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机:别说你们乘客,我们也打不通客服电话!

南方探针
+ 订阅

温州“8·24”恶性事件发生后,一时间,滴滴交通再次站在风口浪尖。对此,交通运输部官网27日刊发评论文章《堵住“滴血”的漏洞》,文章严厉批评称,事前不做有效防范,事中不能积极干预,事后标榜高价补偿,滴滴的安全底线在哪里!

8月29日,滴滴官方发出道歉信,声称将重视安全问题并将顺风车无限期下线。

在顺风车关停的几日内,有关滴滴平台客服、审核、监管难等一系列问题也被曝光。连日来,探针君广泛走访快车司机、市民发现,随着滴滴被广泛运用,一些隐藏的管理问题浮出水面。有滴滴司机更直言:“别说你们乘客,我们滴滴司机也打不通客服电话。”

滴滴的客服电话很难打通,这在司机群体基本上算是共识。前天(8月27日)晚上,我接了一个企业平台的单,从中华广场出发的三名乘客要求分别在流花湖公园、美博城和订单目的地万达广场这三个地点下车,需要在原定行程的基础上绕行一段距离。可是当晚我无法像以往一样在平台上修改行程目的地,担心被平台方判定绕路,于是拨打了滴滴客服电话,咨询该怎么办。结果是,直到三名乘客均安全到达目的地后,还是打不通客服电话。期间,我试着让另外一位司机帮我打,始终没人接。

这可能是个小事,平台也没因此罚我绕行。但客服长时间不接电话,算不算不负责任的表现,万一司机遇到大事,我该怎么办?平台会保护我们吗?

当初我应聘滴滴司机时需要有身份证、驾驶证、网约车资格证,不同类型的车有对应要求车的档次、排量还有司机的驾龄。专车司机至少需要三年驾龄,顺风车只需要一、两年。但据我了解,公司为了利益,即使少一个网约车资格证,他们也不会追究太多。

我认识一个可以帮司机“洗白前科”的人,他可以帮那些曾经因为醉驾、毒驾有记录在案的人,成功在滴滴平台上注册,这些只不过是两三百块钱的事。如果车牌不符合要求,他也可以在注册平台帮你把车牌“矫正”好,你继续开原来的车就好了。我朋友的儿子因为驾龄只有半年,那个人就帮他用我朋友的驾照成功办好了滴滴的账号。

有不少人不愿意将私家车转为营运车,就通过“以租代购”的方式开始做滴滴司机,你干滴滴那天,就得开始还月供。租一辆“专车”档次的车每月大约需要六千到七千多,这对我们司机来说真不是一个小数目。

为了填补车的月供,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多挣一点钱,很多靠租赁车跑单的司机只能从早跑到深夜,还有些人甚至直接在车里一边睡觉一边等单。我们司机群里经常有人因为疲劳驾驶不小心把车剐蹭到。这样疲惫不堪的生活弄得大家都特别丧气。

接触过一些滴滴专职的司机,我自己也在滴滴出租车板块接单。我们两个群体之间关系还是不错的,但他们乱停车对我的困扰很大,滴滴专职司机在路边等活,很多时候会把多车道堵成单行车道,让我们行驶很不便。

最近滴滴出事比较多,我觉得主要是他们成员太混杂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而的哥们受到的各种监管多,管理也比较严格,乘客可以投诉,交警可以开单,就连我们自己跑车也会有其他的士公司的司机盯。

我手机里有20多个广州的哥的QQ群,每个群基本上都是2000人爆满,一个群除了群主外,还有20多个管理员。运营的时间很长了,群里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24小时都有管理员值班盯着,如果有人在群里发广告或者黄图什么的,管理员会撤回并警告,警告三次以上就会被移出群。

我们的工作群是不允许讨论工作以外的东西的,更别说讨论女性,再说了,不管一个群内是百分之一还是千分之一,的哥群里也总有的姐,尊重他人是基本的礼貌,不是吗?

最近,有关滴滴的新闻经常出现在的哥群里,大家都觉得滴滴应该加强对司机的管理,当然国家对滴滴公司的管理也应该加强。

打不到出租车的时候,你总得滴滴。

“温州事件”还正热,可昨天我还是在滴滴上遭遇了让我很反感的搭讪。昨晚深圳的风雨实在太大,打不到出租车,就喊了快车。上车以后,司机一直往后座看,一上路就开始搭讪“美女你这么漂亮啊,刚才没仔细看,没想到你这么漂亮啊”。

我瞪了他一眼,没说话,并通过和朋友打电话暗示我在公检法部门工作,他才终于不再搭讪。不止一次遇到过快车司机搭讪,“美女你哪儿的啊?”“你吃过饭没?”我一般都直接回复:不想和你聊天。有人认为司机说我漂亮是在夸我,但说这种话的就是帮凶,他们实实在在地在进行骚扰,不用任何成本,也不担任何责任。我坐车就是坐车,一点都不想社交。

在互联网企业工作,加班到很晚是一种常态。每晚独自从在杨浦区的公司回浦东新区的家,公共交通都已经停了,回家只能打车,滴滴深夜约车还算方便,但我对滴滴约车的安全性一直有顾虑,乘坐的时候一直都保持警惕。即使加班再晚再累,也不太敢犯困,有些时候还要假装打电话来警示司机,保护自己。

在空姐滴滴打车遇害事件发生后,晚上我不再坐快车和顺风车,只偶尔用专车。之前坐顺风车只要40块,快车要80块 ,专车去到130,但为了安全,这些都得忍着。

相比顺风车,专车的搭讪会少很多。之前坐顺风车,最烦的就是司机搭讪,加班到很晚已经累得不行了,还要强行尬聊。不过大部分司机的服务还是可以的,按约定到达目的地、收取费用。

在惠州大亚湾工作,平时去趟市区需要一个多小时,一年多以来,我出门基本上都得靠滴滴。自己打车会比较注意安全,每次网约车到了之后,我都会先拍下车牌号发给亲人朋友,在车上会一直开着地图导航,看司机走的路线是不是正确的,不会跟司机闲聊。如果车程超过一个小时,我就不会选择打车。遇上要微信或联系电话的司机,我的办法是口头先答应着,但一下车就赶紧走,不会真给。

有一次,我搭滴滴顺风车出门,有个司机大哥跟我说“社会险恶,女生出门最好还是少打顺风车。”他都这么说,往后我就很少搭顺风车了。最近滴滴司机案件发生后,感觉自己会更谨慎,潜意识里会尽量少搭网约车。

【策划】徐勉 

【采写】刘珩 吴扬  欧楚欣  实习生杨晓彤  

【制图】欧楚欣 实习生陈梦璇

【校对】冯志坚

编辑 姚昱旸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