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名片
姓名:李欣怡
毕业学校:湛江第一中学
高考分数:全省文科前20名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经济、金融与管理类
特长爱好:古筝
座右铭:交友带侠气,做人存素心
▍学霸故事
李欣怡:理科转文科的“传奇学霸”
文静,腼腆,轻声细语,身材娇小。这是湛江市第一中学学生李欣怡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李欣怡的“学霸”之路可以说充满传奇色彩。在高二下学期开始时,她还是一位在理科重点班位居前列的理科考生;后来,她毅然“弃理从文”,迅速自学了此前没学过的政治、历史、地理共9本教材,在高二下学期期末考中高分完成了文科综合“首秀”。
在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李欣怡与母亲的互动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亲的温婉、独立、自信深深地影响了这个女孩,这从侧面佐证了两个观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优秀是一种可培养的习惯。
来自母亲的“善意谎言”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2018年广东高考,湛江市3位高分考生的父母中都有教师。李欣怡的母亲冯雅就是一位初中英语老师。
“欣怡小时候胆子可小了。刚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头一两个月不敢说‘老师好’。我就告诉她,老师也很喜欢你,很想听你问一声好。”冯雅说,后来有一次,李欣怡在幼儿园的沙池里面玩,走到小铁索桥上面的时候非常害怕,她在桥下鼓励女儿大胆走过去。“她就先轻轻地踩上去,然后大力地踩了几下,蹦跳着走过去了,后来又往返走了几个来回,就不怕了。”
冯雅回忆,当天晚上,女儿兴奋地给小姑、小姨等亲戚打电话,说自己“不怕喇,可以过铁索桥了,很高兴”。后来,女儿慢慢敢开口说老师好了,到幼儿园毕业的时候更是敢于站上舞台当小主持人。
谈起“教女经”,冯雅说自己一直以来对女儿只有两点要求:第一是要快乐学习,让她明白学习是开心的事,是很有成就感的事;第二是努力学习,专注过程,不问结果。
为此,她特别买了很多小贴纸,当女儿取得一些进步或成就的时候就奖励一张,贴在家里的墙上,慢慢贴成了一条很好看的“小河”。这些进步可能是很小的事,比如帮妈妈做家务、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有提高等,每周基本能奖励两三次。
到了小学6年级,李欣怡的作业开始多起来,有时候要做到晚上10点才能休息,冯雅看在眼里觉得心疼,但女儿却认为自己并不辛苦。
女儿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妈妈的言传身教。
冯雅回忆,当年她曾负责一个课题研究,因为白天工作很忙,课题只能在晚上做,有时候熬到一两点,最后完成了一份10万字的成果报告,并在全市推广。“借着这个机会,我就让女儿知道,大人和小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完成,都要独立自主去完成,不能依赖别人。”
冯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小学的老师经常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名,而她总是直接签名后告诉女儿:自己的作业要自己细心完成,自己负责检查,因为妈妈也有自己的事要忙。这让李欣怡养成了细心的好习惯,在高考战场上极少因为粗心而丢分。
不过,冯雅也分享了一个小秘密:“当着女儿的面说不检查,其实等她睡着后我还是会偷偷翻一下,看到她没犯错才放心。直到后来上初中,欣怡有三四个科常常能得满分,老师都觉得很惊讶。我认为这就是习惯和细心的力量。”
阅读习惯是最好的老师
李欣怡从小就是“小学霸”,这其中的关键是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小我们就发现她有比较高的语言天赋,不到2岁的时候,同龄孩子还只能说一些词语,欣怡已经可以用简单的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留意到这一点后,冯雅给女儿买了很多画册,也常常给女儿讲睡前故事,“有时候一次要听七八个故事才肯睡觉,再后来就换她看书后讲故事给我们听。”
再长大一点,到了一年级的时候,李欣怡开始试着读一些,用她自己的话说比较“有营养的书”。
