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课堂:南“桂圆”北“人参”
夏秋之交,是龙眼这一佳果上市的时节。龙眼啖之,清香爽甜、营养丰富,让人爱不释口,古人更将其视作珍贵的滋补佳品。《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龙眼,主安志、厌食,久服强魄聪明,轻身不老。”早在千年以前,古人便对龙眼安神定志,健脑益智,身体轻盈的效用有所了解。龙眼肉又名桂圆肉,更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可见其的补益作用是足可媲美人参的。
中医认为,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二经,功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是药食两用的滋补佳品。临床上,龙眼肉多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证,常配伍黄芪、当归、酸枣仁等补气、养血、安神药物。
龙眼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食用。龙眼性温热,易上火,平素内有痰火以及湿滞停饮者忌用。另外,孕妇食用龙眼后,可致气机失调,引起呕吐、腹痛等不适,而且增添胎热,严重者可致流产或早产,因此孕妇也不宜过量食用。
今日推荐——益心养脾汤
材料:
猪瘦肉250克,石斛15克,桂圆肉15克,生姜3片,陈皮1瓣,食盐适量。
做法:
(1)猪瘦肉洗净、切块、焯水。
(2)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栏目特约养生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
专家点评:
龙眼肉甘温,能补心气、安志定神、益脾阴、滋营充液,有“果中神品”之美誉;其晾晒成干,甘味增而滋补力益盛。借以肉类的鲜味,搭配甘平补虚养阴的石斛,和中、健胃、消滞的“广药”陈皮,益心养脾,补虚强体之余,而无滋腻、呆滞之弊。此汤膳能在暑热未退的初秋时节,缓解口干欲饮、心烦眠差、胃纳欠佳等不适。
本期当值药师:
向俊,广东省中医院临床中药师,中药学硕士。擅长:中药药物咨询,包括常用中药煎煮服用方法、配伍禁忌、合理用药咨询,常用中药饮片鉴别,常用毒性中药研究,中成药用药咨询等。
“每日一膳”栏目由南方日报携手广东省中医院联合推出,根据时令,每天为读者奉上一道或汤、或菜、或茶的养生膳食。扫一扫二维码,可上传养生菜式参与“粉丝靓菜”评选,或请专家团队为您私人定制养生膳食。
每日一膳出书啦!购买《每日一膳》春、夏、秋、冬系列,微信扫二维码购书有优惠,更有机会获得杨志敏教授亲笔签名版图书。一向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杨志敏教授决定每售出一套《每日一膳》图书,即从版税中捐赠2元给广东省慈阳慈善基金会帮助眼疾患者恢复光明。
每日一膳,每日一善,让我们一起健康为乐,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