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励志!大学毕业、读研、创业……深大脑瘫学子根本停不下来

深圳故事
+ 订阅

脑瘫孩子能够走多远?王承乾和梁泽宇还在不断“刷新”记录。

今年的深圳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李清泉为两名“特殊”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一位是国学精英班的王承乾,他在母亲的搀扶下缓步上前;另一位是哲学专业的梁泽宇,他乘坐电动轮椅独自上台,两人均为脑瘫残疾人。

这是深圳大学首次招收有行动障碍的学生,学校曾特意准备了单间宿舍,对洗手间进行无障碍改造。

王承乾沉稳专注,他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和学术竞赛奖项,并已被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录取为研究生;梁泽宇开朗敏思,在校期间初尝创业成果,并于上月获得深圳市首届“残健共融”残疾人创新创业大赛复赛晋级资格。

如今,两位脑瘫大学毕业生的故事已传遍街巷,而其成长经历中的点滴也折射出深圳及其助残事业的发展。

“能走路,就坚决不坐轮椅”

梁泽宇坐在电动车的座椅上,瘦小的身躯上顶着个大脑袋,平日里喜欢玩手机、听音乐、打电游、派对、“轰趴”,就像那些酷酷的年轻人。

在当年小学的时候,梁泽宇遇到了障碍,“虽然国家保障残疾人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依然有一些小学不愿意招收我这样的学生,理由无非是担心安全谁来担责啊,学校有升学压力成绩会不会拖后腿啊”。

幸运的是,他家附近的南山实验鼎泰小学开始办学招生,梁泽宇报名并通过了入学考试顺利成为了该校的学生。

和梁泽宇一样,王承乾的父母对他能否顺利进入小学心存忧虑。“当年,景鹏小学程校长和我单独交流一番后,觉得我挺不错。”王承乾表示,程校长为了能更好的照顾他,还特意安排有小孩的女老师做他的班主任。

脑瘫不仅让王承乾行动困难,还损害了他的听觉,影响了他的语言学习。直到今天,王承乾仍然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听得清别人讲话。

“既然生了这个小孩,就要好好地去培养,无论他怎么样。” 从王承乾上小学二年级开始,徐母月彻底辞掉了工作全天陪护在他身边。“只要我还能扶着他走路,我就坚决不让他坐轮椅,能扶着他上楼梯,就尽量不做电梯。”徐母月希望,儿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哪怕比别人慢一点。

正是这样不间断的练习和治疗,王承乾的双腿才逐渐变得更加有力。如今,王承乾看起来结实健壮,没有明显的肌肉萎缩迹象,可以独自扶着拐杖和助行器短距离行走。

“变身”义工和心理咨询师

在深大四年期间,本着出行方便的原则,学校给两位残障学生各自安排了一个单间宿舍,都在一楼的位置,并且距离教学楼、餐厅和图书馆很近。为了照顾梁泽宇的情况,学校对他的宿舍洗手间、冲凉房进行了无障碍改造。王承乾则有母亲时刻陪伴在身边。

王承乾也试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馈社会对他的关爱。在大学期间,他参加了深圳U站的义工活动,为过往行人答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谈心、做游戏

从高中到大学,梁泽宇一直是学校心理社团的成员。“朋友们有心事也愿意和我倾述。”梁泽宇说,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倾听和共情,让对方觉得你理解他懂他,人往往需要的是心理支持,不需要你的很多建议,道理和心之间是有距离的,他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只是他希望有人去倾听他和理解他。

“我手腕外旋有障碍,写字要比别人慢得多。”笔者留意到,梁泽宇的双手有些变形,右手握笔有困难,下笔力道也比别人轻。说起高考,梁泽宇感到遗憾的是,当年一本分数线是560分,他的高考成绩是554,距离一本线只差了6分。

“我这种情况在香港是可以申请加时的,但是内地目前还没有这一制度。”梁泽宇说。

唯一推免生的学术梦

在网上搜索“王承乾”,会马上蹦出一个醒目的新闻标题——“脑瘫学子王承乾高考超一本线12分”。这是2014年高考放榜后,媒体对王承乾的报道。虽然成绩出色,但是考虑到自身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离家太远,王承乾选择了深圳大学