有一次,她生病了到医院打点滴,手里捧着一本非注音、非儿童版的《安徒生童话》在读,引得旁人啧啧称奇。而她小学阶段的书单还有很长:《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鲁滨逊漂流记》《古文观止》、四大名著……
谈到印象深刻的书,李欣怡觉得是初一那年读的《边城》。“觉得里面的人和事都很纯净,很喜欢那种风格。”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李欣怡都没有停止过课外阅读,光初中阶段就读了50多本书,偶尔也会到附近高校的图书馆去看书。
后来,网络购书开始流行,李欣怡“仿佛发现了新世界”,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身为英语老师的冯雅,对女儿英语能力的培养也走在前面,她说:“小时候就让女儿读一点短篇的英语文章,每天一两篇,一直坚持下来,也会让她听一些英语的磁带,对培养语感比较有帮助。到了初中,她就能自己阅读一些英语名著,也喜欢看《老友记》之类的美剧。语言这东西,听多了自然就懂了。”
除了阅读外,李欣怡还喜欢弹古筝、听歌、唱歌。“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学古筝,学了三四年,后来还在学校活动中表演。”直到高二,李欣怡还会偶尔弹弹古筝放松自己,感受一下古典音乐的熏陶。到了高三,她和妈妈一起租住到了离学校很近的恒享花园,有不少考生也住在那里,为了避免打扰他人,只好停止了古筝练习。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熏陶,造就了李欣怡深厚的文科积淀,这成为她后来毅然转科的“底气”之一。
两个月内自学9本文科教材
在高二下学期,湛江一中的高二学生提前参加了当年的广州一模考试,李欣怡在英语科目考到了147分的高分,但理科综合的成绩却很不理想。“当时都吓坏了,同班同学有的考到了全市前10名,和我的差距非常明显。我真的很想考上最好的大学,所以当时就觉得,需要改变策略了。”
冷静下来后,李欣怡开始分析自己的优劣势科目。
她说:“我的优势学科主要是语数英,这给了我很大的底气。我当时的数学老师黄京城帮我认真分析过,文综成绩只要达到中上水平就行,220分左右可以上人大,240分以上就能冲击清华、北大。”
虽然,李欣怡所在的理科重点班希望她继续留在理科,但她也明白理科综合需要沉淀积累,需要做题提高。多方征询意见后,她还是毅然选择转科。
转为文科生后,李欣怡首先要解决缺课问题:由于文理不同,文科的政治历史地理3科共有9本教材是她从没学过的。
为了赶上进度,她挤出时间自学课本,并利用晚自习时间向老师请教。“湛江一中的老师很负责,他们都会抽出时间为我讲重点问题,并且指导我购买相应的教辅书。”
文科班的同学也给了李欣怡很多帮助。“很感谢我的同学莫凡,他把自己的笔记都借给我看,并且为我讲解地理知识体系,经常讲到忘乎所以,耽误了他自己的吃饭和午休时间。”
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悉心帮助,李欣怡因为转科而紧张不已的一颗心逐渐安定下来。
“那段日子里,文综占据了我的课余时间和自习时间,也抢走了一部分原用于语数英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努力,李欣怡的文综成绩稳定了下来,在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中取得文综第3、总分第2的好成绩,成功转型。“说到底,文综的不稳定性比较强,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难题则需要‘开窍’,开窍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完成文综突破以后,李欣怡的语文、数学、英语优势开始发挥作用,在高三级的多次模拟考中没有掉出过年级前十,并把优秀的状态维持到了高考。
尖子生要培养自主分析能力
李欣怡的班主任老师房一一说,欣怡的阅读面很广,文史哲的知识积累比较深厚,从理科转到文科有一定的优势。“卓越班都是年级尖子生,一共30多个孩子。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提出‘研究生制度’,6位科任老师每人负责5个左右的学生,关注学生的薄弱学科,或者当学生心理出现波动时,跟进引导、帮助调整。”
“欣怡的调整能力非常强,心理素质也很过硬,从理科转到文科后适应得很快。”房一一说,对高分考生而言,当面批改的作用比较大,“为尖子生直接解决难点,解决一个就少了一个,效果比较好。”
2018年,湛江一中卓越班共走出2位广东高考文科前100名,6位前200名。
