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白鹿台遗址 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旧郎村委会南塘村(原越王殿村)背面山脚。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赵佗来境狩猎筑白鹿台。历代不少人士到此刻石凭吊。普查时,测量该遗址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在地表采集有汉朝回纹瓦当残片、唐代的布格纹板瓦碎片。
白鹿台遗址的历史来源
原来,早在秦代,新州(今新兴)地域一片荒凉,鹿、豹、老虎等野兽繁多,人烟稀少,被称为“南蛮之地”或“瘴疠之乡”。境内土人以打猎为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中原大乱,秦廷官员赵佗(河北真定人),先后任岒南龙川县令、南海尉事,赵以南海为基地,掠取桂林郡和象郡,继而自称为南越王。
汉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他即率众到新州今县城以南六公里处狩猎,捕得白鹿一双,白鹿象征如意吉祥,赵佗很高兴,令众将即筑台庆贺,用以庆祝和祭祀神灵,祈求 南越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史称“白鹿台”(也称越王台),至公元前137年赵佗病卒,公元前111年南越也被吞灭,当年始设临允县(今新兴县),因此,白鹿台遗址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
可以说,南越王赵佗的到来,开启了新兴的人文历史进程,白鹿台也是新兴历史上最早的人文建筑,可以说是“未有新州,先有鹿台”。岁月的洗礼,让古老的白鹿台早已崩塌,而今仅剩一片遗址,芳草丛生、野兽出没,散落在地面上的唐砖汉瓦,向后人诉说着这里曾有的辉煌。后来地方官绅和乡民为了纪念赵佗,就在白鹿台旁建起一座越王殿来供奉他。随后,这一带附近渐渐形成了村落,村名就叫越王殿村,后改为南塘村,但“越王殿村”之名依旧流传甚广。
在经过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洗礼,白鹿台遗址已经没有当时的辉煌,只剩下一座简陋的越王庙和一首由清代诗人区宇瞻写的《白鹿台怀古》诗:
白鹿仙车去,无人猎古台。
空余烟峤月,曾照越王来。
锦忆千金使,台悲逐鹿翁。
迹空迷岁月,只认上林中。
六祖镇南塘村
通往白鹿台的小道
路面上残存的历史碎片
用来供奉的小寺庙
云浮融媒中心
编辑:丝慧
编审:刘炳华
来源:新兴县博物馆
投稿邮箱:yunffb@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