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秘笈|东莞中学陈哲:曾遇成绩“滑铁卢”萌生复读之念,她这样在高考中“逆袭”!

教育莞家
+ 订阅

学霸名片

姓名:陈哲

毕业学校:沙田中心小学、广荣中学、东莞中学

高考分数:文科全省前20名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

特长爱好:足球、绘画等

座右铭:我知我志行无疑

学霸故事

陈哲:高考“黑马”是这样炼成的 

她不是典型“学霸”,高中时曾遭遇成绩“滑铁卢”,心态几近崩溃甚至萌生了复读之念。而今年高考中,她却意外地超常发挥,成为逆袭“黑马”,一举进入广东省全省文科前20名之列。她是东莞中学的陈哲,一个静能执笔作画,动能球场挥汗的女孩。

陈哲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李玲摄

学习经:调整心态是“逆袭”的制胜法宝

中考后,陈哲从镇上考到了东莞中学。每周制定学习计划、频繁布置作业、“花样”执行学习机制……相比过去陈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严格”。严管之下,陈哲的学习基础扎实,高一时成绩也稳居前列。不料,到高二她却遭遇到了一次学习上的 “滑铁卢”——原本排名前三甲的她,名次骤然落到89名,数学成绩不及格,这让陈哲感到落差极大。

她试着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一个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有些松懈,觉得高一已经学得很辛苦了,就给自己松了劲。第二个也是因为自己文理各科比较均衡。高二后进入文科班,对于别人来说是砍掉了短板,对于自己来说是丧失了优势。”

然而这次的影响并不小,很长一段时间里陈哲的成绩波动很大,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挫败感、沮丧和不自信。一向乐观开朗的陈哲哭了,甚至冒出了复读的念头。“受挫的时候想要复读,顺利的时候又把这个想法抛弃,在纠结中实际上没有办法安心的学习。”她形容自己像一只鸵鸟,更是一只“惊弓之鸟”。

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在父母的支持下,陈哲下定决心准备复读。那一刻转机出现了。她就像负重前行的登山者,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于是她的学习生活好像一切都变了,变化在于距离高考还有很久,学习是“为下一次高考做准备”;变化在于复习不需急求全面攻克,但求能逐个攻破;变化在于能放平心态,留心同学学习的好方法;变化在于虽然成绩依旧波动,却不再充满焦虑……正如生活就像一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复读的决心却成就了不需要复读的陈哲。

在外人看来,陈哲可能是让人羡慕的“考试型”选手:并非每次考试都拔尖,但每逢大考,陈哲却总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甚至是超常发挥。“事实上,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经过一段低谷,往往到了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学期,成绩进步十分明显。”陈哲回忆道。“关键时候,拿得起,放得下。”陈妈妈认为,正是最后关头的良好心态助她顺利渡过了难关。

陈哲的生活照。由学生本人提供

多年的求学经历中,还有两件小事让陈哲一直记在心上。第一件,是小学时跟隔壁班主任的一次“赌约”:如果陈哲能在大考中进入到全年级前十,老师就以图书作为赌注“输”给她。“这个事很好玩,其实他不是我们班老师,只是相互认识。我就说‘好啊’。”此前从未进入过前十的陈哲,这回身上不自觉有种不服输的劲儿,一个有意思的赌约似乎激起了她的斗志,那一次考试之后陈哲如愿以偿地抱回了“赌注”。

事后,“赌约”却没有就此结束,反而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加码,也给陈哲提出了更高的获胜条件:从前十到前三,再到第一。而陈哲也不负所望,一次次挑战,一次次突破。“最后一次就是小升初的期末考,我就真的考了第一!”陈哲看来,小学课堂很有趣,学习本身比较轻松,这个小插曲也让考试更添了一丝玩乐的意味,就像是一阵东风,顺势将自己向前推了一把。《苏菲的世界》《橙子女孩》《纸牌的秘密》《恶之花》《斑羚飞渡》《混血豺王》……小学毕业后,陈哲的书柜里塞满了自己获胜的战利品。

第二件事,则是初中时的一顿“骂”。进入初中后,陈哲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中上游水平,学习上不会特别紧张,顶多只是按部就班,甚至偶尔还有些“吊儿郎当”的样子。这样的她和年级里的“第一梯队”也始终有一定距离,常常是渐渐靠近又一下被“打回原形”。出于关心,也出于对学生的认可,初二的一堂物理课前,老师和陈哲有了一次简短的谈话:“他说,如果我有能力可以走在老师前面,提前自学。”

