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一段时期,
晚上都要和蚊子进行一番“战斗”,
被咬的怀疑人生,
还要忍受着浓厚的困意,
相信每一位小伙伴
都有一部与蚊斗的血泪史。
特别是发布君这种“招蚊体质”
简直十八般武艺尽出,
蚊香、电蚊液、花露水……
都还被咬到“遍体鳞伤”。
可凡事都有例外,
在河源和平县热水镇境内,
竟然有两个“无蚊村”!
村民们屋内不挂蚊帐不点蚊香,
难道他们就不怕被蚊子咬吗?
怎么回事呢?
眼前这栋客家围屋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三企人”自然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整个村子仅有一个姓氏,聚居在 “廖氏”老屋。这栋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辉煌时建有左右两栋偏房,20多个房间,居住着几十个廖姓子侄。随着时代发展,家族子弟逐渐搬出了“三企人”村,年久失修的老屋经历了部分坍塌、清拆,演变为眼前的样貌。
廖氏老屋的奇特之处不在于外表,而是无论春夏秋冬,老屋内都没有蚊子。年过六旬的廖青闲回忆,从童年记事起,就知道自己家里没有蚊子,不挂蚊帐,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后来走出大山才觉得自家的“无蚊”老屋颇为神奇。
屋外正在结网的蜘蛛
养蜂人
卧室内摆设如常,唯独没有蚊帐。
廖氏老屋内至今还有人居住,养蜂人廖思服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卧室内摆设如常,唯独没有蚊帐。据他讲,老屋好比是围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紧挨着老屋的后山,蚊子漫山遍野,却偏偏不会飞进屋内。更为神奇的是除了蚊子,其他昆虫却能来去自如。
屋内“无蚊”的传说
“无蚊”的老屋是传统的土木结构,没有遮挡的纱窗,使用的土木材料也并非驱蚊的木料,那么这看似普通的一栋围屋为何能趋避蚊子呢?据说在廖氏宗族内有着这样一个传说:屋子后面这座山上有个像癞蛤蟆的石头,是专门吃蚊子的,所以这个屋里面就没蚊子。
这种说法显然没有科学依据,
但这会不会是老屋无蚊之谜的线索?
老屋背后的山中
是否有着这样一块象形奇石?
后山的植被是否有驱蚊效果?
带着种种猜测,
记者和村民一道登上了老屋的后山,
因为少有人攀登,
这里基本还处于原始的状态。
探索植被驱蚊?
登山
在没有路的陡峭山坡上,记者一行踩着厚厚的枯叶艰难攀登。而与廖家老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山成群的花斑蚊异常凶猛,这也推翻了记者此前关于植物驱蚊的猜想。
野生灵芝
登山途中还发现了野生的灵芝,真是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
探索象形奇石?
经过40分钟的攀爬,
终于来到了廖屋奇石的所在地。
只见老屋的后山上确实有一块外观神似青蛙的奇石。然而它的存在只是印证了廖氏老屋的一段传说,和“无蚊村”之间难以建立科学联系。
当地村民所说的奇石
正当我们的记者和当地村民都觉得无法解释之时,另一条来自村民的线索引发了记者的好奇,原来热水镇内并非只有一处“无蚊村”,与三企人村距离几十公里的若子坝村,同样也没有蚊子。
出人意料的是,距离三企人村几十公里的若子坝村也有着“奇石吃蚊”的传说。同样,这里也是只有一个宗族集中居住在这处黄氏老屋。
不同的是,由于族中子弟陆续搬出大山,有着200年历史的黄氏老屋缺乏修缮,如今已经荒废,坍塌过半。据向导和村民介绍,这里的“无蚊”范围更大,不仅是老屋内,甚至是围屋的平台上也没有蚊子。
百年老屋不受蚊子滋扰,
让人啧啧称奇;
而“奇石吃蚊”的传说
只能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并没有科学依据。
那么,
这些老屋的“无蚊”奇观
究竟如何解释呢?
是老屋的建筑结构?
还是水源、气候、土壤等其他原因
引发了这一“无蚊”的现象?
无蚊村的神秘面纱
在等待着具备专业知识的人
去探寻答案,
而对于这一奇特现象背后的隐秘,
我们也将继续关注。
来源 | 河源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