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名片
姓名:黄泽宇
毕业学校:清溪镇中心小学、东莞光明中学
高考分数:全省文科前20名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人文社科类
特长爱好:篮球、跑步、乒乓球、读书
座 右 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学霸故事
黄泽宇:在“一快一慢”中找感觉
六月的东莞,阳光透过天空中的乌云泛着金光。这是东莞夏天的颜色。
今年高考后的第四天,东莞刚下过一场雨,空气中夹杂着水汽与尘土混合的味道,黄泽宇站在光明中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进入高三,一天天的学习,一次次考试,我们在低头挥洒汗水时无暇顾及时间,只见得黑板旁的高考倒计时由百位变成十位,再由个位变成0……”
半个月后,黄泽宇高考成绩被屏蔽,进入全省文科前20名。
陪伴这个文科学霸度过高三时光的,不只是一本又一本的教材,还有洒满球场上的汗水,耳边安静舒缓的音乐和充满喜怒哀乐的小说世界。
涉猎广泛,谈论古今
高一的政治课本里谈到了一些关于经济学的知识,“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通货膨胀”……这些概念打开了黄泽宇的好奇心。
他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对经济学产生兴趣的。课后,他也好几次跟老师探讨经济学原理,自己也看了很多有关经济学的书。
“经济学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无论是从政还是参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经济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以打开各个门道……”黄泽宇滔滔不绝地说着。
也是因为这种热爱,让他的心里种下一个清华经管梦。
他还记得当时班主任搬了一块白板贴在教室前面,上面写着“我的理想大学”六个字,让他们每个人在上面写自己的理想大学和一句座右铭。
当时,黄泽宇毫不犹豫地写下:黄泽宇,我的理想大学是清华大学,我的座右铭是“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这个目标也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向前。
读书对他来说是闲暇时用来消遣的活动。高考后,他在看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本很厚的书。
黄泽宇说,自己幼儿园的时候就看过《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小学的时候喜欢读四大名著,初中看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
“当时我们老师很鼓励我们看课外书,我有时候会买好几本回来看。”黄泽宇回忆,“虽然也不一定都看懂了,但是当时就是觉得很好玩”。
《三体》、《活着》、《兄弟》、《看天下》、《青年文摘》……这些课外书陪伴黄泽宇度过了高中生活的课余时光。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社会契约论》、《古代地理》……这类书籍,黄泽宇则把它们定义为“课内书籍”。
对他来说,这些书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有时候看课本只是简单告诉你发生这样一件事,但是很想知道整个事件前因后果,就会阅读相关书籍。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从管仲变法、到王安石变法、到明代的张居正变法,再到现代的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读完这些历史事件后,我发现历史是有巧合的……”谈起这本历史经济学的书籍时,黄泽宇眼里泛光。
劳逸结合很重要
“运动和音乐,这一快一慢的节奏让我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自己的感觉。”黄泽宇说。
每天下午5时10分,学校篮球场上总能找到黄泽宇的影子。
“我的时间有一部分是分给运动的,我喜欢打球、跑步等,每天都会花40分钟运动一下,下午5时10分开始运动,如果你坚持下来,会明显感到运动完后再学习,注意力特别集中,心情更平静。”
擅长多项运动的黄泽宇在初中时竟然是“体育菜鸟”。
“我初中的第一次体育课成绩特别差,而且当时也只会跟同学一起玩丢沙包这种’幼稚’的游戏。”回忆起自己这段“黑历史”他笑了。
因为在学校有了一群热爱运动、热爱篮球的玩伴,他也开始喜欢上了运动。他越来越享受在场上获得的快乐,进了球快乐会加倍,输了也不会觉得难过。
在运动的时候速度与力量的抗衡让人能让人把心里的压力释放出来。当运动结束,回到学习的时候,他便切换成“静音模式”。
每天下课铃声一响,身边很多同学都会急匆匆跑去饭堂,快速吃完饭回来继续学习。而黄泽宇则总是慢慢走着,耳朵里塞着耳机,听着音乐,保持自己的节奏,丝毫不受影响,在周围这种紧张的氛围中保持着自己的步调。
有时候学习他也会放点纯音乐。“当他坐下来学习的时候没有人能叫得动他,除非他自己起来。”许俊说。
说起音乐,黄泽宇还自己玩起了吉他。
高二那年,他拥有了一把吉他。每次回家他都会拿起来自弹自唱。他很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弹得很好,只是乱弹。”
当心态平稳了,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多问问题是黄泽宇的另外一个学习”秘笈”。