湛江一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尖子生而言,学校主要是培养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老师过多的干预。“往届老师干预过多,反而可能让学生紧张。今年老师们在课上主要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个人问题就倡导学生自行总结分析,主动查找资料。”
在高三复习阶段,湛江一中学生的做题量比较大,老师评改试卷的密度也比较大,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找到学生的易错知识点,并针对性地提供练习机会。
“每个任课老师都会收集省内其他名校的练习题,因应不同班级的情况而选用,做到因材施教。我们参照衡水中学的模式建立了题库,每年都更新,保证资料的供给。”湛江一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也注重学生的课外锻炼机会,让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应对繁重的复习和考试。
▍学霸秘笈
比做题更重要的是总结
文|李欣怡
我的学习方法其实很普通,首要的关键是善于总结。文科的记忆量很大,除了多做题培养语感、手感外,针对政治、历史、理科科目建立合适的“知识体系”“时间轴”“记忆地图”非常重要。
语文
多积累生词成语文学常识,形成自己独有的积累本,定下时间按周期翻看,尽量在高三早期开始这项工作,以保证足够的积累量。
比做题更重要的是总结。做题时善于总结,总结的方面包括答题思路、答题语言和答题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做到不动脑筋不结束做题。
注意语文素养的形成。平时多读相对难啃甚至“枯燥”的书,在这些书中找到阅读的兴趣,形成语感,增强理解力,有利于论述文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等题型的攻破。
数学
理解概念,记熟公式,形成知识体系。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对一些同学来说,远不如刷题带来的成就感高,但这一过程却是打牢基础的必要步骤。唯有理解,唯有全面,唯有全面的理解,才能使我们遇招拆招,不畏惧题型的变化。
遇到错题要理解并学会应用答案做法,形成错题本并按时回顾,尽量掌握多种做法,把错题做到能不看答案完整写出做题步骤为止。
多做题,多做真题,多做与真题出题思路相似和难度略高于真题的模拟题。
注意做题步骤的严谨性,尽量做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字可潦步骤不可跳。
英语
在高三前期可适当阅读英文原著,培养英文语感和看到文字联想情景的能力,有助于英语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答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注意词法积累,多翻看高一高二时所做的笔记,尽可能多地熟悉单词短语的用法。
语法要通。时态语态尽早弄清,找到记忆规律并熟记于心,不犯低级错误。
适当刷题,适当做套题。对于自己的薄弱环节,按时按量刷题以培养题感,逐个击破。但不必太早开始做大量套题,而应首先完成基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一周几套保持手感即可。
政治
记忆课本语言。课本安排极有规律,记忆起来并不十分困难。课本语言的积累可促进答题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形成知识体系。按教材编排形成独有的知识体系,以便在脑海中快速检索知识点。
重视时政。高三后期重视时政热点,进行相关题型训练。
历史
打牢基础。翻来覆去看课本,看各版课本,看相关史论书籍,在高三前期尽可能多地积累史实以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做时间轴,可以政治经济文化为线索,可以某一特定主题为线索,可中外对比,以加强对时间点的记忆和对时间段历史走向的感知度。
地理
做题,通过做题理解课本相关原理,拓展知识面,锻炼推理能力,感知出题思路和积累答题角度。尽量做到每做一道题都能形成关于本题的完整逻辑链。
记忆地图。着重培养识图和读图能力,善于发现题目所给图示中隐藏的信息。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置思维于题目所给情境中,重视事物的变化过程。
【策划】戎明昌 胡智勇
【统筹】陈枫 吴少敏
【采写】钟哲(署名除外)
【摄影】董天健 钟哲
【校对】吴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