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鹏汽车董事长的座驾是一辆特斯拉?南方+独家专访何小鹏|创新加速度②

创新加速度
+ 订阅

(该视频时长3分30秒)

8月15日晚上,小鹏汽车品牌日在广州塔举行。不久前,小鹏汽车刚刚完成了一笔40亿元的B+轮融资,总估值接近250亿,这家广州企业成立才短短4年。

近几年,以特斯拉为代表在全球掀起一股互联网造车旋风。在中国,小鹏、蔚来、威马以及乐视等都均被视为追赶者。但随着乐视造车的几经挫折,外界对互联网造车的质疑从“PPT造车”延伸到了交付量产。

小鹏汽车品牌日现场

面对外界压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给出了准确答案:“首款上市车型小鹏G3将于年底交付量产。”他同时指出,2019到2020年,大规模交付将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为了解决量产,小鹏汽车今年5月宣布在广东肇庆市投资100亿元建设汽车生产基地。

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的全球区域竞争版图中,广东正在抢占一席之地,广深等多地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这也给小鹏汽车等“南派造车”新势力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互联网造车:从研发到量产用时四年

往返家与公司之间,何小鹏的座驾是一辆特斯拉Model X 。

“特斯拉走在行业前沿,我们会去学习。” 专访中,何小鹏毫不避讳向记者回应了与特斯拉的对比,“特斯拉和小鹏汽车各有千秋,我认为后者更适合中国市场”。

对于外界质疑小鹏汽车模仿特斯拉,何小鹏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坦言,小鹏汽车向三家企业学习:首先,学习特斯拉的硬件设计、价格体系、电动化等相关领域;其次,学习丰田的经营管理;最后,会参考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思维。“综合各家所长,结合中国市场,寻找出小鹏汽车的发展之道。”

品牌活动日,何小鹏谈特斯拉

不同于很多互联网汽车厂商的反复跳票,小鹏汽车量产车型如期面世:今年1月的美国电子消费展(CES)上,命名为G3的2.0版量产车型——一辆纯电动紧凑型SUV正式亮相。今年5月,100辆小鹏汽车交付给了第一批车主,其中多数为内部员工。不过,业内也有不少质疑,这并不是真正的交付。

2014年成立于广州的小鹏汽车,造车速度远远快于传统企业。按照一般传统车的研发周期,一款新车的研发一般都需要4-5年,而小鹏汽车从研发到量产只用了4年。早前,小鹏汽车拿到了广州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发放的新能源车牌,成为首家拿到绿牌的互联网车企。

造车周期缩短,小鹏汽车创始团队的构成基因起到了关键作用。团队是典型的“汽车行业+互联网”组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曾任广汽新能源中心任控制科科长,主导广汽多款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的控制系统的开发;董事长何小鹏,2004年创办了UC优视,后来并入阿里系。去年10月,何小鹏从阿里辞职,加入此前投资的小鹏汽车。

记者在车上专访何小鹏

“小鹏汽车不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汽车公司,而是以汽车为基础,结合互联网,进行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首个获得国家工信部产品资质公告的企业。

从A+轮到B+轮连续跟投的晨兴资本合伙人刘芹认为,之所以持续投资,相信何小鹏对智能汽车时代下产品及用户的洞察,更相信小鹏汽车与生俱来的互联网造车新基因。

▋肇庆自建生产基地  明年实现累计约300亿元融资

 今年8月,何小鹏与蔚来汽车CEO李斌公开对赌。何小鹏在朋友圈发文称,今年没有“新造车势力”能交付1万台车,而李斌在则回应称“我就能交付1万台,交不了我就赔一台蔚来ES8给你,交得了就你买我一台小鹏汽车!”

对赌的背后,折射出互联网造车企业最大的短板——量产。

为了解决量产问题,小鹏汽车今年5月宣布在广东肇庆市高新区投资100亿元建设汽车生产基地。这是这一轮新势力造车中,第一个落户珠三角的生产基地。此前,小鹏汽车一直由郑州海马汽车公司代工生产。

根据规划,小鹏汽车肇庆基地拟用地3000亩,其中一期用地600亩,投资40亿元。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小鹏汽车将拥有年产智能新能源汽车10万辆的生产能力。

体验小鹏汽车

“广州到肇庆的交通很方便,珠三角的汽车配套链我们都可以共用。”夏珩认为,珠三角的汽车零配件公司都在一小时经济圈内,这是小鹏汽车能够实现量产的重要前提。在获得B+轮融资后,何小鹏也给出了交付的明确的时间:首款上市车型小鹏G3将于年底交付量产。

除了自建工厂,小鹏汽车还在加大布局新能源充电桩。据何小鹏透露,预计在2020年底前,小鹏汽车将在全国布局逾1000座超级充电站、10,000个专用充电桩和100,000个第三方合作接入充电桩。

自建生产工厂,全国布局新能源充电桩,公司员工从500人扩充到了3000人……快跑中的小鹏汽车对于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继今年1月完成2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后,今年8月又获得了总额4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采访中,何小鹏向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还会有新的融资。“很多造车公司都在宣称百亿级别的融资规模,但实际并不如此。目前,只有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在研发上市投入较大的。”

