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一直充当着改革开放的“实验田”。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交流为海南农业发展创新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走进新时代,海南经济特区迎来“而立之年”,改革之风将继续在这里掀起怎样的农业浪潮?
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深入海南调研,领略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加国际化的海南农业新格局。
澄清透明的海域、平坦柔软的沙滩、辽阔广袤的天空……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海南岛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果蔬天堂”,香蕉、椰子、芒果、菠萝、荔枝、哈密瓜等应有尽有,反季节蔬菜也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吃消费者的餐桌上。.
作为全国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供应基地,海南被誉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冬季瓜菜年出岛343.7万余吨,热带水果年出岛280万余吨,供应国内外180多个城市,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10公斤左右。
近年来,海南省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调优增效,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调减甘蔗、浆纸林等低效作物,淘汰老化橡胶园,推广优质水稻、南药、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最大化集约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带,构建起热带特色高效产业体系,努力向精细型,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目前,海南已经形成“五基地一区”为主导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包括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天然橡胶基地等。
热带“果盘子”
大宗水果优势尽显,小宗水果遍地开花
热带水果是海南农业的“王牌”。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热带海洋性岛屿季风气候使海南岛接受日照的时间长、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具备了发展现代热带农业的极好条件。以调整结构、标准化改造、产业融合为重点,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进一步发展,2017年,海南省全省热带水果种植面积达245万亩,产量291万吨,产值128亿元。
海南是我国芒果最佳栽培地区之一,截至2017年底,芒果种植面积超过80万亩,居全国第一。今年海南芒果种植面积81万亩,预计产量104万吨,其中,三亚种植面积36万亩,产量30万吨,还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三亚芒果主要有台农、贵妃、白象牙、金煌、澳芒等10多个品种,其中台农、贵妃、白象牙等10个品种被评为优质农产品;以成熟早、外观美、品质优等特点享誉全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三亚更是被称为“中国芒果之乡”。今年2月,三亚芒果首次亮相德国柏林国际果蔬展会,进一步提升了三亚芒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说到海南的热带水果,还不得不提这里盛产的特色蕉。海南澄迈县以富硒红壤的独特地质,县内对香蕉的种植为无公害标准化管理,所以在澄迈所产出的香蕉品质好,尤其以皇帝蕉最为闻名。皇帝蕉外观色泽鲜艳,风味独特,是世界上公认的高档香蕉品种之一,经济价值很高。果实小巧、色泽金黄、营养丰富,与普通香蕉比较更加芳香爽口、营养丰富。
除了芒果、菠萝、香蕉、荔枝等大宗水果之王,海南还有着丰富多样的小众水果品种,包括莲雾、释迦、红毛丹、人心果、琼中绿橙、陵水圣女果……越来越多海南特色农产品打出品牌,唱响四季歌,行销海内外。
近年来,海南省鲜、干水果及坚果出口贸易值均呈上升趋势。海南是一带一路的前沿阵地,是广州、湛江、香港与新加坡、马尼拉、雅加达之间多角航路的途经之地,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以及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机遇,海南的水果出口有着巨大的潜力。
冬季“菜篮子”
源源不断出岛,丰富吃货们的餐桌
每年10月至来年4月,北方一些省份天寒地冻的时候,海南的平均温度仍然能达到20摄氏度左右,是一个“天然大温室”,适宜瓜菜生长。每年冬季,一辆辆满载瓜菜的车辆从海口港排队登上轮船,运销出岛,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丰富了吃货们的餐桌。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海南省着力发展冬季瓜菜。近30年来,通过实施改造标准化菜田、建立集约化育苗中心等系列举措,冬季瓜菜已成为海南省农业支柱性产业,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108万亩增加至2016年冬至2017年春的291万亩,产量也从80万吨提升至475万吨,产值达159.6亿元。
借力南繁发展,优化冬季瓜菜,做强热带特色。每年利用地处热带的独特光热条件,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近6000多名科研人员都如候鸟般飞来海南育种。三亚划定了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和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三亚南繁研究院院长柯用春表示,南繁也努力为海南农业注入源源活水。一方面加强品种的更新;另一方面用好南繁人背后的资源,比如找专家做现代化循环农业,启动一个5万吨有机肥厂。
在拥有独特优势的同时,海南省蔬菜种植也面临不少挑战。海南省虽是全国最大的冬季蔬菜基地之一,但在夏季,海南经常出现“高价菜”的问题。每年5月到11月,由于高温高湿,蔬菜不易生长,蔬菜自给率不到60%,如果遭遇恶劣天气,自给率甚至低于30%,蔬菜种植结构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这个问题,海南省计划推进发展中高档蔬菜大棚设施。这些蔬菜大棚至少可抵御12级台风,可以有效降低种植风险,提高菜苗成活率,确保在恶劣天气下正常供应蔬菜上市,保障菜价平稳。海南省农业厅还计划5年内建设设施大棚从现在占海南常年蔬菜基地面积的10%提高到30%。
大胆“先行”
构建“泛南海休闲农旅经济圈”
海南得天独厚的风光吸引着八方来客。今年是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第七年,截至2018年1月底,三亚、海口两家免税店累计销售额314.8亿元,购物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海南实行离岛免税落地免签,2017年底,海南省年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曾叮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近年来,海南省深入推进农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形成了如琼海龙寿洋、保亭三道镇、三亚水稻农业公园等一批形式多样,各有特色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此外,海南许多县区以“村委会+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高效农业,合作社在公司和协会的指导下去发展,抓好生产环节,公司来做品牌策划和销售。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区域统一规划和管理,也有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
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企业达到了259家,接待游客1358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了120亿元。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兴旺。同时,农旅融合发展、高效农业并驾齐驱,也带动海南农民的“钱袋子”更快地鼓起来。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仅有7408元,2017年已增长至12902元,并且,各市县农民人均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万元大关。
今年以来,南方农村报启动了“扬帆一带一路 振兴万乡千村”2018中国土壤生态修护暨农技推广大行动,系列活动第十四站即将于8月30日走进海南澄迈站。
文/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帼蓉 实习生 陈婉珠
制图/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