然而老师这番鼓励的话却没有如他所希望那般点醒他的学生,陈哲并未在意。“我记得,那是一个晚自修,老师突然找到我,质问为什么我的学习进度还和他讲课的进度一样。当时心里很震惊,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吗?但自那之后我都会主动地超前学习,往往课堂上讲到上一单元,我已经自学到下一单元了。”

像这样的外部刺激往往都毫无意外地能调动起她内在的兴奋。

成长经:“不会踢足球的画手不是一个合格的淑女”

运动场上的陈哲。学生本人提供

“想当年,我也有很多条不同颜色的裙子,头扎双马尾,额心点口红,是个小淑女……只是后来走上了一条奔放发展的路。”这篇《失去成为淑女的资格》是陈哲高一时写下的日记, 其中言语之中略带一丝惋惜。那时的她似乎已经和一个或“乖巧”或“安静”的淑女没有太多的联系。

高中的体育选课上,陈哲前两年报的是篮球,高三报的是足球。而陈哲对于足球的喜爱却早在高三之前已经萌芽——高二那年,本该在上篮球课的她总是出现在足球班上。在绿茵场上奔跑,无暇顾及汗水打湿头发和衣衫,找寻着最佳的时机传球或射门……爱上这项不太“女生”的运动,也意味着不太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

很长一段时间里,陈哲心里怀着期待,又往往感到落寞,直到高二的下学期。“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周五或周六的下午,学校里总有一群女生聚在一起踢球。”陈哲说,自己当时感到十分震惊。“我心想,怎么有那么多人,似乎还是一个很庞大的队伍。”高三时陈哲正式报选了足球班,同时加入到了每周六的“女足”队伍中。足球也成为了她高三期间紧张之余的一味重要的调节剂。“一直到现在,足球可以说是自己最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此外,陈哲的家中留存着的大大小小的奖状,记录下了她对运动的热爱。女子田径项目800米第一名、400米第一名……学校每年的运动会上也常有她的身影,不管是篮球还是跑步,抑或是羽毛球、乒乓球,陈哲都饶有兴趣。

陈哲在校运会上获得的奖牌。由学生本人提供

高中期间陈哲获得多项荣誉。学生本人提供

对于性格的养成,陈哲认为和自己幼时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小时候的大院里大多都是男孩,想要交到朋友性格就要粗犷一点,这样人家才会和你玩。”陈哲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总是在放学后就一头扎进男生堆里,打篮球、踢足球、做游戏,哪里都不了她。“摔伤了委屈了,她不会说一直哭。抹了一点药一会又能跑去踢球了。”陈妈妈认为她从小就不是个娇气的孩子,陈哲则打趣说是自己内心比较“糙”。高考后,陈哲给自己换了个新造型,“自然卷”成了“黑长直”,似乎要重拾往日淑女形象,但爽朗的笑容又往往“出卖”了她。

身边的人对她的印象更多的是开朗活泼、性格外向。如果非得说出个什么例外,大概是绘画时的安静带给身边人的“错觉”。坐在画架前,时不时抬起头来观察,一手拿着画笔,一手托着颜料,看上去十分专注。活泼好动的她,在绘画面前总能自觉地静下来。

酷爱绘画的陈哲最擅长的是素描。照片由学生本人提供

陈哲来对于绘画的兴趣萌芽从小学开始,至今已逾十年。“接触过国画、水彩等等各种画种,现在最喜欢也最擅长的是素描。”2016年到2017年,东莞中学艺术科还连续两年分别收藏了陈哲的两幅美术作品——一幅是校园风光的黑白素描写生,一幅为色彩浓重的静物油画棒作品。进入大学后,随着课业压力的减小,陈哲说还会将绘画继续捡起来,同时还希望更多涉猎一些乐器演奏。“我对古琴也很有兴趣,但是这类老师一般很难找。现在有学习古筝的想法。”

学校颁发给陈哲的收藏证书。学生本人提供

教子经:亦亲、亦师、亦友的亲子关系

陈哲的童年是幸运的,没有枯燥无味的辅导班,也没有上不完的兴趣班,记忆的美好都留给了同一个大院里的玩伴。那些年里,院子里常有陈哲和小伙伴爽朗的欢笑声不时入耳。每天该休息的点,孩子们才循着父母的呼唤回到家中。

“亦亲、亦师、亦友”或许能够简单概括父母和陈哲的关系。作为一名初中老师,陈妈妈对于陈哲的教育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在陈妈妈看来,快乐是孩子小学时光中最重要的,“前三年,希望她的老师少布置抄写作业,这样回家20分钟把作业搞定就能出去玩。很幸运的是她的小学生活确实如此。”

