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的大幕由此拉开,中国旅游业市场化发展的帷幕也随之开启。
1995年,随着万绿湖的开发,河源旅游业从此正式起步。近30年来,河源旅游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发展、开放奋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旺、从旺到优的发展阶段。据统计,全市旅游接待量从1995年的37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3201.03万人次,增加了86倍,旅游总收入也从1995年的1.7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2.86亿元,增加了157倍。其间,河源逐渐为外界所认知。
如今,旅游也已成为河源享誉中外的一张亮丽名片。可以说,是旅游,让河源破蛹蝶变;是旅游,让更多人认识河源、了解河源,进而走进河源。
“一带”:
从北到南的龙川枫树坝水库--佗城古镇--康泉十八--叶园温泉--苏家围--东江画廊--东江源--恐龙遗迹公园--客天下--巴伐利亚--风光大坝--越王山等,形成东江旅游产业发展带,串点连线打造“东江百里长廊”。
“一圈”:
环万绿湖生态旅游发展圈,各县区依托大万绿湖生态旅游品牌,以全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实际推动县区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
河源市旅游接待情况
1988年,全市共接待入市游客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0.26亿元。
1993年,全市共接待入市游客27万人次,同比增长42.1%;旅游总收入0.96亿元,同比增长26.3%。
1998年,全市共接待入市游客88.43万人次,同比增长40.8%;旅游总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14%。
2003年,全市共接待入市游客234.83万人次,同比增长4.7%;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4%。(注:“非典”期间)
2008年,全市接待入市游客723.1万人次,同比增长16.2%;旅游总收入31.02亿元,同比增长15.14%。
2013年,全市接待入市游客1908.42万人次,同比增长15.62%;旅游总收入152.75亿元,同比增长15.35%。
2014年,全市接待入市游客达2201.47万人次、同比增长15.36%,旅游总收入177.01亿元、同比增长15.88%。
2015年,全市接待入市游客达2536.81万人次、同比增长15.23%,实现旅游总收入211.01亿元、同比增长19.2%。
2016年,全市接待入市游客达2855.03万人次、同比增长12.54%,实现旅游总收入237.76亿元、同比增长12.68%。
2017年,全市接待入市游客3201.03万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总收入272.86亿元、同比增长14.8%。
2018年,1月—6月,全市接待入市游客1739.66万人次、同比增长10.2%,实现旅游总收入148.19亿元、同比增长11.9%。
从山区小城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今年4月14日,市政府与保利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双方合作投资约1000亿元,其中很重要一个合作项目就是旅游开发。曾经旅游业几乎为空白的河源,在经历美丽嬗变之后,终于迎来了央企抛出的“绣球”。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尽管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着北回归线上广东省最大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绿阔叶林,有着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新丰江水库,但是,那时的河源旅游资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并不为人所知。直到1995年,万绿湖旅游风景区开发并对外开放,河源旅游业才正式起步。
万绿湖风景区的开发,为河源旅游业注入了生机。随后,水月湾、镜花岭、送水观音、龙凤岭、桂山、霍山、水坑、黎咀矿泉山庄和合溪温泉度假区等一批景区景点依次建成,河源也顺势组建了河源市旅游总公司等第一批旅行社,河源东江宾馆、紫金宾馆等也成为河源境内较早的旅游接待基地。“1996年,山城河源迎来了大批游客,一度出现了客房‘一房难求’的囧象。”一位旅游从业者如此回忆。
万绿湖开发的成功,给当时的河源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1998年,河源提出实施“旅游旺市”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定位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致力做好山水文章,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完善和提高旅游区的整体功能。
1999年8月,河源决定“创优”,将其作为推进“旅游旺市”的战略举措,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达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塑造一个“青山绿湖碧水城”的旅游城市新形象。“当时,确确实实是举全民之力在‘创优’,创建力度丝毫不逊于现在的‘创文’。”作为河源首个考取国家级导游证、曾在旅游行业从业10多年的赖金凤说,“创优”让河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任市旅游局副局长、市创优办副主任的李德标说,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市区面貌日新月异;引资5亿多元,改造和新建宾馆酒店,旅游接待能力大大增强;陆续兴建了万绿湖旅游大道、桂山旅游大道等基础设施,方便游客便捷地到达景区;大力完善硬件设施,万绿湖、桂山、镜花缘、霍山、水坑、黄龙岩、圣迹苍岩、苏家围、恐龙博物馆等景区景点面貌焕然一新。最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创优”的进行,河源市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2002年1月5日,河源正式向国家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指导委员会申请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1月8日,河源捧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牌匾,举市振奋。不久,河源文化广场便矗立起一尊以“马踏飞燕”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的大型雕塑。河源这块璞玉,经过雕刻大放光彩。
2005年,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翔丰国际酒店正式营业。作为行业标杆,翔丰国际酒店伴随河源旅游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从生态旅游到全域旅游大开发