“我是一个超级喜欢问老师问题的人,每次老师都会被我问到饭都没得吃。但是不管有什么问题,不管问多少遍,老师们都会耐心解答。”
教师办公室,可能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最怕的一个地方,但这里对黄泽宇来说,是他最常来地方。中学六年时间里,他给年级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十足的“好奇宝宝”。他不断地思考着,然后带着问题跟老师探讨。
黄泽宇说,自己的好成绩是综合因素促成的,“很庆幸我遇到了好老师。”还要感谢父母和同学,“父母给了很大的鼓励,而同学之间也形成了互相探讨和学习的好氛围,这对我而言非常重要。”
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这句话出自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他曾说,对中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而这样的教育理念正好与黄泽宇的父母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小学阶段,妈妈是黄泽宇最好的辅导老师。
黄泽宇的父母是汕头人。在东莞,外地户籍学生就读公办学校的学位相对紧张,学生需要更加努力才能上更好的学校。正是这种压力让许俊意识到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的重要性。从孩子上小学起,父母没有选择让黄泽宇上辅导班,而是自己亲力亲为,耐心地给孩子讲题。“一道题不会我就让她自己先思考,再给他讲明白。讲完后再让他刷题,一遍、两遍,做到会为止”。
六年时间过去,黄泽宇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照顾自己的男孩。初中起,黄泽宇到离家将近一个小时车程的地方上学,在这里开始中学六年的住校生活。
对黄泽宇来说,已经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黄泽宇已经不再需要她辅导作业了。不再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给孩子任何压力,妈妈总是站在身旁给予他鼓励。周末回家,给他做一桌好吃的饭菜,听他讲在学校一周发生的故事。“孩子考不好他自己会找原因,我们也只是鼓励他。”许俊说。
即使是上了高中,父母也不插手学习上的事情。
黄泽宇常常和妈妈聊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很小的时候心里种下了一个清华梦,说想要上清华。”默默守候在身边的许俊也鼓励他,有理想就要付诸行动。
而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黄泽宇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地达成。有句话说:“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整个世界将为之让路。”在目标的指引下,他努力刻苦学习,即使考试考差了也会自己找原因,然后改正错误。
黄泽宇总能在“动”与“静”间切换自己的状态。当他运动或者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他会变得活泼开朗,阳光外向;当他埋头苦读,沉浸在书海中的时候,他便很安静。他每天总能抽出时间运动,也从未对自己的学习有任何影响,这得力于他自己的时间管理意识。“他总是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妈妈许俊说。他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使得他能够高效的学习。
“做人要孝顺”“待人要真诚”这是黄泽宇父母教他做人的最重要的两个重要原则。
一天,一个陌生人送来的生日蛋糕让许俊感到惊讶。高三那年,妈妈生日那天,不能回家陪妈妈过生日的黄泽宇偷偷打电话订了一个生日蛋糕送到家里。说起这件事,许俊欣慰的笑了。
和朋友去外面玩,他会把好吃的东西带回家给家里人分享。“他心里总是惦记着家里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老师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班主任邓继群一边看着泽宇,一边用手指细数着眼前这个孩子的优点:
他喜欢历史、经济学,喜欢运动,喜欢篮球、乒乓球;
他的字特别漂亮……
邓继群从黄泽宇高一开始,一直担任黄泽宇的历史科任老师。在他眼里,黄泽宇是个心理素质特别好的孩子。虽然他也像其他孩子一样会遇到考试成绩波动这样的情况,但是他总能自己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继续前行。
邓继群经常鼓励黄泽宇要树立在各个学科超过老师的目标。
东莞一模文科综合考试结束时,邓继群和黄泽宇一起对历史科选择题的答案,当时一共有三个答案对不上。
邓继群回忆说,最后参考答案出来了,老师对了2个,黄泽宇对了一个。当时邓继群对黄泽宇说:“泽宇你还没超过老师”。
2018年4月24日广州二模的文科综合考试结束,邓继群又和黄泽宇对了一次历史科选择题。这一次他们各错了一个。邓继群对黄泽宇说:“泽宇,你马上就要超过老师了”。
“泽宇他到了高考的时候,文科综合分数很高,历史选择题全部拿下了!”邓继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邓继群带的班级今年有38人参加高考,其中一人获得东莞市文科第一名,还有一人预录取清华大学,600分以上共19人,优先投档36人。
