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学年“上课”的铃声唤醒沉寂了一个暑假的校园。早晨,与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一起涌入校园的,还有深圳市各区教育主管部门新鲜出炉的新举措。
刚刚起草的《宝安区学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新制定的《龙岗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提升指引》、实施中的《南山区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专注优质均衡、聚焦师生发展,将推动着深圳教育继续奋楫扬帆。
加速推动新校建设
扩大公办学位供给
新学年,深圳市36所公办新校开门迎新,成为全市基础教育学位供给的“新势力”,记者获悉,在未来几年,深圳市仍将以民生福祉为根本,推动学位建设持续加速。
记者了解到,明年9月,罗湖将再推出3所学校交付使用;南山的龙苑学校、港湾学校等学校将完工,南海二小等校行将开工新建;龙岗新改扩建的爱联南部学校、龙城街道悦澜山小学等14所学校预计在未来两年内竣工,预计仅明年就可新增1.05万个公办学位;龙华教育也透露,正在推进书香小学、同胜学校、德风小学、观澜中学等4所老校改造升级,推进华南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校区等8所公办学校开办。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宝安已初步落实12宗中小学教育储备用地,为教育发展预留足够空间。预计三年内,宝安的公办学位占比将超过50%。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福田区将新建10所学校、改扩建25所学校,新增学位逾2.49万个,比原有规划增加约1万个学位;南山区规划新建学校20所、改扩建学校11所,预计可增加学位约3.45万个;龙岗推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学位增量有望达到5.5万个,比原计划再提高1.5万个。新起草的《宝安区学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也显示,该区未来三年将新建学校20所、改扩建学校14所,新增4.7万个公办学位。
如今,深圳的公办新校越来越漂亮,校园建设标准正悄然提升。新制定的《龙岗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提升指引》提出,该区学校建设要“上延下拓”,扩大学位供给;南山区也于去年出台《南山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提升指引(试行)》,将学校建设投入标准提高40%;而行将出台的“罗湖区校园设计导则”,将明确该区新建和改建学校的建筑特色、交通组织、智慧校园等相关规范,提升学校的建筑品位和文化内涵,实现校容校貌和空间功能的整体优化升级。
在新学年,深圳市各区将有序启动“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午餐午休服务”。其中,龙岗将覆盖全区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福田目前受惠的学生已逾4万名,未来将全面解决;宝安区65%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校内午餐午休服务。到2020年,罗湖100%义务阶段学校为全部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餐午休服务。
建设新型公办园
提升学前教育品质
今年,几年前生育高峰出生的宝宝们纷纷到了入学年龄,学前教育学位建设同样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提升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各区均为学前教育制定了发展目标。福田教育表示年内将再创建3所普惠园,使全区普惠园占比达77%,并开展扶持薄弱幼儿园行动,启动新型公办园建设专项行动等多项举措;罗湖提出三年内力争公办学位超过幼儿园学位总数的3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保持80%以上,省一级幼儿园占比提高到10%以上;龙岗则在新增普惠园55所、新增民办园16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4590个的基础上,启动了该区首批11所新型公办园建设,并提出该区未认定普惠园的31所政府产权园,将全部纳入普惠园建设;龙华区也有望迎来超过17所的新型公办幼儿园。
此外,南山区已确定由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及五所公办园分别承办双玺花园三期等6所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区教科中心承接管理南山托幼中心幼儿园。以现有公办园为龙头,采取“公办园+分园+联盟园”的方式,推进18所新型公办园建设。
揽才育才多管齐下
“善待教师”提升素养
有了学位建设“硬件”,更要配备好师资建设的“软件”。深圳教育在吸才、揽才、留才、育才等各个方面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推动教师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8年,龙岗招聘正编教师1291人,其中社会人员1002人、应届毕业生289人,并修订《龙岗区深龙教育英才计划实施办法》,将于明年拿出35个指标用于启动第三批高端教育人才招聘工作。“十三五”期间,龙岗按照“深龙英才计划”,已引进、培养高端教育人才42人,目前该区副省级以上高端教育人才达到159人。与之相似,南山教育的人才引进“百千工程”,提出5年内,引进培养100名海归人才、1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名专家型校长教师、1000名优秀骨干教师,已经为该区的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正向引领。记者获悉,今年该区新引进的毕业生中,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达到了60%,而新一轮的教师招聘工作将在国庆后启动。
宝安区新学年着力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在大力引才的同时,还推出“雏鹰计划”、“新秀计划”、“薪火计划”三个教师素养提升工程。龙华将继续面向全国,吸引20名左右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教师,推进“未来教育家”序列性、专业化培养工程,并行将启动龙岗教育第二批“未来教育家”工程选拔培养工作。
为推动民办教育均衡化发展,龙岗将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从教津贴补助标准,预计将为全区约6500名教师发放从教津贴6500万元;上半年,龙岗在全市率先开展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并配套出台工资指导价。新学年,宝安教育将完善出台《宝安区民办中小学提质促优和民办办学机构考评与淘汰办法》,并开展民办中小学校长任职考核。
数据驱动内涵发展
课程改革持续深化
今年5月,宝安区成为国内首个、目前唯一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学校全覆盖试点区”;6月,福田区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确定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县”……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已经成为衡量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管理、查缺补漏、补齐短板的一项科学工具,而在信息化时代下,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扩大。
记者获悉,福田区将于下半年发布“福田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并计划于年内完成包括:基于课堂诊断数据的办学水平的评估、基于降低学生近视率的体质监测、阅读素养评估、科学素养的大规模表现性评价等四个示范项目。
龙岗正积极落实“课程领导力提升2.0工程”,开发A-STEM系列课程,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推进各学科、各学段名师教学资源入库,并提出了“力争年内入库1000节以上”的目标。该区还不断完善龙岗特色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同时,将发布龙岗教育质量健康指数。记者从龙华教育获悉,该区也正积极加快未来学校探索实践,着力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青少年国学院、家长学校、学生学习及健康大数据采集工程、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学业质量动态监测、国际素养课程试点实验等八大重点项目。
推动集团化办学
探索多元发展模式
2017年,深圳集团化办学经验走向全国,引来全国同行学习考察。新学年,有着十几年集团化办学积累的深圳,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深耕。
南山区于暑假前夕挂牌成立“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以新创品牌校辐射“南山北”老校,西丽二中、西丽二小、留仙小学等成员校将在新学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形成新的优质集群发展共同体。为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南山还推出《南山区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系统梳理集团化办学经验,制定集团质量标准。
与此同时,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多元探索也在各区有序推进。福田区以“名校+”、“联盟+”等战略,链接新开办学校、薄弱学校与现有品牌学校;计划在建的安托山小学纳入红岭管理体系,探索多元体制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托区教科院的智库支持,打造教科院附属学校品牌;拟成立荔园小学教育集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继龙高教育集团后,龙岗教育则走上了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道路,并于新学年启动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组建工作,探索“学区制”教育集团。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李丽 林洲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