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台商齐聚广州谈机遇

咩事
+ 订阅

2018年8月30日南都版面。

昨日上午,“2018穗台交流系列活动”在中国大酒店内宣布启动。“2018穗台交流系列活动”是广州市近年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重要涉台交流活动,包括“百名台商会长广州峰会”、“2018台湾大学生广州实习体验分享会”、“第十四届穗台校长论坛”、“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第十三届理事会就职仪式暨成立二十八周年庆典”等四项主题活动。台商会长广州峰会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台商会长就广州与台湾两地经贸、教育、青年、文化等领域丰富多彩的交流与互动,共商发展新机遇。

从1984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到广州投资,到富士康科技集团、台湾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永丰银行等一批新的台资企业纷纷落户广州。截至今年6月,广州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251宗,投资总额219.27亿美元。常驻在穗的台商及眷属超两万人,台资企业员工近20万人。近3年,广州新增台湾青年创业项目近100个,新增台湾青年实习、创业、就业人员近2000人,已有26位台湾专业人士获得广州市“人才绿卡”。

广州市台办主任曾卫东(右)向新当选的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王庆祥(左)颁发证书。 图片来源:中新网

声音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监事长、顺德区太鼎置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炳煌:

粤港澳大湾区内,路通就是财通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网络触及港澳的核心区域,进一步提高了区域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往来,也带来了越来越多发展的新机遇。

林炳煌在佛山居住多年。会上,他笑称自己是“来自台湾的佛山人”,在林炳煌看来,路通就是财通,广佛两地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将为两地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监事长、重庆百吉集团董事长李文勋:

看到广州的创新,看好未来的发展

看中广州发展机遇的不仅仅只是就近城市内扎根的台商,来自重庆地区的李文勋是全国台企联常务副监事长、重庆百吉集团董事长,在他看来,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对比深圳或者上海,生活成本、制造成本都比较合理,这也是广州的一个优势。

其次,李文勋也看到了广州的创新发展,并看好广州未来的发展。广州对于创新产业,新兴产业、科技产业接受度,让李文勋在现场提出,“西部的产业在转型过程中,到广州来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从区域位置、交通枢纽等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把广州当做一个重要的支点,对于企业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监事长、广州市台协荣誉会长、天津华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治中:

加大在广州投资力度,让孩子也落地生根

王治中将旗下的酒店设在花都,“看好空港经济区未来的发展。”王治中回忆,开设酒店时,从选址到办证,原本要8个月的手续,1个多月就完成了,优质的服务和优越的营商环境,让王治中忍不住点赞。“惠台60条”的发布以及即将开放申报的居住证,让台商在粤生活越来越便利,王治中表示,“将加大在广州的投资力度,还将把孩子也带过来,在广州落地生根。”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小牛津教育集团董事长谢庆源:

广州前景无限

谢庆源和广州有着不解的缘分,2005年1月19日,从广州白云机场直飞桃园机场,当时是南航的3097班机,这一班航班,所有的服装、帽子,由谢庆源提供安排,他也见证参与了通航的过程,“当初东莞的台商发动了100多个人,从广州机场飞回台湾,休息一阵子以后马上从桃园机场再飞回广州。”

伴随着两地交流的加强,谢庆源看到了广州的变化,谢庆源看来,“广州是一个新兴产业的聚集地,也是新能源、新材料的战略性产业聚集的地方,产业研发创新,专利申请发明,最近两年都在增长,这是广州非常有利的条件。”此外,广州部分产业链完善,交通建设完善,技术、资本、人才聚集,在他的眼中,“广州前景无限。”

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第十三届会长王庆祥。

专访

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第十三届会长王庆祥履新:

投资30年,不变的是广州强大的包容性

8月28日晚,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成立二十八周年庆典举行。大会上,大舜企业集团董事长王庆祥正式就任为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第十三届会长。

从30年前来到广州投资建厂、建酒店,到现在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打造大新美术馆园区,王庆祥亲身经历了在陆台商从制造加工业为主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他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好,不变的是广州强大的包容性。正式就任广州市台协会长,王庆祥的头等大事就是成立台企服务中心,帮助在穗台企更有效地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提高效率解决问题。

经历:30年前初临广州 第一站选择天河

王庆祥表示,1989年时,他只身来到广州,第一站选择落户天河,“其实我第一次进广州是1983年,有6年的时间一直在探讨到底要落脚在什么地方。”

当时,台商们来大陆投资,冲着的还是大陆较低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他回忆,当时的珠江新城远不是现在高楼林立的模样,自己还曾考虑在珠江新城找厂址。经过一番考察,王庆祥将他的劳保眼镜制造厂定址在棠下,从此开始了在广州30年的经商生涯。王庆祥表示,选择广州的最重要原因除了便利的交通,还有城市丰富的人文环境以及高质量人才的聚集,另一个则是广州政府对于台商的鼓励和扶持。

随着天河地区的不断发展,王庆祥决定将工厂迁往花都。深知市场发展规律的他敏锐地感受到,传统制造加工业向服务业转型的时候到了,便在工厂原址建起了酒店。近年来,王庆祥和他的大舜集团一直没有停下转型升级的脚步。花都大新美术馆园区便是他投身文创行业的“代表作”。据介绍,2016年以来,大新美术馆曾举办多场大型穗台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是两岸青年艺术创作基地。

转型:在穗台企从事服务业的占一半

从劳保眼镜加工厂、到办酒店、再到办文创园区,王庆祥的经历也是大批在穗台商的缩影:从从事传统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到从事服务业。改革开放初期,台商来广州投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比如纺织、服装、皮革、制鞋等等,随后台商在广州投资,相继出现以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例如电子器材、不锈钢制品等等。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融资、医美、生物科技等高新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纷纷加快了布局广州的步伐。

“现在广州市台协注册会员有1600多家台企,其中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比例是一半一半吧,从事服务业的趋势还在提升。”王庆祥介绍,在穗台企从事的服务业主要以金融、医疗美容和餐饮为主,特别在连锁品牌方面表现亮眼。“比如COCO、大卡司这些年轻业态的连锁行业,一方面经验比较丰富;另一方面来大陆比较早,起步早、环境好。”

履新: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台企服务中心

此番正式就任广州市台协会长,王庆祥表示,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在穗台企服务中心,“帮助台企更有效地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提高效率解决问题。”据悉,目前该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此外,针对“惠台60条”,王庆祥表示,市台协将采取视频解说等方式对“惠台60条”进行解读说明,让在穗台企、在穗台湾青年更清楚地了解相关优惠政策。

随着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穗创业,王庆祥的建议是,“来了不一定要直接创业,可以先就业、摸清情况。”在广州经商近30年,王庆祥已把广州当成第二故乡。他感叹,广州包容性强、生活舒适,特别近几年城市面貌发展特别快,而他收获的最大财富就是“在广州认识了很多本地人,成为好朋友。”

采写:南都记者 张沛 郑雨楠 实习生 唐佳蓉 通讯员 穗台宣

编辑:邹琳

记者

点击头像查看记者作品

郑雨楠

张沛

版权声明

本作品著作权归南方都市报社所有,如需使用需经书面授权。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3002731。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