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是中国的大姓,历史悠久。据统计,目前中国黄姓人口约2700万。按人口来算,黄姓是中国第八大姓氏。
在梅州,黄氏也是历史悠久且姓氏文化深厚的家族。梅州客家人评价读书人时曾有这样一句话:“读书人以三堂称盛,即下市禄善堂黄,圣人寨闲初堂梁,三坑留馀堂张。”其中,“下市禄善堂黄”指的是黄氏家族。
800多年前,梅州的黄氏开基始祖黄僚官至琼州太守,任职期满后告老还乡。途经嘉应时,因为看到此地山清水秀,便卜居于嘉应州城西厢五马坊水巷口。千百年来,黄氏后人崇文重教,文武才人辈出,“人境庐主人”“一村三将二十四校”“一村四将军”等都是黄姓族人美谈。
治水有力得“黄”姓 迁徙南居成“大家”
沿着梅城江北老城考院前路的小巷子往前走,一座古香古色、气势恢弘的祠堂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已有250多年历史的“黄氏祖祠”,又称“南门黄家祠”。
据梅州《黄氏族谱》记载,该祖祠始于1744年筹建,经4年时间,至1748年竣工。当时,拟作为“黄僚公祠”,但由于那时嘉应州五属,即程乡(梅县)、平远、镇平(蕉岭)、兴宁、长乐(五华)的黄氏裔孙,除僚公系外,还有天禄公系等。为使同祖各系先祖神主能一起入龛登座,便决定将祖堂称为“黄氏祖祠”。2016年,南门考院前路黄氏祖祠被列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黄氏最早的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光州志·点校本》里有云,“黄帝之子二十五人,为姓一十有二,其结姓分国,见之于古籍者,一曰光。”潢川古时叫作光国,后又称为黄国。而黄姓的太始祖为云公,是正式受赐姓黄的第一人。
相传,云公是轩辕氏黄帝后裔,名惠连。尧帝末年,连年水患。帝令惠连公及其子嘉治汾、洮两水。惠连公毕尽心力,三年成功,群民安泰,帝心喜悦。在赐国当天,黄云起于北极,于是赐国名为“黄国”,赐惠连公姓“黄”,名“云”,后称南陆公。
后来,黄国灭于楚,黄氏族人散居四方。有的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迁到楚国腹地。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到宋代时黄姓已发展为广东大姓。
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黄姓总人口约2700万人,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8位。黄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以北少黄姓、以南多黄姓的分布局面。
其中,广东省内的黄姓人口约590万人,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19.5%,为黄姓第一大省。“黄姓也是广东第三大姓氏,尤其以梅州居多。”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卫昌说。
据黄氏族谱记载:“僚公,字海虎,号良臣,登南宋孝宗隆兴二年进士,初任大理寺丞,后擢琼州太守,俸满归田。道由梅州经过,见山水清秀,遂立宅焉,居西厢五马坊水巷口,籍韩莆第一里……”
黄僚移居此地后,家族兴旺,很快便成为当地望族,其子孙也广布于粤、闽、赣三省各地。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对于黄姓子孙而言,一年中有两个重大的活动,除了冬至到江北老城的黄氏祖祠祭祖外,到了春分时节,来自梅州各地的黄姓后代及海内外的庭政公后裔还要到蕉岭县文福县储村去祭拜祖墓。”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进德说,蕉岭黄氏开基祖庭政公、二世日新公便葬在那里。
2017年,蕉岭县文福镇的黄氏祖始墓也被列入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遵循家训启后世 下市黄姓出才人
“敦孝悌,睦宗族,和乡邻,明礼让,务本业,端人品,隆师道,时祭扫,戒争端,莫为非,敬尊长,守法律,崇谱系。”这39个字是黄氏一族的家训家规,也是梅州黄氏后人代代谨遵的格言警句,其中孝敬长辈、友爱亲人为黄氏家训的重点。
在家风家训的引导下,黄氏一门人才辈出,如清朝太傅黄斌全,清朝著名外交家黄遵宪,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人黄琪翔、全国妇联原副主席黄甘英等。在抗战时期,梅江区西阳镇黄坊村出了三将二十四校,梅县区松源镇宝坑村也有“一村四将军”美谈。据不完全统计,从梅州走出的黄姓将军有63名,其中上将5人,中将12人。
在诸多梅州籍黄氏名人中,黄遵宪作为晚清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爱国诗人,其故事在客家地区乃至全国都广为流传。据学诗公六世裔孙黄裕宏讲述,黄遵宪是黄僚公的二十三世裔孙,属于攀桂坊的一支,于明代从梅南分支出来。
梁辟村在所著的《僻尘室读书偶记》介绍梅州鼎盛的人文时,专门提及梅城的三大书香世家:“其时,读书人以三堂称盛,即下市禄善堂黄,圣人寨闲初堂梁,三坑留馀堂张。”
这里提到的禄善堂黄,正是黄遵宪的高祖父黄润开创的书香家族。黄氏家族对子女的教育甚是重视,禄善堂在它开枝散叶的一百年时间里,四代人间,至少培养出一位进士八位举人。到了黄遵宪这一代,这个书香世家更被发扬光大。
黄遵宪的启蒙老师是他的曾祖母,人称德赞婆。德赞婆原名李郴姑,是前翰林院检讨李象元之裔孙女,也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受曾祖母影响,黄遵宪聪敏过人,4岁入学,26岁时便考取了拔贡生。
早在黄遵宪21岁时,他所作的《杂感》诗中就写下了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之语:“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这就是黄遵宪提出的“别创诗界”的现实主义观点,也是后来“诗界革命”的纲领。
走进梅城东郊周溪畔的黄遵宪故居,门楣上的“人境庐”三个字显得格外庄重。庐中还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等,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故居的环境。
这座故居占地面积不大,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里面有藏书室、无壁楼、五步楼、十步阁、花坛、假山等,藏书室内至今收藏着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8000多册。
在短短的57年生涯中,黄遵宪在日、英、法、意、比、美及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呆了共13个年头,在日本任参赞,在美国旧金山任总领事,在英国任参赞,在新加坡任总领事……
曲径回栏,花木掩映,景致清雅。黄遵宪晚年蛰居人境庐,致力于教育事业,创办嘉应首间初级师范学校(今东山中学前身),同时也创作了大量诗歌,流芳后世。
重修祠堂敦孝悌 传承祖德友乡邻
从黄家祠堂的正堂左拐进去,可以看到,一排房间的大门上挂着8个县(市、区)的黄姓活动室牌子。而这些活动室又同属于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2002年1月10日,经过多方面努力,获得市民政局批准后,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正式成为市一级社团组织。
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成立后,第一届理事会在老会长黄豪荣带领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对破旧的黄家祠堂进行重修。历史上,黄家祠堂也重修过一次。1865年,太平军康王汪海洋部入梅,连驻祖祠,因时间较长,致使祠堂被破坏严重。后来众裔孙筹资进行重修。1870年,经5年左右时间修葺,黄氏祠堂重焕生机。
