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比“公式相声”更不好笑的是“伪创新”

叮咚快评
+ 订阅

文|巴扎黑

这两天,“上海交大博士怒怼郭德纲”大概是除了“黄X明卷入18亿股票操纵大案”之外,最引人关注的娱乐话题了。

上个周末,东方卫视播出了一档新综艺节目《相声有新人》。节目中,一对毕业于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号称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了相声,创造出“公式相声”,并与身为评委的郭德纲展开了争辩,言谈中不仅对传统相声冷嘲热讽,而且举行狂傲,放言“走着瞧”,不但“钢丝”们看不过眼,连很多网友都在感叹“老郭是脾气真好”。

相声有没有公式?某种程度上说,它还是遵循一定规矩和规律的。就像数学里有加减乘除、物理里有牛顿定律,相声也有一系列的基础支撑,比如它把说学逗唱作为一个相声演员必修的基本功,再比如它有报菜名、八扇屏等经典段子,可以供后人学习模仿创新。

然而,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演员在运用这些“规矩和规律”时,却又不像加减乘除运算那样干瘪,呈现出的效果更是因人而异。比如,北方相声到了南方就可能因为语言而在“笑果”上大打折扣;就算郭德纲把商演开到美国、澳大利亚,听众也主要是华人。郭德纲曾说“同样一个段子,有人说就好笑,有人说就不好笑”,这既考验的是表演者的功力,也说明了相声表演不能简单地套用任何“公式”。

所以,当博士夫妻以“科学思维”将相声简化、量化为笑的次数,并将艺术表演过程转化为在几分几秒制造出笑点,显然是“科学主义”过头了。

由此不禁让人联想到两个问题:是不是像“公式相声”那样冠上“科学”这样的高大上的字眼就代表着潮流,符合时代和大众需求?其实类似的现象很常见,近年来给大家感触最深的恐怕就是“共享经济”了吧。以大数据和技术手段改善供求的信息不对称,最大限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人们推崇“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是不是买卖双方通过一个平台“撮合交易”,把传统的租车、租房服务转换到网络平台,就等于“共享经济”呢?恐怕答案不言自明。此其一。

其二,什么才是创新?学术上,以一种新的方法论为指导获得新发现,可以称之为创新。博士夫妻用工程学里的有限元理论来“解剖”相声,作为一种探索也并非不可以。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创新不是套用,更不是脱离研究事物的基本规律凌空起舞。因此,当博士夫妻听到其他表演者自认为观众已经不喜欢听太平歌词这样的相声基本功表演,认为表演中一些起承转合的铺垫是“讲那么多废话”时,就既脱离了观众,也脱离了相声本身,如是再多的所谓创新最多也只是自得其乐罢了。

【校对】符如瑜

编辑 佘余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