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创新”)在美国纽约和中国北京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全新无人机Mavic 2,引发全球用户关注。自2006年创立以来,大疆创新一直引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公开数据显示,大疆创造在其领域市场占有率高达7成。
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在接受南方+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大疆创新不追风口,致力于把技术真正用在实践当中,这是大疆能够持续引领全球创新的原因之一。此外,对于大疆创新备受争议的“竞标”融资、工程师企业文化、多元化人才培养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机遇等问题,罗镇华也一一作出了回应。
▍谈产品创新: 尊重技术尊重人才
南方+: 您认为,目前全球无人机市场有哪些变化?大疆能够持续引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优势是什么?
罗镇华:大疆创新发展了12年,将民用无人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稳定的阶段。可以说是翻过无人机技术应用最难的一个门槛,未来在大疆的无人机系统平台上,可以拓展出更多的技术应用。
成熟的飞行平台与更多样化的应用技术整合集成,是目前无人机市场悄悄发生的一些变化。而大疆在民用无人机应用的各个领域一直保持着技术研发与实践经验的领先。这与大疆创新尊重技术规律、尊重人才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大疆不追风口,致力于把技术真正用在实践当中,这是大疆能够持续引领全球创新的原因之一。
南方+:不久前,创始人汪滔和其导师李泽湘教授获得了2019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这项殊荣对大疆意味着什么?大疆每年的研发占比多少?
罗镇华:此次获奖是对大疆创新在学术科研、产业发展上努力的肯定。大疆创新将发展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根本使命,相对于得到商业成就上的肯定。目前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占公司一半,研发投入占销售额15%左右。
南方+:有观点认为,大疆已经摸到消费级无人机的天花板,您怎么看?
罗镇华:我们从技术规格与市场需求来区分消费级、专业机与行业级无人机。从我们自身的体会来说,没有感受到消费级的“饱和”。随着视频内容消费的爆发,我们持续看好视频影像领域对生产工具的需求,在未来很长时间消费级产品将是无人机行业主要收入来源。
无人机行业应用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从长远来看成长潜力可期,大疆也在这一领域储备了最好的技术和人才来探索创新。从战略上说,技术的突破必将带来市场的拓展。大疆仍然专注于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体系的突破与完善。
▍谈争议融资:大疆不追求高估值
南方+:不久前,大疆的竞标融资引发了外界的关注,有人给大疆贴上“高冷”的标签。对于这次融资,大疆的态度是怎样的?您如何看待创新企业与资本的关系?
罗镇华:我们并未公开披露过关于融资的信息,也没有与银行、资本界的合作伙伴产生这样的矛盾。在此前的市场传言发生时,大疆首先考虑的是遵守规则,保护与合作伙伴的契约。此次资本合作确实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方式,既保障了老股东的利益,又为新进入的投资者提供了低风险的增长预期。同时也增加了股权的流动性。
资本力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在每一个技术爆发的时代都很重要,但每个时代的资本规律与资本方法都不同。大疆不追求高估值,不着眼于短期利益,希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创新与稳健增长,相信这会成为越来越多创新企业的普遍模式。而资本也不断在进步迭代,帮助创新企业获得成功。
南方+:您如何看待外界对大疆“工程师文化”的评价?您认为大疆内部是一种怎样的企业文化?
罗镇华:大疆的发展成长得益于一群优秀的工程師,抱著相似的情怀艰苦奋斗,可以说加入大疆的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情怀的,大家为了自己的喜好和热情把事情做得更好。大疆现在的文化,是志趣相投的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而自然形成的,无论是高度扁平化的管理,对人才第一的重视,还是对技术客观规律的尊重。当我们在谈梦想的时候,我们相信梦想从来不是功利,更多是一种喜好和内心的倾向。
南方+:未来十年,您希望大疆创新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罗镇华:希望大疆成为这样一家公司:持续创新,持续深化技术,不断做出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体验的技术产品。
▍谈未来: 积极拥抱大湾区建设
南方+:大疆创新的成功,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之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您认为未来大疆在深港两地产学研方面有哪些更深入的进展?
罗镇华:粤港澳大湾区让大疆倍感兴奋。科技产业不仅需要聚集人才,也需要迅捷的科技和商业信息,而像物流、零配件、供应链等制造业基础设施更是许多科技公司发展的保障。我们讨论深圳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时,人才、信息、基础设施三者缺一不可。
南方+:中央提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大疆创新未来在深港两地科技合作、人才交流方面有哪些布局?
罗镇华:大疆从诞生之初就得益于深港两地科技合作、人才交流。这也成为大疆的良好传统一直传承了下来。目前中央提出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既是对大疆一直以来坚持的做法的肯定,也给大疆带来了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未来大疆会坚持对人才交流、科技合作的重视,打造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科研氛围和基础设施。
南方+: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大疆创新自身的发展而言,广东这一改革先行地提供了哪些机遇?
罗镇华:立足深圳、背靠珠三角这一供应链成熟的产业区域,这是大疆能够以最快速度、以合适成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终端产品,并送往世界各地的先天优势。此外,珠三角聚集了来自全球的人才,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南方+:全球化多元的人才为大疆创新带来哪些帮助?
罗镇华:从科研的角度,交叉学科创造了许多新的知识,也创造性地将许多知识落地为创新的技术产品。多元化的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这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教育领域,大疆的经历也说明了汇聚多元化人才、发展交叉学科对实业非常重要。
【记者】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