走进王承乾的宿舍,满眼净是书,门口的书架上、上层床铺上、书桌上,各类书排得满满当当。 在父亲的影响下,王承前从小看《百家讲坛》节目,可以说,《百家讲坛》是王承乾的启蒙老师,为他打开了历史这扇厚重的大门。

由于行动不便,缺少了很多户外活动的机会,反倒塑造了他踏实专注的性格。他习惯了宿舍、课室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里看书。

在人文学院历史系教师常彧的指导下,王承乾提前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常彧对王承乾的评价是,“经过四年的学术训练,学术敏锐度和敢于同前辈据理力争,提出自己新锐观点的素质他都具备。我更敬佩的是他从来不会强调自己身体的特殊情况,他比起正常人更加自强。

好学深思的他凭借排名第一的绩点和扎实的学术功底,成为今年国学班唯一一个推免生,并顺利被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录取。如同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所说的那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双腿不便的他却在学术路上越走越远。

谈到未来的规划,王承乾表示:“当然是考博士!”

创业路上的助残计划

与王承乾执着于学术之路不同,性格更为活跃的梁泽宇在大学四年中,找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我之所以选择深圳大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深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这里可以认识很多不同专业领域的朋友。”大学让梁泽宇看到了身边众多想法独立的同学。“深大的校园气氛真的很年轻,老师愿意让学生尝试很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可以做更多有趣的事。”梁泽宇说。

如今,梁泽宇一个创业项目正在酝酿之中。2018年7月10日,深圳市首届“残健共融”残疾人创新创业大赛初赛在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顺利进行,最终评选出了34个项目晋级复赛。其中,就包括梁泽宇的“海之景”草缸文化项目。

作为项目主创,梁泽宇介绍说:“现在,人们对于水族缸的理解还停留在‘养鱼的容器’概念上,仍在思索怎么别让观赏鱼死的太快,许多商家自身艺术及技术水平都有待提高。之所以选择这个创业方向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草缸,欣赏草缸之美,发展草缸艺术,逐渐形成中国独有特色的草缸文化。”

同时,我们还希望培训一些残疾人参与电商、营销、文化推广等项目,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融入社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梁泽宇说。

“无障碍”路上还是有“障碍”

生活中,母亲是王承乾形影不离的“拐杖”。“脑瘫儿的平衡能力很差,稍不平坦的路面都有可能把他绊倒。”她表示,目前王承乾行走只能扶着栅栏或墙壁,到了空旷的地方就无所适从,独自过马路更是不敢想象。

在收到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后,王承乾需要离家在外生活,徐母月依然打算陪伴儿子到南京上学。然而,谁都不可能陪伴谁一辈子,以后谁来照顾王承乾?近些年来,徐母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申请,深圳市残联免费为王承乾资助了价值9000元的电动代步车。徐母月很高兴,“有了代步车,即使没有我随时陪在他身边,也可以放心让他出行了。”

梁泽宇则从12岁开始就不再要保姆和家人陪同,在家里待不住的他,喜欢独自“溜达”,代步电动车是他的出行“伙伴”。坐在座椅上,梁泽宇只要打卡遥感开关,鸣笛,调速,控制方向,电动车就会稳稳地前进,带着他去想去的任何地方。

他表示,深圳的无障碍设施做得很好,只要是地铁能够达到的地方,他都可以顺利前往,地铁站和购物中心里都设有升降电梯。然而,无障碍设施也时常被侵占、被破坏,“无障碍”上有“障碍”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残疾人专用洗手间,清洁人员有时会在里面堆杂物和清洁用品,我常遇到的情况是有洗手间,但用不了。” 他指出,国内的助残意识还是有待加强。

【撰文】穆玉洁

【策划/统筹】吕冰冰 张玮

【视频】姚磊

编辑 李定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