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茶场 广东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据载,清朝嘉庆年间,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和潮州市饶平县交界处有一座西岩山,西岩山上建有西竺寺。寺庙周围种有万株茶树,每年产茶千斤,卖茶的收益用来供香火。上山焚香的善男信女和乡绅,焚香后照例都会饮一杯茶。此茶清香甘醇,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讨一口茶喝。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西岩茶场就坐落在西岩山上。
广东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基地枫朗镇西岩茶场现有优质茶园25000亩。该基地常年云雾缭绕,犹如仙境,方圆几十里没有任何污染。园相整齐,科学管理,茶树种植规范,长势健壮;茶园周边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良好,茶园与周围自然风光相互映衬,景色迷人。
走进西岩茶场,茶园内主要道路路面平整清洁,路面全部水泥硬底化,公路护栏直通延伸至茶园景区,达到国家公路三级标准。茶园内排水蓄水系统良好,干道、支道、步道搭配合理,便于茶叶运输和采摘。
茶园集农业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园区云蒸雾蔚、日照充分,用山泉水浇灌、用有机肥培育,保持了蜂、鸟等昆虫、小动物和茶田周边林木等生态链的完整,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水土无任何污染,整个自然生态环境处于自然、完好的状态,确保了茶山原生态环境。保了茶山原生态环境。
茶园内建有乌龙茶博览馆,博览馆集对茶叶的制作工艺以及折射出的茶文化的展示于一体,共分接待室、影视厅、品茶室、产品展览厅4大功能区,让参观者能获得茶学知识,认识茶叶,了解茶艺,把参观者带入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氛围之中。该馆集搜集、研究、宣传茶文化三大功能,是西岩茶乡旅游的又一大人文景观,为中外茶商、茶人、茶文化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游客参观、交流和研讨大埔茶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据西岩茶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茶园配套富有特色的住宿接待和餐饮设施,目前,度假村拥有可供150人同时就餐的茶山餐厅、 可容纳130人开会的会议室、可供200人同时入住的茶山宾馆和别墅。
西岩茶场不但环境优美,且历史深厚。
西岩乌龙茶产地大埔县建置源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的义招县,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恋洲两都置县,改名大埔县。大埔县地处粤东北边垂,这里群山环抱,峰恋重叠,溪河遍布,山青水秀,有“山中山”之称;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名茶”。历史上位于枫朗西岩山的“西竺寺”出产的乌龙茶便驰名遐迩,这就是西岩乌龙茶最初的渊源。
1958年大埔县枫朗公社在西岩山上创办了西岩茶场,该场利用西岩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土壤肥沃的地理条件,从“西竺寺”经历代僧人种植的“小叶乌龙茶”为优质种茶。从清末、民初的“插技”或“接技”的无性繁殖,到1956年推广短穗扦插技术,发展形成了 “西岩乌龙茶”独特的系列产品。1968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西岩茶场接受了第一批,第二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他们辛勤的经营下,“西岩乌龙茶”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一代又一代从僧人到茶农到知青再到茶农的长期培育、种植,使“西岩乌龙茶”系保持了优质口感、花蜜香持久的独特个性。如今的西岩乌龙茶已走出大山,走向都市,走出国门,而名扬四海。
近年来,西岩茶场屡获殊荣,2008年评定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2009年获得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2015年茶叶生产基地西岩茶场被梅州市文联评为“梅州市十大茶山”。
2018年,西岩茶场荣获广东最美茶园称号,在首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开幕式上,广东省副省长叶贞琴(中)、广东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右五)、清远市委书记郭锋(左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更辉(右三)、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副主任陈栋(左三)为获奖茶园代表颁奖。
了解广东最美茶园评选活动
广东最美茶园评选活动是首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依托广东秀美茶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探寻茶文化历史、茶乡民俗风情,引发广大群众“访古道,行茶山”的兴致追求,展示“广东有好茶”的良好生态环境,打造生态、绿色、低碳、环保的茶园深度体验旅游,振兴茶乡发展,带动茶农致富。 参选茶园连片面积应不少于300亩,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茶园布局合理,园相整齐、管理科学,茶树种植规范,长势健壮。茶园周边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良好。茶园与周围自然风光相互映衬,景色迷人。园内主要道路路面平整清洁。干道、支道、步道搭配合理,联通成网,便于作业和运输。排蓄水系统良好,蓄水池、排水沟等配套。 组委会整理收集评选候选名单后,广东省农业厅将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基础条件和配套条件的情况,茶文化氛围营造、茶历史资源保护和综合实力等进行评分,选出10个最美茶园,由大众进行投票,并综合专家评分与大众投票数最终确定“广东最美茶园”,并于首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上进行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