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2018最美幼教人”评选名单出炉!快来一睹他们的风采

佛山大课堂
+ 订阅

8月22日,记者从佛山市教育局获悉,经幼儿园和区教育局推荐,市教育局评审组委会通过认真审核资料、电话随访相关人员并参考网络投票情况,拟命名吴燕飞等10位教师为“2018最美幼教人”,方克进等10位教师为“2018最美幼教人提名奖”。此评选结果公示时间为5天,从2018年8月23日至8月27日。

■拟命名为佛山市“2018最美幼教人”名单

■拟命名为佛山市“2018最美幼教人提名奖”名单

8月1日至8月15日,佛山市教育局开展了佛山市“2018最美幼教人”线上投票活动。活动上线15日,吸引超24万人次参与,最终20位候选人收到超27万总票数。

同时,为鼓励全市幼儿园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经各区教育局推荐,市教育局审核,拟认定佛山市机关幼儿园等36所幼儿园为“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

■拟认定为2018年佛山市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名单

◎10名佛山“最美幼教人”有着怎样的故事?快来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南海机关第二幼儿园 吴燕飞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从教28年,吴燕飞担任了12年的班主任。十多载的苦心专研,也让她从一名普通教师蜕变成副园长。

2016年,对于吴燕飞来说,是一个多难的一年。那一年她腿部多处骨折,接着母亲脑出血住进了医院的ICU,生命危在旦夕。2016年11月1日上午,吴燕飞刚对其他老师的健康课例进行完试教与点评后,突然摔倒在地,脚部撕裂的疼让她无法再站起来。后来经医院诊断是足部多处骨折,医生建议她居家休息。

在家休息了两周后,吴燕飞想到幼儿园还有很多工作等着要处理和完成,而且南海区的幼儿早操比赛以及广东省健康课例的评选即将开始,她再也呆不住了。吴燕飞回去上班后,有很多人都对她说:“你真傻,你可以在家休养,没人敢说你。”对此,吴燕飞只是笑笑。虽然从家里走到停车场只有不到800米距离,但吴燕飞每天拄着拐杖要走上近二十分钟,每一步都很吃力,但她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在她的用心、专业指导下,幼儿园的幼儿早操以最高分获得了南海区的特等奖,同园老师的课例也获得了一等奖。

■禅城区中心幼儿园 廖志斌

【从业14年,他是幼教队伍中的“国宝”】

14年前,因男幼师数量稀少,廖志斌成为禅城区幼教行业里的“宠儿”。在十多年教学生涯中,他曾被家长质疑,也遇到过棘手的小孩,秉承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最终收获家长学生的喜爱和信任。

2008年9月,幼儿园领导安排廖志斌接手一个刚怀孕老师的小班,担任小二班的班主任。当时的家长对原来的班主任非常信服,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换老师。

“你不行!你做不了的!”子涵的爷爷就是其中一位家长,起初他极力抗拒廖志斌做孙子的新班主任。面对家长的不信任,廖志斌曾苦恼和迷茫,不过他很快调整过来,凭借教学上的优势和对每一个孩子的加倍关注,孩子们在他的教导下取得明显的进步,包括子涵爷爷在内的家长们也逐渐支持、配合廖志斌的工作了。

后来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子涵需要转学。子涵的爸妈说,子涵最舍不得的就是廖老师。转园一个月后,孩子还特意请求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回幼儿园看望廖老师和他的同伴,相聚分别时还不断地恳求父母和长辈,“子涵想回来这里,和廖老师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子涵说。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面对孩子真情的告白,沉着冷静的廖老师也忍不住热烈盈眶。

■佛山市机关幼儿园 张小意

【为幼教奉献光和热,收获满满幸福感】

简单的束发、朴素的衣着,看似普通的她,却透着一股子韧劲,她是市机关幼儿园教师张小意。自1996年从教至今,22载岁月里,她怀揣着一颗真诚而善良的心照料着每一位祖国的花朵。在外人眼里,幼师工作辛苦待遇不高,但在张小意看来却是幸福满满的事业。

