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土生土长、热爱教育事业的大朗中学前校长傅泽藩,在教育领域耕耘47年。其间,教育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长责任制、面向全国招聘教师等新政施行。傅泽藩在教育改革东风下顺势而为,摸索教学方法、组建优秀师资队伍、扩建校舍、为老师谋福利……让大朗中学逐渐成为一所外地学生慕名前来读书的名校。
他自己的角色,也完成了从大朗中学老师、教导处主任、校长,到大朗镇文教办主任、市教育局教育督导员等角色的转换。傅泽藩说:“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没有大朗中学的发展,更没有我实现理想的可能。”
初任教师
看到大朗孩子纷纷外出求学很着急
邀约了一周,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大朗中学老校长傅泽藩,现年79岁的他穿着衬衫,面带微笑,十分和蔼,端正的坐姿里“流淌”出一种坚韧的力量。
热爱文学且成绩优异的青年傅泽藩,在东莞市教育局的推荐下,到广东教育进修学院进修。毕业后,他于1959年成为大朗中学一名语文老师,从此开始扎根东莞教育。
初到大朗中学,学校情况并不太理想,校舍很旧,场地也不大,“当时只有初中部,直到1969年,大朗中学才有高中部。那个年代,学校场地有限,高中只有两个班,可大朗镇的孩子远远不止两个班的人数,没有学位,学生求学很难。”
傅泽藩说,除了硬件不够外,教师资源也不够好,一是老师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教师数量也不够,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而周边常平、寮步等镇的高中属于老牌学校,教学质量不错。“所以,很多大朗的孩子不在大朗读高中,而是到常平、寮步等镇去读高中。身为一个老师,看着自己家乡的教育窘境,内心很着急。”傅泽藩说,可是他只是一名普通老师,没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当时的想法是一定要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教好孩子们。
担任教导处主任
筹措约10万元经费建起一座图书馆
傅泽藩花了很多时间在教学工作上,除了上班时间,他还经常加班加点,用心研究教案,了解学生特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出色的业务能力赢得了该校教导处主任的岗位。上岗后的他觉得责任重大,“那个时候,学生能享受到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我做梦都想改变这种局面”。
1988年,已升任该校教导处主任的傅泽藩,在大朗中学30年校庆时,和当时已是大朗中学教导处副主任的叶金镇一起前往香港发动自己的学生为母校贡献力量。“当时,很多从大朗中学毕业的学生都去了香港并发展得不错,叶金镇从教多年,很多学生在香港创业,他们中或许有人能为学校做出一些贡献。所以,请示校长说明情况后,我和叶金镇一起去了香港为学校筹费用。”他说。
这趟香港之行,为学校筹措了约10万元的经费。“拿着经费回来,我们很兴奋,因为学校硬件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傅泽藩说,经费到校后,学校筹建了一座两层楼高的图书馆,同时改善了校舍,由原来的瓦房升级为楼房。
“看到新校舍和图书馆落成,全校师生都非常高兴,老师们也非常有动力!”看着校园一点点的喜人变化,傅泽藩心里有些欣慰。在他看来,书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的精神食粮,可以真正帮助师生共同进步,提升校园软实力。
首迎校长责任制
开始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的东风加速了东莞的教育改革。
“1989年,我还是教导处主任,当时的校长也退休了。正好这一年,教育政策改革,全国范围内首次实行校长聘用制、校长责任制以及教师招聘制,我通过竞聘当上了大朗中学的校长;同时,校长责任制是首次实施,学校人事权和财政权下放,意味着学校可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傅泽藩说。
有了人事权和财政权的傅泽藩,深感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在教育一线工作数十年的他,也深刻意识到只有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撑起大朗中学的教育质量。他开始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第一批来应聘的老师,让我感到很欣喜。我们组织科组长听课,同时看应聘老师的材料,最终聘用了几十名老师。”
老师是招聘到了,可要怎么留住这些优秀的老师?傅泽藩又犯了难。“虽然有了财务管理权,可事实上可以管理的财务很少,想要留住老师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待遇。”傅泽藩说。
他想尽办法,最后将创收路子定在了“放电影”上。“在学校组织电影队,卖电影票。每次放电影,我都亲自到现场,跟拉票似的吆喝乡亲们来看。”尽管没有起到很明显的作用,可傅泽藩说这也是一种福利——既能创收,又能丰富老师的娱乐生活,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让老师们找到一些幸福感。
初显办学成效
大朗中学跻身优秀镇街中学
傅泽藩介绍,面向全国招聘教师后,大朗中学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办学成绩显著。从1991年开始,连续几年,学校中考率、高考率都大幅上升,除了当时东莞市五大校外,大朗中学跻身优秀的镇街中学,“和当时的厚街中学、万江中学等学校齐名”。
1994年,傅泽藩被委以大朗镇文教办主任的职务,两年后又被调到市教育局担任教育督导员。
尽管已不在大朗任职,但傅泽藩留下了很多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为大朗中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整合以及校风学风塑建等。尤其是师资建设理念,在叶金镇接棒校长职务后,也得到了延续。叶金镇上任校长岗位后,为了招到优秀的英语老师,可谓不拘一格,甚至在一名优秀英语教师应聘证件不齐的前提下,果断作出留下英语老师的决定,并亲自为该教师的材料“跑腿”。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愿意留在大朗镇读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一些在相邻镇街读书的学生也愿意返回大朗中学就读。”叶金镇说。
耄耋之年
经历过的困难与成功皆幸福
1998年,东莞教育业迎来了广东省推动建设教育强镇的利好政策,大朗中学也在改革潮流中继续阔步进步。
1999年,傅泽藩退休。退休后的他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担任学校顾问,回大朗文教办帮忙,直到2006年,才卸下身上的担子,享受晚年的生活。算起来,耄耋之年的傅泽藩在教育领域工作了整整47年,他不曾跨过行业,而是执着于东莞教育,参与并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行业的变革发展,那些经历过的困难与成功,被他视为人生珍贵的财富和幸福的注解。
【记者】覃凤春
【来源】东莞时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