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口袋笔记”快收好!高三学子必备学习攻略,方法策略快人一步!

教育莞家
+ 订阅

上周末的《开学第一课》

于涛老师为高三的同学们奉送了的“口袋笔记”

揣在口袋,用在脑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好功课呢?

没关系!又到了给高三童鞋们送干货的时候了!

今天小莞家把最精华的部分给大家摘出来

一起来一下复习吧????

高三学习之路包括:

1.知识方法

2.策略

3.非智力因素

4.心理

面对高三的学习

如果以上四个方面你都能如鱼得水的应对

那么恭喜你,高三对你来说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今天这一章我们就先来复习【学习篇】

回顾一下怎样才能科学正确地掌握【知识方法】和【策略】!

知识方法

▲▲▲

【课上听讲】

同在一个课堂,听讲是如何让同学之间产生差距的?比如,课上听到会的,有人就走神、随便听;有人就快速重复,提高课堂效率。听到不会的,有人就干听着,课后也没得学了;有人就及时记录下来,如果课上没有听明白,课后还可以继续学习。如此差距便产生了。

【课后作业】

对于课后作业,每天各科的学习时间应逐步稳定下来,养成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作业的好习惯。有些同学总是遇到难题就“死磕”,磕到最后难题也没做出来,时间也浪费了,作业也没做完。所以,遇到难题时,一定要给自己设置一个时间限制,比如一道难题,思考5分钟都没有什么思路,就应该去做下一道题目,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这些不会的练习,要学会“置后学习”。昨天不会的等今天老师点评完以后再做,今天不会的等明天点评完在做,这样的“置后学习”,能很好的保证学习效率。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进行作业的深度学习,提高思维能力。 

【整理】

在整理方面,除了整理资料和“错”题本,更重要的是归纳总结。高三的学习题目是无限的,但是题型是有限的,要努力让题目的“无底洞”变成题型的“有底洞”。归纳总结并不是把知识罗列、抄写一遍,而是将知识方法结构化。例如,数学的导数一章,有几何意义、求导运算、运算法则、单调性等,每一个知识的位置都会对应有相应的一个或多个题型,依托于知识线索,就能形成知识方法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题型模型化,模型化是对题目设问与条件搭配的深刻的认识。例如数学选做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中求弦长的问题,如果直线过极点,就用极坐标求;如果与圆有关,就用圆的直角三角形求;如果直线不过极点,曲线又不是圆,就可以考虑用直线的参数方程,或直角坐标系的通法来求解。这就是一个模型化的思维,将应用哪种方法求解问题,转变成对条件、模型的识别。 

为了提高对模型的记忆与识别,可以将模型命名化,提高归纳总结的效率,形成高效的复习模式。这样的归纳总结之后,做题就可以去应用总结。于涛称之为“彩珠串联”。 

【复习】

除了常规复习,可以增加回忆式复习。对于想复习又没时间,想在宿舍学习晚一点,又没条件的同学,可在睡前,回顾今天复习的某个内容,或者有计划的回忆某个版块的内容。如果有哪些回忆不起来,第二天就可以花一些时间去强化它。 

对考前复习,不管是难点还是基础,切勿通篇复习、走马观花。高三的大考很多,要以高考为目标的,每次考试前复习一、两个板块,有计划的分板块复习,进行局部深度复习,而不是浅尝辄止。如果实在是没有什么复习的想法,那就默写或者抄写公式、方程式等,保证基础的准确。 

策   略  

▲▲▲

知识方法的学习是最基础的,此外还需要策略的学习。 

【应试策略】

对于应试策略,于涛将其归纳成为了“起、承、转、合”四个字。“起”指考试要起步慢且稳,“承”指进入自己正常的节奏,“转”指遇到不会的、耗时的要选择性跳过,“合”指最后剩的没把握的题目,要进行选择,不留空白等。比如,离考试结束的10分钟,问一问自己还能答多少题目。除此以外,需要研习评分标准,通过评分标准的学习来规范自己的答题,体会得分点的设置,学会踩点得分。 

【讨论问题】

关于讨论问题,不少同学总是一有问题就问,变相地破坏了完整的学习时间。建议大家学会把问题留下来,在零散的时间里去发问、消化。同时,学生都应该要努力成为讲授者,给别人讲也是一种学习,能让自己理解得更透彻。 

【学习策略】

关于学习策略,大家也有必要去研究真题,结合真题和自己的薄弱环节,在针对性的强化练习,注重效率即可。

【时间管理】

关于时间管理,于涛主张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该抓紧的时候抓紧,做到张弛有度。抓紧6天半的时间,给自己一个放纵的半天。有时候这半天就像是“嗑药”,自己的放松,可以给带来一些“罪恶感”,这样下个星期就能更好的抓紧6天半,然后放松半天,形成良性循环。至于挤时间,需要指出,时间挤得多了,能拉长生命的长度,但是需要我们制定一些学习任务去填充这些时间,这样挤出来的时间,才能用来拉长生命的厚度。 

完整的“口袋笔记”思维导图在这里↓↓↓

【学习篇】就到这里

快分享给你身边的高三同学吧~

下一期小莞家还会推出“口袋笔记”【心理篇】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撰文】毛敏

【策划】王慧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