陈哲和父母的合影。由学生本人提供

不主张额外的练习和辅导,不要求门门功课高分或满分,陈妈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要比分数来得重要得多。小学时,陈哲的家里曾有过这样一副景象:桌子面前摆放着一小罐色彩斑斓的豆子,黄的、绿的、红的……一个小女孩小手扒拉着,从混杂的罐子里将它们按颜色归类分好。陈妈妈说幼时的陈哲和大多的孩子一般有着许多小毛病,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爱开小差、天性活泼好动。“我就想着给她改变一下,挑豆子的训练为的就是提高她的专注度。”几个月下来,学校的老师也向家里反映说“陈哲最近安静了不少”。陈妈妈说,能够沉得下心学习,也为小学高年级阶段陈哲的飞速进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为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何优势?陈妈妈认为优势在于与各种不同的孩子打过交道的经验——因为“见识过太多”,所以更加明白孩子成长中什么在起作用。“天才大多也是两分的智商,加上三分的方法和五分的努力。”

在陈家有个不言自明的规则,那就是不办家庭“一言堂”,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比方说,就兴趣选择上,我们非常尊重陈哲的个人意愿,就是她民主选择的过程。”绘画今天已经成为了陈哲的一项特长,据陈妈妈介绍,小学阶段陈哲还陆陆续续接触过小提琴、芭蕾舞等其他的艺术课程,绘画只是其中的一项选择。最终以陈哲的“快乐”作为标准只留下了绘画。

每当心情低落时,陈哲会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苦恼。刚听说陈哲想要复读的时候,父母都没有反对,反而表示特别理解:“我们知道调整情绪去迎接高考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许对她来说时间已经不够。”陈哲说,困难时期父母都在精神和行动上给予了自己全力地支持。

陈哲和父母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李玲摄

教育经:看到大咧的外表下一颗不安的内心

“我开始对他们的管理是很严格的,高三最后几个月才慢慢温柔了一些。”陈楚云的严格是众所周知的。从高一起,作为班主任,陈楚云要求班上的所有同学每周做好学习计划,并且定时上交批改。作为数学任课老师,陈楚云的练习收得最勤,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同班里的其他科目老师也效仿陈楚云的做法。

“高一时,别人班可能是只是理科作业收得多,大概也只有一周一次的频率。而我们班九科几乎每天都在收作业。”陈哲坦言,高一的自己当时心里还曾暗自琢磨,忙碌如高一的自己,不敢想象未来两年还要怎样高速运转。

从高一到高三陈哲没离开过陈楚云的班。在陈楚云的印象里,以年级前十的名次考入东莞中学,起初的她学习是比较轻松的,成绩也是十分靠前。“但陈哲有个不好的小毛病,喜欢一边听课一边画画。” 学习专注度不高,陈楚云认为其中原因跟陈哲活泼的性格有着一些关联。“不够专注,导致学习和做事不太踏实稳健。这也是影响她后期成绩波动的一个自身原因。”陈楚云甚至还为此曾向陈爸陈妈“投诉”过好几回。

让陈楚云感到欣慰的是,经过老师的指点,陈哲也慢慢开始认识到身上的不良学习习惯,并自觉地作出改变。“从计划本可以看出,陈哲会有计划地去纠正自己的一些毛病,例如有好几个星期,计划上写道:第一个不能画画,第二不能吃零食,经常提醒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回忆起陈哲这样可爱的做法,陈楚云忍不住笑了起来。

陈哲考试后的自我总结。由学生本人提供

和王晓阳和雷雨鑫一同作为陈楚云班上的高考高分考生,陈哲是三人之中心态最不好的一个,“每逢考试会特别紧张”。经历过考试成绩“滑铁卢”后,陈哲在高中期间还曾一度陷入情绪的低迷期。

“有一点害怕考试,考得好又没有预期那么好,然后考得差就会很差,经常感觉自己受到打击。”陈楚云偶尔趁讲数学的时候跟陈哲聊一聊,话没说上几句陈哲的眼泪就噼里啪啦的下来。不断地找她谈话,时常给予陈哲心理疏导,陈楚云明白这个学生需要的是心态上的引导。“别看她平时活泼大咧,内心其实很需要鼓励,需要得到肯定。我经常说,你原来考得那么好,现在还有时间,可以慢慢调整过来。”