张小意记得2003年,有一位名叫再再的插班生有点“特别”,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弱。4岁的再再,只能用单音节和手势来表达自己想法,比如再再想喝水,他只会看着张小意并用手指着另一边说“水”。有一次,再再上厕所很久也没有回到课室,张小意寻找发现他在厕所里一下一下地拉着开关线,指着天花说“灯灯”。

面对这样的孩子,每天再再回到幼儿园,张小意就会放下手中的事务,立刻拉着他的手,蹲下来,不断和他一起说“早上好!”,希望能刺激他的语言系统。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张小意就会陪伴再再聊天,鼓励他用词语、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爱可以创造奇迹”,这句话张小意在再再身上感受得到。中班学期末的一个傍晚,再再妈妈兴奋地打电话给张小意:“张老师,再再刚才对我讲了一句很长的话——‘我今天玩具被撞烂了’!真是谢谢您,张老师!”。隔着话筒,张小意感受到了再再妈妈那份喜悦和激动,而帮助到学生的那一份幸福感也在张小意心中油然而生。

■顺德区容桂蓓蕾幼儿园 陈广秀

【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天】

在幼儿园教育一线奔忙的23个年头里,经陈广秀培育的孩子,有聪慧机灵的小孩,也有不被上天善待的天使。对待孩子们,她始终用真心呵护着他们幼小而稚嫩的心灵,用朴实的言行演绎着人性的真善美。为了一个个孩子茁壮成长,她无私地付出,倾情地投入。

2015年10月,顺德容桂蓓蕾幼儿园的特殊教育班级“康心园”正式开班,同时,陈广秀被园长安排教导班内6名自闭症儿童。面对这一班特殊的孩子们,毫无特教方面的专业知识的陈广秀心里非常忐忑。记得有一次的手工课,课前陈广秀对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在活动现场却是一片狼藉,有的孩子跑去拿课室周围的装饰物,有的孩子在课室里到处乱跑。陈广秀崩溃了,但她并没有气馁,她利用晚上时间参加培训和学习特殊幼儿个别化教学和自闭症ABA训练方法,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技能。

在一次康复训练活动中,陈广秀趁短暂的下课时间躺在垫子稍作休息,贤贤小朋友趁她不注意,整个人用力一跳坐在陈广秀的腰上。一阵剧痛令陈广秀眼泪都冒出来,想动也动不了。等十多分钟后,疼痛稍有减弱,在老师和家长的搀扶下,陈广秀才能站起来。在这2年特教的道路上,陈广秀还曾被幼儿咬伤手臂,对此她没有怨恨,用自己的爱去教育、理解和无条件接纳特殊孩子。最后在孩子一次次进步的表现,一声声“喜欢陈老师”的话语中,陈广秀体验了空前的幸福感。

■三水区中心幼儿园 容宁

【愿做红烛之光,照亮孩子心灵和前进道路】

师爱如细雨,润物细无声,育人细无痕。18年来,容宁记不清接过多少班,教过多少孩子,但对每一个班、每一名孩子她都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细心呵护,关怀备至,她把所有的热情和真爱都倾注在了这些孩子身上。

那年,在新生家长会后,一位年轻的妈妈满脸愁容地告诉容宁,她的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中长大,性格骄纵、暴躁、偏执。除去吃饭睡觉,难以静下来。后来经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原来孩子患有“轻微多动症”,而这个诊断结果让孩子的家人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与无助。孩子妈妈希望容宁能在平时多关注孩子,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开学后,容宁关注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她注意到孩子的行为习惯果然与其他孩子不大一样: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自制力不强,不爱学习。容宁认为,要用真情感染孩子,用爱心关注孩子,才能使老师的教诲像滴滴甘露滋润孩子的心田。自此,容宁常常主动与孩子交流,时常拥抱,摸摸他的头,和他说几句悄悄话,通过这样的“专属”小动作让孩子感受老师的关注与爱。慢慢地,孩子对老师的关爱学会了回应,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训练,孩子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行为习惯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家长对容老师的付出万分感激。

