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腐植酸肥料增效剂》等377项行业标准和52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意见。据悉,377项行业标准中有13个为肥料相关,涵括肥料和氮肥、腐植酸肥料、磷复肥的土壤调理剂等,其中仅“肥料级氰氨化钙”为修订拟标准,其余腐植酸肥料增效剂、海藻酸肥料增效剂、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硝基腐植酸钙等12个项目均为拟新增标准。
记者从13个肥料行业标准项目中发现,腐植酸肥料增效剂、海藻酸肥料增效剂、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黄腐酸中量元素肥料、黄腐酸微量元素肥料、肥料级聚磷酸铵等6个均为重点项目。
腐植酸肥料增效剂
腐植酸是天然植物源材料,富含酚羟基、羧基、羰基等多种活性官能团。腐植酸与氮肥结合后,可显著降低氮肥损失;与磷肥结合后,能够减缓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可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强作物吸收和利用养分的能力,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且安全环保。
以腐植酸作为肥料增效剂可以通过综合调控“作物-肥料-土壤”系统,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化肥零增长和化肥减施增效,并可缓解当前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的局面。2017年底,添加腐植酸肥料增效剂的含腐植酸尿素、含腐植酸磷铵、腐植酸复合肥料等产品产能超过1000万吨,产量近300万吨。
腐植酸肥料增效剂的质量直接决定系列腐植酸肥料产品的应用效果,但目前尚无增效剂质量评价的统一标准,下游用户很难横向比较产品质量和效果。
适用范围:适用于以风化煤、褐煤为基础原料生产的肥料增效剂腐植酸产品。
主要技术内容:规定产品技术要求(腐植酸含量、总酸性基团含量、定性鉴定和重金属控制等)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等。
海藻酸肥料增效剂
海藻酸肥料增效剂中富含海藻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植物激素、多酚及海藻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可刺激作物生长,增强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可与尿素形成形成载肥体系,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释放和转化;与磷肥结合后,能够活化土壤中微量元素,减缓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从而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并且安全环保。
肥料增效剂海藻酸可以通过综合调控“作物-肥料-土壤”系统,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化肥零增长和化肥减施增效,并可缓解当前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的局面。2017年底,通过添加肥料增效剂海藻酸的增值肥料产品产能达400万吨,产量近50万吨。海藻酸肥料增效剂的质量直接决定海藻酸肥料的应用效果,因此,制定肥料增效剂海藻酸的标准,将有效规范该类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保证肥料企业应用的增效剂产品质量和效果,推动我国化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肥料增效剂海藻酸产业健康发展。
适用范围:适用于以海藻为基础原料生产的肥料增效剂海藻酸产品。
主要技术内容:规定产品技术要求(海藻酸含量、总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控制等)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等。
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肥料存在结构不合理、过量或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
《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标准的建立,是落实“土十条”和2017年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5年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并要求我国耕地质量要提升0.5个等级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
据不完全调查,2017年市场上约有200多万吨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流通销售。因无标准可依,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大多数企业将风化煤褐煤原粉不经过活化处理,直接掺入肥料中施用,不仅对腐植酸资源造成浪费,还会造成土壤板结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市场监管“无法可依”,用户选择无据可循。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以风化煤、褐煤、泥炭为原料进行活化或加工提取的腐植酸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含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本标准规定了含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术语、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主要技术内容:产品等级、氮磷钾含量、可溶性腐植酸含量、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粒度、pH等。
黄腐酸中量元素肥料
随着土壤不断恶化,作物产量得不到有效提高的情况下,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逐步被市场所认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测土数据表明,我国85%左右的耕地严重缺乏中微量元素,而且当前中微量元素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我国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在临界值以下的土壤面积分别达到64%、53%和40%。向土壤中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刻不容缓。
当前,市场上中微量元素肥料众多,而以黄腐酸为基础原料,采用黄腐酸螯合中量元素而制成的肥料以其优异表现和独特性逐渐被市场所认同,各个企业纷纷研发并投产黄腐酸中量元素肥料。
黄腐酸和钙镁硫等中量元素螯合,利用率提升效果明显,生产工艺基本成熟,产品效果显著,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但至今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市场监督监管无法可依,用户选择无据可循。据不完全调查,现在我国生产黄腐酸中量元素肥料的企业有1000多家,产能达50多万吨。因无标准可依,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限制并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腐酸中量元素肥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制造底肥、追肥和叶面肥的黄腐酸中量元素肥料。
主要技术内容:中量元素种类和含量、黄腐酸螯合率等技术指标的设定及测定方法,检验规则和标识、产品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黄腐酸微量元素肥料
随着作物产量不断的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失越来越严重,甚至导致土壤环境恶化,作物减产现象的发生。我国85%左右的耕地严重缺乏中微量元素,而且当前中微量元素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测土数据表明,我国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的含量在临界值以下的土壤面积分别达到31%、48%、25%、41%、84.5%、60%。向土壤中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已经刻不容缓。
黄腐酸具有巨大表面能,对周围分子或离子有很强的吸附力和离子有交换能力,对增效肥料、激活土壤封闭养分具有重要作用。微量元素如铁锰硼锌等元素在植物体内均属于难移动元素,作物通过根系吸收效果较慢且差,而黄腐酸能与土壤中的矿物元素形成可溶性的络合(螯合)物,促进移动性较差的Fe、B、Zn等从根部向上运输,向其他叶片扩散,对改善作物矿质营养、调节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平衡,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黄腐酸-Zn、黄腐酸-Mn、黄腐酸-Fe等螯合态黄腐酸微量元素肥料,有利于作物根部或叶面吸收,促进微量元素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转,有效解决缺素症。以铁为例,黄腐酸螯合铁肥中的铁离子以螯合态的形式存在,螯合铁电荷趋于中性,叶面喷施时,穿过叶片角质层的速度比无机离子快,铁吸收快,利用率高。如:与硫酸亚铁比较,黄腐酸铁从根部进入植株的数量多32%,在叶部移动的数量多1倍,使叶绿素含量增加15%~45%,能有效地解决缺铁引起的黄叶病;在北方石灰性土壤施用黄腐酸,使土壤中有效Fe提高1.17~3.13%。
国内黄腐酸产能已达到50万吨左右,国际市场上黄腐酸微量元素肥料也日益活跃,出口量约近10万吨左右,产业发展急需制定《黄腐酸微量元素肥料》标准来规范行业内的生产市场,也有利于市场监督及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减少行业内的纠纷。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腐酸微量元素肥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制造追肥和叶面肥的黄腐酸微量元素肥料。
主要技术内容为: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黄腐酸螯合率等技术指标的设定及测定方法,检验规则和标识、产品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肥料级聚磷酸铵
目前,我国市场上肥料级聚磷酸铵产品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亟需出台相关标准来指导生产、规范市场。同时为了贯彻和配合国家“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水污染行动计划”、“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工信部《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政策的技术措施,制定农用聚磷酸铵行业标准具有重大意义。
拟规定肥料级聚磷酸铵的分类、要求(包括总养分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聚合率、pH值、缩二脲限量、重金属元素限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和包装、运输、贮运。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由化学反应生产的固体或液体肥料级聚磷酸铵。
作者丨农财君综合整理
编辑丨过儿
报料丨020-83003400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