作为生态发展区,河源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生态旅游打造成为河源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1995年,万绿湖开发之初,河源就提出“实施旅游旺市战略,以万绿湖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创优”期间,提出了“构建‘一湖两带’大格局,发展大旅游”的发展思路;随后又提出以“一湖两江三园四山五城六基地”为重点,建设旅游强市,通过扩规模、建精品、增特色、塑品牌,着力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观光、生态休闲、生态度假旅游业的奋斗目标;2008年,河源提出建设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
随着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河源的旅游产品从点到线,从市区到各县区,从生态景观到人文景观,从夏季产品到冬季产品,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四大旅游品牌,产生了较好的品牌效应,有效带动了整个旅游业快速发展。河源因此成为珠三角和周边城市一个较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从“九五”起,河源每年游客接待量以15%的速度激增,旅游业成为河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的龙头。
近年来,随着河源的快速发展,河源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吸引了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康泉十八等一批旅游综合体落户河源。大项目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河源的旅游产品,提升了河源的旅游档次,推动了河源旅游产品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日渐成熟,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河源旅游发展也因此进入提质阶段。自2016年11月起,市及源城区、东源县陆续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河源从此开启了全域旅游发展新征程。
每逢周末,位于东源新回龙镇东星村的公路两旁停满了各地的车辆,大大小小的农庄挤满了排队用餐的游客。“在万绿谷景区的带动下,周边的乡村旅游点越来越火爆,成为我市生态游的一大亮点。”市旅游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我市培育出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全域旅游的格局逐渐形成。目前,全市拥有30多家乡村旅游景点。其中,有32个全国和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3个广东旅游名镇名村、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9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近两年来,河源以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为主战场,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启动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并出台了《河源市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和一批品牌项目创建。截至今年6月底,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第一期15个扶持项目已基本完成,第二、三期14个扶持项目中的7个已基本完成、7个扶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进度。
全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河源旅游再出发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河源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不断提升,旅游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关联带动效应显著。2016年—2018年6月,全市接待入市游客达7795.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8.81亿元,旅游增加值281.34亿元,年增长率均达12%以上。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伴随着河源旅游的发展,第三产业也随之被带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源旅游将重新出发,全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把河源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业重要承载区。
市旅游局局长蓝智慧表示,我市将积极围绕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国际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目标定位,在注重多规合一和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下,尽快完成《河源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着力谋划我市旅游“一带一圈”的发展格局,为全市旅游业新一轮发展谋篇布局,实现城乡“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人人是主人、人人是导游”的旅游新景象,逐步建成“一个名城、四个目的地”,即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和广东省生态旅游与养生休闲目的地、客家文化体验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户外运动目的地。
我市还将全力推动3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创建工作(万绿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河源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巴伐利亚庄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巴伐利亚庄园二期、客天下水晶温泉、保利响水、春沐源、东江源、康泉十八等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由保利集团投资开发、位于源城区的保利响水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分三期建设,计划2020年首期建成开放,2025年全部建成。对于河源未来的旅游开发,保利集团总经理张振高信心满满:“河源具有很好的生态和区位优势,特别是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的提出,河源的价值日益凸显,保利集团非常看好河源的发展前景。”
未来,河源还将引进投资商,开发我市恐龙、红色旅游、温泉等优势旅游资源,引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旅游企业,打造旅游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全域旅游发展。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谢少娜 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