18载的无私付出,容宁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经历着不平凡的人生轨迹,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发挥自己的专长辅导孩子多次获得奖项,成为佛山市优秀班主任,更重要的是她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南海区狮山镇罗村中心幼儿园 陈丹

【追梦路上,累并快乐着】

“幼师”这颗梦想的种子,从小就种在了她幼小的心田。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师,她奋发向上,一头扎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在欢笑中游戏;她经常准备色彩丰富的教具,利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让孩子在轻松环境中学习。陈丹一直是家长眼中的“亲和教师”,孩子心中的“可爱姐姐”。

那年,陈丹被要求新带一个班,班上有一位名叫天天小朋友,性格胆小、不合群,并且一直很抗拒上学,每天早上都会哭闹,也从不跟老师们打招呼。为了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陈丹总以活泼、可爱的形象去和孩子们相处。陈丹的教学方式打动了天天,令他放下对老师、幼儿园的抗拒。

有一天,陈丹突然接到天天妈妈的电话:“陈老师,天天说要批评你!”陈丹一下蒙住了。天天妈妈继续说道:“哈哈,这个孩子回家从来不愿跟我们讲幼儿园的事,他今天一下园车就嘟起小嘴巴说,要批评陈老师没有给他多吃一块苹果。”顿然,陈丹笑了,她意识到孩子能敞开心扉跟她相处了,她已然成为了天天的亲密友人!后来,陈丹因为私事辞职离开了园所。天天几天没见到陈丹,他对妈妈说:“妈妈,你帮我打个电话给离家出走的陈老师吧。”当陈丹接到电话时,感动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顺德区伦教工交幼儿园 张晓丽

【用爱诠释幼儿教育】

在教师队伍中,总有一群人守护着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在那里默默地奉献着,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梦,开启了一道道智慧的门。张晓丽亦如此,从教近10年,她用真爱和奉献诠释了幼儿教育的真谛!

记得去年九月份,张晓丽负责的班级来了一个患有轻度自闭症的插班生小A。对于张晓丽来说,教育这个有着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的“星孩”无疑是一项挑战。为了明确了对小A的教育方向,张晓丽经常通过网络和书籍学习有关自闭症特殊儿童的教育,并参加了顺德机关幼儿园“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研究成立大会”,以及均安大地幼儿园举办的共同体随班就读特殊需要儿童干预策略实操培训等。

张晓丽教育班里的其他孩子学会包容小A的小错误、小缺点,和小A做好朋友。除了这些,张晓丽还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小A耐心的指导,每当发现她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赞扬。有一次,在“工交幼儿园好声音”大一班专场的唱歌比赛中,张晓丽利用这个契机,让小A上台表演。为了克服她怯场不敢出声的弱点,张晓丽帮助小A在同学还有父母面前练习。最后,到了真正比赛的那天,小A变得大胆、自信、从容了。

■顺德区北滘镇第二幼儿园 莫海燕

【不忘初心,她宛若许多孩子的妈妈】

拍录像、讲故事、玩游戏、加音乐,拥有十八般技艺的莫海燕善于因材施教。从教二十年来,她先后担任了小小班、小、中、大班的班主任、级长工作,圆满完成了各年龄段、各领域的教育工作。从最开始的迷茫到后来逐步变得成熟与自信,她实现了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做一个让孩子喜欢,家长认同的老师。

20年前,中专毕业后的莫海燕加入了幼教这一行业。经她培育的孩子一拨又一拨,但令她印象较为深刻是担任小班班任(3—4岁年龄段)期间,一位名叫宇轩的插班生。因为父亲工作关系,他跟随爸爸、奶奶从安徽来到北滘,来到莫海燕所任教的班级。

由于长期与妈妈分离,宇轩刚入园时,情绪很不稳定。宇轩经常哭,也不肯乖乖地吃饭,甚至大小便都不会自理,有时拉裤子了也不吭声,母爱长期缺位导致宇轩性格怪异。作为班主任的莫海燕对班上的老师说:“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嫌弃和遗弃他,他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和爱护,我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要给予他更多的爱”。

