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制造领域,每年全球出品不超过5艘的超级游艇,由于建造难度高,全球存量也不超过百艘,每件出品可谓都是业内瞩目的“明珠”,最顶尖的游艇一直被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少数几家企业雄踞。现在,这一局面正被打破。
8月12日,总部位于深圳的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来福士公司建造的超级游艇Illusion Plus(幻想号)开启首航,经过数日的航行,近几日停靠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并于8月21日向媒体开放。
这样的超级游艇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其“壕“在哪里?别着急,让Plus君带你”登船“一探究竟!
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企业集成全球资源能力设计建造的60米以上的超级游艇,标志着在超级游艇设计建造领域,从此中国企业打破了欧美国家事实上的专属地位,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接下来,Illusion Plus还将驶往国际上最大的游艇盛会——摩纳哥游艇展。
打造这一纪录的中集来福士公司此前造出了大国重器、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该平台于2017年参与国家试采可燃冰。中集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海洋装备行业,蓝鲸1号是工业产品的创举,而“幻想号”游艇是消费类产品的另一个创举。
从设计到建造
走通超级游艇全流程
因近乎苛刻的工艺要求和品质要求,超级游艇被业内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在国际游艇行业,一般超过60米的游艇才被称为超级游艇。
中集设计建造的“幻想号”超级游艇,全长88.5米,宽15.4米,拥有6层甲板,空间达到3642总吨,铝钢船体结构,可谓是一座“海上家园”。
据介绍,该船采用劳斯莱斯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配置无冗余的DP0动力定位系统,高度自动化集成,1人即可完成全部操控,续航力5000海里,并入级美国船级社(ABS),其设计、品质、性能、内装等均满足全球最苛刻的欧美标准。
因国外游艇消费市场成熟较早,游艇建造业有数十年的积累,中国企业虽近年已有探索,但依然聚焦30米以下游艇,超级游艇的设计建造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远大于前者。中集来福士2010年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为丰富海工装备的产品线,其开启了其他海洋装备的探索,其中就包括超级游艇。
造出一艘超级游艇并不简单。历经8年,240多万个工时,“幻想号”超级游艇最终在2018年“面世”。“我们全面参与基础设计、详细设计、施工设计及建造调试,最后达到交付状态并提供售后服务,走通了超级游艇全流程。”中集来福士游艇事业部总经理邵会良告诉记者,中集来福士专设的游艇团队——普莱德游艇从2012年参展摩纳哥游艇展,2013年设立展位以来,已连续7年参展,是中国唯一参展品牌。
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
专业团队之间需无缝衔接
游艇产业被喻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公开数据显示,加拿大每6人便拥有一艘小游艇,挪威、瑞典、新西兰等国人均拥有游艇也高达 1:8。国内游艇等海洋旅游的消费市场正快速增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广东省游艇行业协会预测,未来湾区需要游艇47200艘,商业效益达730亿元。
中集来福士游艇事业部研发经理陈景玉介绍,作为一款高技术船舶,在制造方面要经历概念设计、基础设计、生产设计、建造调试等各个阶段,这其中涵盖了总体、结构、轮机、管路等多种专业团队的需求。
要集成人才资源并让专业团队之间无缝衔接,便是对工业制造集成能力的一大挑战。据介绍,中集来福士已有多重可以熟练应用的管理系统,可对不同团队提供的设计和产品施工在电脑系统阶段就可实现对接。
此外,“幻想号”自动化水平也远超其他小游艇,全船有1000多个报验点,每个点代表着一个传感器,其数据会传导到系统中其他感应装备,引起船体某些装备的自动操作,每个房间的灯光、窗帘都会根据气候和时间自动调节。
以平台造平台
建造优势带来边际效应
建设超级游艇,除积累多年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外,中集多年海工平台建造而积累起来的复杂项目管理能力也是关键。
“高端海工装备建造的理论基础和项目管理原理是相通的,我们已经造过了像蓝鲸1号这种世界上最复杂的海洋装备,建造其他细分领域的船舶在项目管理复杂程度上只会低一些,相对容易胜任。”陈景玉说。
中集自2007年收购来福士船厂后,聚焦于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截至目前,中集来福士累计交付69座不同类型的海洋装备,其中包括9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占中国同期80%的市场份额,手持订单占全球25%。
这样的战略思路,被中集称之为“以平台造平台”。近年来,中集来福士陆续拓展深海网箱、海洋牧场平台等多样化的海洋装备,在中集来福士CEO兼总裁王建中的规划里,中集来福士还正在提出和开发智慧海上城市及海上风电、浮式核电、海上天然气发电船等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向“大海洋产业”发展。
邵会良说,“幻想号”建造的成功也代表着拓展更丰富产品线的未来空间,游艇的边际效应已经在市场上显现。陈景玉则认为,中集在复杂海工装备上积累的经验,如向其他产品延伸,就如同一位数学理论基础扎实的科学家,根据理论新建模型一样,“如果肯深入钻研,相对更易成功。”
【记者】苏梓威
【摄影】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