之后,因为几经外强入侵、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黄家祠堂长久失管、失修,变得破败不堪。2003年,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便筹集资金,对祠堂按原貌修复。经过2年时间修复,10间横屋恢复原貌,整座祖祠焕然一新。
每年冬至,自海内外地区的黄氏宗亲都会在这里欢聚一堂,鼓乐高奏,雄狮喜舞,热闹非凡。当天,同姓族人共同缅怀先祖,畅谈宗族渊源,共商黄家事宜;并祈祷子孙后代能够敦宗睦邻,相互帮助,争取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参加祭祖的外地宗亲和梅州各县(市、区)宗亲代表共2000多人,当天设宴148桌,黄氏祖祠里弥漫着浓浓的宗族情谊。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8月,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还会在祖祠对黄姓宗亲进行奖学、助学、扶贫等。黄卫昌介绍,在祖祠的旁边便是学宫,1750年在这里建黄氏祖祠,目的就要为了帮助族中的学子考取功名。在古代,每逢考试期间,参加考试的黄氏学子可以在这里食宿,经济困难的学子还可以得到帮助。
“宗族为万年所同,虽支分派别,但源同一脉。因此大家要互相友爱、守望相助。这也是我们的姓氏文化所在。”黄进德希望,后人也能够学习祖先的孝敬、勤奋之德。如祖先黄香,东汉时期官员,也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
黄香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江夏堂”也由此而来。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三字经》中有对黄香的描写:“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传统美德,“从2015年至今,梅州江夏文化研究会共筹集了约180万元,奖励、资助了600多名学生上大学。”该研究会秘书长黄彬介绍。
■趣闻
黄氏家族认亲“密码”——内外八句
在黄氏家族里,有一个广为传之的“内外八句”,又称“认亲诗、认祖诗、认宗诗”。在古代,这16句诗只有黄姓子孙才知道,并且只传男,不传女,也是黄氏亲缘的“联系密码”。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子孙分散,则可以通过“内外八句”来进行认亲。
峭山公曾说过:“骨肉情亲,颖来而不拒,久简而不疏,凡能背诵我的‘外八句’为我裔,就能念得几句,也是春申君歇公之裔,要升堂接,共叙宗情。”
诗的内容包含很广,有开拓进取,勤奋创业精神;有胸怀大地,到处为家思想;有寻根溯源,尊祖敬宗孝道;有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美德等。所以有了这“内外八句”,古代黄姓子孙外出远门只要遇到同宗血肉就亲如手足,念出这《认亲诗》,什么困难都能帮助解决。
然后,不同分支的“内外八句”,也会有些许不同。而梅州常用的《认亲诗》如下:
外八句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望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内八句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衢卢福林塘;
发谭城延允井层,官吴郑氏永流芳;
当日肖公身任职,唐宋相连尚书郎;
代代儿孙须谨记,枝枝颇远万年香。
■名人录
梅州籍黄氏近现代名人
◎黄琪翔 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1898年9月2日-1970年12月10日),字御行,梅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北伐、抗战时名将。抗战时,黄琪翔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获授青天白日勋章。战后第三党改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1949年,黄琪翔应邀出席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历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南区司法部长、国家体委副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秘书长、副主席。
◎黄甘英 第四、第五届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1921年— )梅州人。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第四、第五届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甘英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曾任全国妇联活动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她从事国际妇女工作30余年,出访过40多个国家,率团参加过世界妇女和平大会等十多次重要的国际妇女会议,并且代表中国妇联担任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中的中国委员和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子卿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0年1月2日-1982年7月23日)梅县人。他是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从事过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和溶液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他曾精确测定了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水的三相点,并在溶液理论方面颇有建树。黄子卿毕生从事化学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培育人才,同时也是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于其科学研究中的卓著成绩,黄子卿曾被载入美国1948年出版的世界名人录,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桂清 慈善家
(1928-2006),出生于梅城下宫坝东园黄屋。她是广东叶剑英基金会会长、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常委、香港伟确投资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黄桂清是一位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的慈善家。她鼎力支持广州、西藏、湖南、福建及梅州家乡的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搭桥牵线、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先后慷慨捐资了600多万元。
【来源】南方日报
【全媒体记者】黄思华
【摄影记者】何森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