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印尼亚运会的举办,运动品牌又成热搜词。
在8月19日晚印尼亚运会200自由泳颁奖的升旗仪式上,三面国旗突然全部掉落后,孙扬的表现被国内网友怒赞,环环也作了推送:孙杨称王,但不只因为夺冠!
刚被夸完,安踏就对孙杨开撕了。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在19日晚当时的领奖台上,同为中国选手,获得冠军的孙杨与季军选手季新杰穿着不同品牌的服装亮相,后者穿着了安踏提供的中国代表团统一领奖服,孙杨领奖时则穿上亮黄色的361°服装。
昨天下午5时许,包括体坛周报客户端官方微博@体坛加、新浪体育、“界面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相新闻,安踏就领奖服事件发声明。
对于安踏开撕孙杨,部分网友认为安踏“吃相太难看”,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要重视契约精神”。
不管怎么样,安踏是上热搜了,为当“一哥”,他们较劲可不仅仅在此,较劲对象也不止是361°。
日前,安踏和李宁相继发布中期财报,安踏半年营收超百亿,李宁营收不如安踏,但净利润增长幅度却一度超过安踏。
对于安踏和李宁的国产运动品牌“一哥”之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重新新崛起的李宁更像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而稳健的安踏更像是已经成熟的青年,这注定了两个人下半场角逐更加精彩。
国产运动品牌业绩飘红
据安踏发布的财报显示,2018年中期业绩收入达10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安踏刷新了国内体育品牌半年最高营收纪录。从2015年全年百亿到2018年半年百亿,安踏只用了两年半。
从门店数量来看,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团新开334家门店,截至目前,安踏在中国经营的门店总数为9650家,其中包括安踏儿童,和2017年末相比净增加183家,刚刚签下TFBOYS王源作为代言人的FLIA门店总数为1248家,较2017年末净增加162家;DESCENTE共85家,较2017年净增长21家,安踏预计到2018年底,内地安踏店(包括安踏儿童独立店)的总数目将达到9700至9800家。而内地、香港、澳门及新加坡FILA店(包括FILAKIDS独立店)的总数目将达到1300至1400家。
此外,安踏称,为迎接电商渠道的爆发性增长,公司已整合线上及线下渠道、发挥物流配送和大数据优势,实现全渠道全覆盖。
相继登上纽约和巴黎时装周的李宁,则在时尚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胸前写着“中国李宁”四个鲜艳大字的T恤也打动了挑剔的年轻人成为“街服”,一路飘红的还有李宁品牌的业绩。李宁近日发布了发布了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公告,收入上升约17.9%至47.13亿元;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上升42%至2.69亿元;净利率由4.7%提高至5.7%。截至报告期末,包括李宁核心品牌及李宁YOUNG的国内销售点数量共计6898个,较上一季度末净增加168个,自今年以来净增加463个,今年年初,李宁正式从代理商手中收回李宁YOUNG的361个销售点。对于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李宁在财报中表示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利好及体育宏观需求的稳健增长与此同时,消费结构的改善令体育市场需求趋向更加精细化层面。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品类来看,期内李宁的服饰业务收入已反超最核心的鞋履业务收入,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达48.7%,这意味着李宁提升产品时尚度的计划逐渐生效。
市场面临激烈争夺
尽管业绩“跑步”前进,但从财报中也暴露出两大国产运动品牌的“短板”。FILA品牌成为倡导“多品牌”矩阵的安踏业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尽管今年未透露 FILA的营收,在2017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曾称,FILA的营收占比已经接近安踏全部营收的30%,2017年安踏在上半年的营收为73.2亿元。
今年上半年,李宁产品一改“老旧”传统风格,以“潮牌”的姿态两次登上国际舞台,除了时尚化,也可以看出李宁在“出海”策略上的发力。 据了解,从2000年起,李宁便开始进军美国、西班牙、波兰、希腊、法国等欧美市场,李宁相关负责人也提出了“李宁的最终目标要做全球品牌”的愿景。
但这一大手笔的“出海”收效甚微,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李宁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约为7364万元,和上年同期9146.8万元相比,降幅在19.5%左右。李宁来自中国市场北部和南部的收入各自约为25.7亿和20.69亿元,占比各为54.5%和43.9%,合计在98.4%;而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占比不过1.6%而已。
在今年初举办的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万亿元,增加值为6475亿元,占同期国内GDP比重为0.9%。据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副司长张冬佑介绍,从国家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962.1亿元和2863.9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2.9%和44.2%。
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得国内运动品牌迎来发展的新契机,此前被耐克、阿迪达斯压制的国产运动品牌开始热衷“出海”,除了海外开店外,方式包括以安踏为代表的收购海外品牌,以及李宁在国际时装秀上崭露头角。
无论是“出海”还是启动“多品牌”战略,也可以看出国产运动品牌对于体育市场的挖掘越发在面上铺开规模之外,垂直化的挖掘也在进行中。除了安踏、李宁两大国产运动品牌,处于中间梯队的品牌也正在壮大。根据361°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开设5808间核心品牌门店,其中约80%为独立街铺。地区方面,约73.5%的门店位于中国三线或以下城市,而8.3%及18.2%的门店分别位于中国一线及二线城市。
在国际市场方面,361°国际在期内已于巴西、美国、欧洲分别拥有1241个、1030个、378个出售361°产品的多品牌体育品牌专门店销售网点。
目前欧洲涵盖的国家有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及瑞士等。同时,成功踏入新兴市场如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以色列及意大利。361°表示,未来也会继续挖掘及扩展至有增长潜力的国家,来推广国际版的产品。361°认为,国际业务于未来三至五年会日渐成为集团营业额贡献的重要来源。
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郭和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运动品牌的财报显示出运动品牌的战略布局起到的效果。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体育鞋服市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市场几被看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总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但经过过去几年国内品牌的高速增长和国际品牌的不停涌进与渠道下沉,对于大多数国内品牌来说,待挖掘的潜在购买力已经很少,现有的市场也面临更多品牌的争夺。各大品牌可以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提升门店效率、用户体验以加强零售市场。
南方+记者 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