藻文主办。

《新世界画报》

赵慕鸿与美国新闻处羊枣联系出版,主要刊登美国新闻处供给的有关大平洋战争资料的胶版。赵慕鸿任总编辑,美术设计李育中,助编梁庆耀(兴尧),出资人李绍纲。

《满地红》

广东省政府迁来韶关时,1939年由高信(中统特务)主办的16开综合性杂志,时间不长。

《广东青年》-(月刊)

广东省三青团主办。社长汪国熙、主编陈子殷。

《民族月刊》

第七战区长官司令部高级参议黄范一主办,总编辑张良修。

以上资料来源市档案局

如有错漏之处

希望各界读者给予补充订正

来源:韶关文史资料

作者:林铃 纭潇

摘录整理:韶关日报记者 曾珍

编辑:陈云飘 蓝洁雯

责编:薛柏华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