经历了成绩的起伏和心理波动的过程,进入到高三复习后半场,陈楚云觉得陈哲有了变化,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心理上变得更加成熟了。“后阶段考试紧张的心理少了,学习比较认真,在高考前让自己静了下来。会研究考试大纲,根据大纲要求查缺补漏。”原本学习底子不薄的她,最后阶段一下子从班里后半段冲到了最前方。

陈楚云认为陈哲算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她会很容易适应环境,进入大学、出去社会,我都很放心。”对于陈哲未来的期望,陈楚云希望她能大胆追求自己的爱好。

毕业后,陈哲和同学一齐回校参加新高三年级会。照片由学生本人提供

学习经验: 

学生成长学习也需要顶层设计

文/陈哲

要做好中学的学习,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

学习无小事。一个国家改革发展需要顶层设计,一个学生成长学习也需要顶层设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我看来就是做好合理的规划并执行。我是在高三下学期才领悟到这个道理的,这对我后期成绩的提高和稳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建筑学里,顶层设计指的是一个总体规划的具体化,这也适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我认为我们应该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思考长期目标。长期目标,换句话来说就是人生理想,具体一点可以是理想大学,理想专业,甚至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的价值追求。很少人能够在高中就想清楚这其中的一两点,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中生阅历浅,再加上信息资源的不对称,大多数同学都是茫然的。如何尽量弥补这样的不足呢?我觉得,在高一和高二的暑假前往自己感兴趣的大学逛一逛,感受一下环境氛围是很棒的选择。我就是在高一的暑假到北京和香港参观了一下北大、清华、人大、港大和香港中文大学。不同城市,不同大学的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经历为高三处于瓶颈期的我提供了莫大的动力。除此之外,与已经上了大学的师兄师姐交流大学和专业的情况,前往学校官方网站了解相关专业的课程和就业前景也是不错的选择。有条件的的话,还可以借阅近两年的志愿填报指南。尤其对文科生而言可供选择的专业不多,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往年的报考指南大致了解文科专业种类,再挑选一些感兴趣的专业向前辈了解情况或上网查找信息。还可以留意一下相关学校和专业自主招生、特长生的计划。这些工作最好能在高一高二就做好。

第二,做好中期规划。有了长期目标如同有了方向和动力,而中期规划就是通向理想的梯子。做好中期规划的关键是学会反省。我从高一到高三都保持着考后分析的好习惯。在高三的时候我依照段考将学期分为不同的阶段。考试成绩一出来,我就将我本次考试的成绩与考上理想大学所需要的成绩相对比,算出差值,并思考其中可提高的部分,然后分析失分的原因,到底是是知识、技巧、心态有问题还是犯了低级错误?评价上一个阶段的复习效果,反思的改进复习方法。总结现阶段的学科弱点,咨询老师和同学解决方案。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下阶段复习重点和方法的调整。反思总结,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制定短期计划。复习有了重点和方案,还需要落实,制定短期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落实学习计划。制定每日计划的方法因人而异,最好能自己摸索出最合适的方式。但作为“过来人”,有几点惨痛的教训还是想与大家分享。首先,计划一定要在一天的开始就制定好,绝对不可以在一天的中间甚至一天结束之后补记,否则,要么会产生“我已经浪费了一上午的时间了,干脆今天就算了”这种懈怠的想法,要么会使得计划变成了流水账。其次,计划一定要详细,时间要精确到几点几分,复习的方式和内容也要明确,比如说“6:00-6:30背第xx篇英语作文积累”“第一节自习课五,分钟复习数学笔记,三十分钟完成练习册第xx页,五分钟订正”。千万不可以写“一个小时数学”这种笼统的计划,这样会降低我们执行的效率。再次,每次分配给一科的时间尽量控制在四十分钟左右,即使要用大段的时间复习也要安排中间休息。还有,留出一定的机动时间。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只是计划不够科学罢了。只要学会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为自己留下调整的时间,就可以制定出让你轻松完成,增长自信的计划了。最后,记得在完成的计划后面打上勾,并且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情况。

功夫在平时。我从前一直不明白什么叫做踏实,后来才慢慢体会到,踏实就是日常的点点滴滴。你有没有欺骗自己的心?常常这样质问自己,才能直面自己的软弱。最后,推荐大家去看一篇文章,王海桐学姐写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其中有一句话想和大家分享,“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正确的学习方法,可在空谈和实践之间,十天与十年的差距前,每个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希望在今后学习的路上能与诸位共勉。

【策划】戎明昌  

【统筹】陈枫 吴少敏 王慧 黎詠芝  

【采写】毛敏(署名除外)  

【摄影/剪辑】李玲

编辑 毛敏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