在邓继群看来,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心理和身体的健康也很重要。他觉得老师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默默关注着学生,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其它的事情不过多去干扰。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进入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甚至申请在家休养。”邓继群当时每天给这名学生打电话,鼓励他不要把成绩太放在心上,学习只要开心就可以了。后来这名学生渐渐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也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邓继群在心理辅导方面还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要求每个学生每周都写一篇周记,把自己心理的感受,甚至是一些不愿意跟爸妈说的事情写下来。邓继群认为文字交流很重要,这种方法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有个孩子在周记里写到自己想考清华北大,但是当时学生的成绩还达不到这个水平。”邓继群回忆说当时在周记里写道“即使你现在达不到,老师也相信你有这样的实力”。
黄泽宇和班上其他同学一样,手中都有这样三个本子:一本错题本,经常要回头去看自己做错的题目;一本好题本,把历年的高考题做投,文科的试卷要做到90分以上;一本难题本,做到追根溯源。“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这些题涉及到的知识跨度大,因此学生要把涉及到的知识理解透彻,才能把难题的源头功课下来。”邓继群解释让学生做这三个本子的意义。
在谈话最后,邓继群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了一个小视频。视频里是他们班高考文综考试前,邓继群和一名同学带领全班一起喊出:“高三三班,拿下文综”。每位即将踏上考场的“小战士”士气满满地踏上了征途。“有个孩子从考场出来的时候对我说’老师,我拿下文综了’”邓继群回忆说,“我希望他们在气势上不能输,一定要自信地走向考场”。
学霸秘笈:
调整好“时间”“知识”“心态”三大板块
文/黄泽宇
正确的时间分工
都说是人算不如天算,参加完18年的高考我才真正体会到学科时间分工的重要性。不合理的时间安排会很容易把人引入歧途的!曾经我也会在一道数学题前卡住好久好久,但仍然不想放弃算出正确答案的机会,于是只好在无奈的与题目对视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作为过来人,在这里要给大家一个建议:要合理的分配各个学科的学习时间。因为在高考中,每一科的难度都是相对均衡的,并不会因为学科属性不同而被赋予天壤之别的难度,而且,高考每年的格局都在不断变化。拿今年的数学试卷为例,相信不少学弟学妹们已经可以做到140分甚至满分吧,但在高考前,许多同学没有意识到高考难度变化的趋势,把自己的时间蛋糕分了好大一块给数学,结果高考考完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多必要去硬啃数学,这样真的浪费了好多时间,万一学到的没有考到,会让人真的很无奈。高考应试应与平时的学习策略相吻合,重视均衡发展,减少短板,这就需要把时间分配安排的更加合理。
所以具体操作是怎样的呢,我建议把晚修时间划分成几个学科单元,把文科学科(语文,英语,政治历史)以及偏理科(数学,地理)的学科合在一起,比如第一节晚修7点到8点20,可以做一点文再做一点理,这样既可以减少长期埋在文综里的枯燥,又可以使各科的时间相对均衡。切忌过度沉迷于某学科。当然具体的时间分配一定要量身定制,力求适合自己的规律。
融会贯通
对学文科的同学来说,这个方法真的再熟不过了。拿文综为例,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题目,材料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支柱——所以,要想提高文综的成绩,材料分析能力必不可少!所谓融会贯通,就是要在材料的基础上迁移五花八门的知识,越多越好。
再举个例子,我们去看了复联3,嗯,这部电影你能想到什么?钢铁侠的纳米战甲好厉害,哦,科学技术果真是第一生产力,可是灭霸还是捅破了他的盔甲——我们得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再厉害的东西也有些自己的缺陷;还有,灭霸的手套只有在无限的宝石集齐时才会有最大的力量——整体统率部份,有着部分没有的功能......这是在政治学科的演绎,通过这种方式,你能够把学过的知识与最新的电影结合起来,是不是变得有趣又更好记忆了呢?
考前心态调整
高考确实很重要,但它还没有重要到决定我们一生的程度。不少人会在高考前出现紧张感,这是十分正常的,与其说是紧张,倒不如说是兴奋,这种感觉反倒可以提高我们的能力。但是,仍然有些同学是真的陷入了泥潭,在考前就担心高考考差了,从而出现一系列失去斗志的行为。对于这种现象,要想改善心态,就应该从对待高考的态度开始改变。考前不必一味地埋头学习,要注重生活作息的调节,多去锻炼,比如跑步或者打球。考试时也不用给自己过度心理暗示,因为在高考考场,保持心情平静才能有好的发挥。
以上几点是我平时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给学弟学妹一些帮助吧。
【策划】戎明昌
【统筹】陈枫 吴少敏 王慧 黎詠芝
【采写】薛屏(署名除外)
【摄影/剪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