公开资料显示,蔚来汽车融资接近150亿元人民币。近日,蔚来汽车向美国SEC提交了招股文件,计划通过IPO募集最多不超过18亿美元。公开数据显示,过去3年蔚来汽车亏损了109亿人民币。

顾宏表示,小鹏汽车计划在2019年底实现累计约300亿元的融资

在品牌日活动上,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透露,小鹏汽车计划在2019年底实现累计约300亿元的融资。

对于300亿元的融资,外界一片哗然。互联网造车需要“烧”这么多钱吗?何小鹏的答案是肯定的。他向记者表示,“特斯拉在过去十五年的初创历程中,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一共是150亿美金”。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 :前7月销量49.6万辆同比增长97.1%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崛起。

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0.4万辆和49.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和97.1%。无论是小鹏汽车、蔚来等“造车新势力”,还是广汽、比亚迪、宝马等传统老牌车企都在持续加码,竞争加剧。

在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看来,造车新势力是行业的新鲜血液,但是仍然任重而道远,汽车的产品周期漫长,竞争惨烈,新能源造车的窗口期越来越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将会突破1800万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会突破470万辆。“这也预示着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将极其残酷。”

小鹏汽车图

初步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6家新造车企业拿到造车资质。去年,全国新投入的整车项目累计达91个,21个省宣布了新能源项目,投资规模达到5283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的全球区域竞争版图,广东正在抢占一席之地。广深等多地出台了相关政策,这也给小鹏汽车等“南派造车”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与市场, 今年6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战略转型。

早前3月,深圳和广州分别发布了关于智能驾驶的相关指导意见。以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突破口,广东汽车产业转型版图加速形成:既有广汽集团、比亚迪这样的传统车企投身于智能驾驶,又有小鹏汽车、小马智行、景驰科技等一批互联网智能驾驶新势力。

小马智行在今年年初宣布获得1.12亿美元的A轮融资,去年小马智行将全国总部迁入广州南沙,并设立无人驾驶研发中心;景驰科技2017年诞生在美国硅谷,同年12月宣布将其全球总部入驻广州。

自动驾驶图

而小鹏汽车则早在去年就开始布局智能驾驶,今年7月小鹏汽车又与德赛西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研发L3级别自动驾驶系统。何小鹏表示,“非常有信心在2020年实现L3自动驾驶的量产落地”。

 【对话何小鹏】

何小鹏接受记者专访

南方日报:外界对小鹏汽车有很多期待也有质疑,您怎么看待这些声音? 

何小鹏:很多快速发展公司都会遇到外界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你永远都可以找到失败的案例,所以很正常的评论和看法。如何让他们相信你?我认为这需要一个过程。对小鹏汽车而言,我们欢迎这些质疑。我们会用品质和数据来回应这些质疑。

南方日报:小鹏汽车此前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在投资方的选择上主要考虑是?

何小鹏: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而言,首先我们非常欢迎科技领域的投资方。其次,我们希望投资方能为我们的战略发展添砖加瓦,比如全球领域的影响力等。再者,我们希望投资方能提供一些切实可需的资源。

南方日报:外界喜欢用“南派造车”来形容小鹏汽车,您如何看?

何小鹏:我觉得南派的优势在于实干。总体而言,南派企业的成功更多体现在长期规模化,而北派企业较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迅速发展,所以这是两种企业成长方向。南派企业家应向北方企业家学习如何迅速成长,同时保持稳健的步伐。

【记者观察】

“南派造车”有优势,能否量产是关键

 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新势力造车中,总部以北京、上海的居多。总部设在广州的小鹏汽车,是少有的珠三角新势力造车的代表。

记者看来,“汽车优势产业+互联网基因”是小鹏汽车最大的特色。小鹏汽车团队主要成员来自广汽、比亚迪、福特、宝马等整车和零部件公司,同时又结合了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人才。

目前,广州是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在新一轮造车热潮兴起之时,尤其在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方面,广州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5月,小鹏汽车又宣布选择广东肇庆作为汽车生产基地,“广佛肇”经济圈乃至珠三角的汽车配套链都可以为之所有。

不过,眼下摆在造车新势力面前最大的难题是,交付量产。

标杆企业特斯拉至今未能走出亏损的泥沼。今年年第一季,特斯拉净亏损扩大至7.85亿美元,同时还陷入了量产难题。提交了上市文件的蔚来汽车3年亏损100亿元,被外界视为“流血上市”,截至7月31日,总共交付车辆不足500辆车。

在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赛道里,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南派造车”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建厂加快量产之外,小鹏汽车持续加码智能驾驶,有望在2020能实现L3自动驾驶的量产落地。

正如何小鹏所说,2019-2020两年内大规模交付将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互联网造车企业的窗口期越来越短,谁能胜出,答案很快会揭晓。

采访团队合照

【策划统筹】谢思佳、彭琳、何勇荣

【采写】彭琳、李赫 

【拍摄剪辑】万稳龙

【实习生】赵泽瑄 龚鸣

编辑 郭钰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