莫海燕每天牵着他的手去拿玩具,邀请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耍,消除他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过了一段时间,宇轩露出灿烂笑容,开始学着自己吃饭、穿衣穿鞋。有一天,老师和小朋友要帮助他,他大声地说:“我会穿,我自己穿。”多少年来,莫海燕一直在幼教行业默默耕耘着,守护着这份神圣的职业。

■高明区荷城街道三洲机关幼儿园 陈丽丽

【带留守儿童回家照顾,这个老师是孩子第二个“妈妈”】

和众多普通的幼师一样,陈丽丽15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激情和汗水,为了工作没有多少时间陪伴自己孩子;然而她又有着不普通的一面:看见孤苦伶仃的学生,不但在幼儿园的生活中给予帮助,更把学生接回家,做学生的第二个“妈妈”。

在15年的任教中,陈丽丽曾与一名身世可怜的孩子结下不解情缘。孩子的父亲在她一岁多的的时候罹患骨癌去世了,她的哥哥身患残疾当时在佛山特殊学校读小学,而她的妈妈一下承受家庭的重担和抚养孩子的重任。面对生活的压力奔波忙碌,只能把她寄托到邻居的一对老人的家中。家庭的变故和艰难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因此这个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心疼孩子的陈丽丽用真情担起“妈妈”的责任。孩子衣服脏了陈丽丽帮她洗,大人加班我就把孩子接回家,孩子生病了陈丽丽带她到附近医院看病……她希望老师的关爱能成为治疗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让孩子在冰冷的世界里感到老师的温暖。后来由于孩子妈妈工作调动的关系,常常需要出差。体谅到单亲妈妈的不易和考虑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陈丽丽决定把孩子接回自己的家直到孩了上小学。长时间的接触,陈丽丽发现那个孩子喜欢画画,每天晚上,陈丽丽都会陪伴她画画,用绘画的形式了解她用言语无法沟通表达的内心想法,帮助她释放内心压抑。这个孩子逐渐长大并即将成为一名中学生,今年,她参加了重点中学美术生的考试并成功被录取了。

■南海区机关幼儿园 郭翠容

【把青春献给三尺讲台的园丁】

当身边朋友选择经商、从政时,她始终坚守平淡清苦的教师生活。从初登讲台到现在25载,郭翠容陪伴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们走过成长的岁月,在孩子们成功高兴时,为他们喝彩;在孩子们受挫伤心时,做他们的脊梁。郭翠容用平凡书写伟大,她的爱心和温暖在孩子们身上延续下来。

2011年,郭翠容担任一个小小班的班主任,班中孩子平均年龄不到两岁半。当时班上有个叫乐乐的孩子,她走路东摇西晃,郭翠容担心她摔倒,时刻关注并跟随着。由于是第一次上幼儿园,乐乐对一切事物都好奇,喜欢四处乱逛。就这样一天下来,跟随着乐乐的郭翠容累得站也站不稳了。最让郭翠容头疼的是,中午午休时候,因为其他小朋友都上床睡觉了,没人和乐乐玩耍,她就会哭闹不止。为了安抚乐乐,郭翠容不得不抱着她到处走走,也只有这样乐乐才能入睡。可是令郭翠容更烦恼的是,乐乐不但入睡难,还睡眠浅。即使睡着了,一旦将她放在床上,乐乐就会醒过来。因此郭翠容只能一手抱着乐乐一手写教案,两小时下来郭翠容的胳膊麻木了。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最终帮助乐乐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现在乐乐已经上小学了,可是还经常回来看望郭翠容,并汇报学习情况。郭翠容认为,这就是爱的延续,她用爱心浇灌了孩子们,孩子们也用行动回报了她。这就是幼教的魅力,如同温煦的天空,给她带来了感动和欢愉。

【记者】王雅铄

【通讯员】周洁荣

编辑 潘智玲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