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杨天泰:净化乡村治安环境,推动乡村振兴

南方+ 记者

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残害百姓的“村霸”等黑恶势力是影响乡村治安的一大重要隐患,也是公安机关着力打击的对象。据悉,今年1月份,一村民伙同村委会干部,长期在企石镇东江河上实施非法采砂,并伴有殴打村民、欺压残害百姓等违法活动。市公安局设立专案组,成功将该团伙抓获,维护了社会稳定。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莞市委政法委立足自身职能,着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8月30日,东莞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天泰接受南方+记者的专访,提出要通过强力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工作、稳步开展综治信息化建设和全面推进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建设三项重点工作,为乡村振兴扫除发展障碍。

扫除乡村振兴阻力

“接下来,我们要紧盯关键环节、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推动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取得更大突破。通过加强线索摸排,提高有效线索转化率;提升打击质量,不断扩大打击战果;敢于动真碰硬,坚决摧毁“保护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铲除黑恶土壤;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东莞落地。”杨天泰说。

“乡村是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扫黑除恶工作为乡村振兴扫除障碍、减轻阻力。这两项工作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将达到‘1+1>2’的效果。”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天泰介绍了东莞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硬措施。

同时,结合东莞市情,将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作为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点之一,强化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娱乐服务场所管理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实施,督促各镇街每月加强对利用出租屋实施“涉黄”违法犯罪进行明查暗访和清理整顿,设立兼职信息员明查暗访,及时掌握“涉黄”信息,对群众举报、网络舆情等各渠道反映、收集的涉黄线索第一时间转公安部门核处,及时打击涉黄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乡村治安环境。

此前,一名市民举报重要线索,协助长安镇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一个涉恶犯罪集团,长安镇向他发放了10万元奖励金。

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专业化

杨天泰表示,为落实省部署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要求,东莞部署了广东省综治信息系统东莞分平台,并与“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从系统层面建立了综治网格化管理和东莞“智网工程”的业务融通途径。针对东莞基层社会矛盾多发的特点,在综治信息系统东莞分平台上开发具有“东莞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功能模块,实现对综治、公安、信访等部门排查发现各类隐患息的实时掌握和及时研判,为有效处置各类不稳定事件提供信息化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为推动乡村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接下来要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构建全市视频监控联网共享网络体系,实现各类视频图像资源的融合汇聚、高度共享,分级分权限接入各级“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开展视图大数据智能应用,全面支撑全市“智网工程”和“智慧新警务”。运用视频分析、人脸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态势感知等技术,加强对重点区域人流物流监测,排查客运、危化品运输等交通安全隐患,完善消防安全源头管理,提高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智能化水平。

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增建设一类高清视频点3385路,全市总量达到16616路,二类视频路点联网数达到24414,一、二类视频点每平方公里达到16.64路,提供涉案线索17000余条,参与破获刑事案件7300余起;今年1至7月,全市刑事立案同比下降9.32%。

与群众面对面,实现乡村治理零盲点

在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一块由东莞各个镇街传来的监控视频组合成的大屏幕记录着东莞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据东莞市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主任庄学华介绍,目前东莞已建成1个市级、33个镇(街道)级“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以及599个村(社区、工业园区)级 “智网工程”指挥调度工作站,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市镇村三级指挥调度体系。

目前选定公安、消防、安监、卫计、食药监、工商、教育、民政8个入格部门,入格事项共计20大类83项,涵盖治安警情、矛盾纠纷、消防安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商改后续监管、社区服务等工作。通过对村(社区)新莞人服务管理站、社区安全办、消防巡查服务队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整合,到岗专职网格管理员9756人。“网格员们在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社会治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力量不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实际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乡村治安管理工作中,网格员从源头发现问题,解决隐患,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实现服务群众面对面、乡村治理零盲点。

对话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智网工程”是如何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

杨天泰:智网工程以村居为重点来推进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实现网格化,信息化也是为了提升村居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我们激励网格员深入基层开展各项工作,他们发现问题立刻上报职能部门,再由职能部门对问题进行解决。另外,我们正在实施“采办分离”工作机制,推动传统工作模式的改革。对于入格部门而言,发现问题的主体是网格管理员,职能部门只需要负责后续的处置工作。这里面最大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让网格管理员放开手脚尽可能多的去发现上报问题,加上发现和上报问题的情况和个人绩效直接挂钩,更进一步激发了网格管理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职能部门则可以集中精力进行重点监管以及精准执法。

记者:与其它城市相比,东莞的乡村治理有何特点?

杨天泰:内地边远地区可能“村霸”现象会是乡村治理的重点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东莞的乡村还不是主要问题,东莞乡村治理的主要工作在于“村财”问题,即乡村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东莞的乡村普遍在集体资产的法治化、规范化方面存在问题。过去乡村的集体资产主要是村里的书记口头分配,现在我们要在这方面进行治理。我们重点关注这个村的集体经济在法律上是否依法依规,是否存在侵占集体经济的的行为。

【策划】靳延明

【统筹】施美

【撰文】薛屏

编辑 毛敏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