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2银!珠海健儿亚运龙舟项目夺魁,体坛重现“斗门现象”!

南方+ 记者

第18届亚洲运动会日前印尼雅加达开幕,由珠海市斗门区输送的6名运动员参加4个大项7个小项的比赛。斗门运动健儿冯国敬、梁丽平分别作为队长,率领中国男、女子龙舟队获得两金两银的好成绩。

25日,中国亚运龙舟队迎来首个比赛项目——男子12人200米直道竞速比赛。中国队以预赛第一名出线,并在决赛中以50.832秒的成绩夺得冠军,这也是中国龙舟男子队亚运会历史首金,创下历史记录!

实际上,斗门运动健儿在全运会、亚运会甚至奥运会摘金夺银并非“新闻”。去年,在近十天的全运会比赛中,25名斗门健儿在9个项目中不断挑战个人极限,斩获4金3银1铜,夺得5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1个第七名和1个第八名,创造体坛的“斗门现象”。

另一统计数据则显示,历年来,斗门曾先后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10多人,共获得各级赛事金牌多达1300多枚。

人口基数并不大的抓斗门,为何能在亚运会赛场上“摘金夺银”?体坛“斗门现象”背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斗门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和逻辑?

南方+为你一一揭秘。

斗门运动员李强将冲刺男子双人划艇200米冠军

由斗门输送参加本届亚运会的运动员分别是皮划艇项目的李强、水球项目的梁志伟、手球项目的蓝小玲、以及龙舟项目的冯国敬、梁丽平和凌文伟。冯国敬和梁丽平还分别担任男、女队队长,率各自的龙舟队参加本届亚运会的五项比赛。

在25日龙舟200米直道竞速决赛中,斗门运动健儿冯国敬作为中国龙舟队男队队长带领队员们,在决赛中以50.832秒的成绩夺得冠军。在中国男子龙舟队夺冠的同时,女子队也巾帼不让须眉,同样是斗门输送的梁丽平作为女队队长,率队在决赛中击败众多强敌,以56.161秒夺得中国龙舟队在本届亚运会龙舟赛事上的第二枚金牌。

中国男子龙舟队教练潘广德说:“为了亚运、为了国家,拿到这个荣誉,很高兴,一生之中划了这么多次龙舟(这次)最大的荣誉。”

而在26日进行的男、女子500米直道竞速赛上,中国男女龙舟先后在决赛中惜败对手,获得亚军。

“这项赛事,作为我们中国龙舟水平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因为他可以不断地给中国龙舟注进新的血液。”中国女子龙舟队队长梁丽平说。

著名皮划艇运动员李强,在上届仁川亚运会男子单人划艇200米项目中勇夺冠军,这次将与队友搭档参加男子双人划艇200米比赛,也具备夺冠实力。这是李强第四次参加亚运会,虽然是一名老队员,但他近年来一直刻苦训练,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有望为中国代表团再增添一枚金牌。

珠海市斗门区体育局局长袁东表示,“老运动员李强的200米比赛, 将在9月1日(进行)决赛,而这几个项目都是我们非常有希望获得亚运会金牌的。”

什么因素成就了体坛“斗门现象”?

实际上,斗门运动健儿在全运会、亚运会甚至奥运会摘金夺银并非“新闻”。去年,在近十天的全运会比赛中,25名斗门健儿在9个项目中不断挑战个人极限,斩获4金3银1铜,夺得5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1个第七名和1个第八名,创造体坛的“斗门现象”。

其中,由珠海斗门体校输送到国家赛艇队的主力队员李东健,在全动会男子2000米双人单桨无舵手比赛中,与搭档程勋满为广东队夺得冠军,同时也是珠海和斗门在本届全运会上的“第一金”。

在收获个人首金后,李东健与搭档郭晓兵等7人,在赛艇男子2000米八人单桨有舵手决赛中,以5分29秒21的绝对优势再添一枚金牌。至此,李东健在本届全运会上连夺两金。

紧接着,在田径项目女子100米栏决赛中,有着“女刘翔”之称的斗门健儿吴水娇在跨过第一个栏后就确立了领先位置,并且越跑越快,终以12秒97的巨大优势成功卫冕。

斗门健儿接连摘金夺银背后,什么因素成就了体坛“斗门现象”?

在斗门区井岸镇,斗门少年业余体校隐藏于巷尾。如果单看外表,很少人会知道,这个看似简陋、有着近4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体校,先后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10多人,共获得金牌1300多枚……无论是机构组织荣誉比较、奖牌获得数量权衡,还是人才培养分析,斗门区少年业余体校在业内都赫赫有名。

“如果我们发展体育事业,仅仅是为了拿几块金牌,培养输出几名运动员,那是很难向群众交代的。”李东健的启蒙教练、珠海市斗门区体育局局长袁东解析体坛“斗门现象”时说,“斗门竞技体育取得傲人的成绩,是在群众体育基础上锦上添花。”

去年,在往年成功举办的龙舟赛基础上,正式升级为龙舟文化节的赛事,就吸引了51条来自珠三角和港澳的“蛟龙”约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次文体交流盛会。“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项活动刚开始举办的几年,都是我们要求斗门的五镇一街强制报名。”袁东说,但近两年特别是今年,自发组队的群众已经成为斗门龙舟文化节的绝对主力。

在以水乡而闻名的斗门,水上运动历来是传统优势项目。通过类似的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的苗子脱颖而出,成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融合的最佳注脚。

这仅是斗门推进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斗门逐步升级和完善村、镇、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建成10个社区体育公园,全区公共体育占地面积达78万平方米,按全区人口34万人计,人均体育用地面积约2.3平方米。

随着公共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市民自发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去。

2020年开放70%学校体育场馆

正在经历一轮从竞技体育到群众体育全新转变的斗门,公共体育服务能否跟得上,成为当前斗门体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必须坚持创新、服务和合作这三大关键词,用好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斗门特色的群众体育发展之路。”袁东表示。

瞄准构建和完善覆盖斗门全区、功能齐全、均衡发展的现代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斗门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下称“实施计划”)已于今年上半年出台,实施计划将分两个具体的实施阶段,到2018年,斗门将塑造3个市级品牌群体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50%以上,公共体育设施100%开放;到2020年,斗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比例达到70%。

群众特别关心的硬件条件将迎来一次全新升级。实施计划提出,斗门将多渠道建设完善全民建设设施,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体育场地设施,重点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和社区文体中心、小型体育康乐场地建设,满足乡村“十里文体圈”、城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新建社区及乡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

在此背景下,有着浓厚的体育氛围和良好的体育传统的斗门,还将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推动普及推广体育活动,带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其中,斗门将充分挖掘利用山地户外、水域、低空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山地户外、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网球运动等具有产业潜能的休闲项目,并纳入到斗门现代服务业体系中,培育中长期经济增长点,成为引领斗门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 斗门龙舟文化节 为龙头,我们将利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打造一条集活动、赛事、培训、娱乐和旅游于一体的龙舟运动产业链。”袁东说,而在白藤湖,一个拥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水上运动码头,将建设成为多功能的国民水上运动休闲中心,成为继承斗门水乡文化传统的力作。

【采写】林郁鸿

编辑 文秋仪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