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8点一过,浙江杭州和平会展中心一层拐角处的麦当劳里,气氛就有了变化。三三两两的大伯大妈,扎堆坐在一起,说话归说话,目光却锁牢在不远处角落里两三对年轻男女的身上。
顺着他们的目光看过去,这几对年轻男女,面前最多一杯饮料,客客气气地面对面坐着聊天,快则十几分钟,慢则半个多小时,然后就各自起身分开。
在这家一眼就能望到头的麦当劳里,实在藏不住什么秘密,敏感一点的食客,都不难发现,前后左右这团包含着试探、拘谨、对垒、权衡的气氛,叫做“相亲”。
至于相亲背后的组织者,大家都称呼她“和平广场王大姐”。王大姐,本名叫做王智慧,杭州人,今年65岁,在和平广场这家麦当劳里帮人免费相亲,已经做了10年了。
“更愿意找本地人”
记者问王阿姨,你这里大约有多少单身男女?王阿姨说,几千个人总是有的。王阿姨还说,粗略估计在麦当劳这里一年要安排1000多对见面,最后成功的也就20多对。
王阿姨展示她写满单身男女信息的笔记本,最早她都是自己一个个整理在本子上。
听说记者要去采访相亲,同事纷纷觉得部门里的一位单身男生,肯定会被抢爆——86年生,身高183CM,长得帅,杭州有房,工作稳定,人又细致又贴心,菜烧得好吃还会做家务。这么一总结起来,感觉这个男同事要被单身姑娘儿的父母们围抢了!
谁料到,记者刚拿出手机给王阿姨看他的照片,就被“嫌弃”了:“王阿姨,你看,这个是我的一个男同事,一米八的个子,长得也很帅对不对?”王阿姨觑着眼睛,第一句话就是:“噢,他这个头发染成黄颜色,不来塞的(不太行)。”
记者接着说,“但是他人超级好的,烧饭做菜做家务都会的。”王阿姨问:“他是杭州人吗?”记者说:“不是杭州本地人,但是已经在杭州买房子了。”王阿姨考虑了一下:“我这里有个在杭州工作的黑龙江女孩,他要不要的?”
阿姨这里的部分相亲者登记信息 。
为什么不能直接介绍杭州本地的女孩子给他呢?王阿姨说:“杭州人么,普遍还是想要找杭州本地的。”
记者在麦当劳里遇见一位1991年杭州女孩的母亲,就这样说:“杭州人总想找杭州人,生活习惯啊各方面容易沟通,我跟我们女儿也说的,我说你寻个外地的,妈妈以后说话还要说普通话,舌头转不过来的。不是说外地人不好,外地人都毛优秀(很优秀),男伢儿都拼出来的……”
王阿姨也说了,一般杭州人愿意找杭州人,一个是生活习惯;第二,外地人父母来杭州了,往往都要住在一起,如果两家都是杭州人,比方媳妇生小孩,今天我送明天你送,不会都在一个屋檐下,每个人性格不一样,住在一起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矛盾。
“87年以上的女生非常难办”
每周六,是王阿姨要忙到飞起的一天。早上5点多她就要起床了,因为这一天,她要去赶万松书院的公益相亲会。
你可能要问,她不是和平广场晚8点的王大姐吗?为啥要一大早要跑到万松书院赶场子?答案是:为了更新自己的数据库。
早上7点多,万松书院门口等着开门的相亲家长。
这一天,从早上7点半,到中午12点,有几百号家长(也有零星的几个本人来相亲的)涌入万松书院。
栏杆、遮阳伞、树干上,甚至是垃圾桶的盖子上,都贴满了“征婚”“相亲”“寻缘”的各种打印或手写纸。
他们各怀心事,踱到王阿姨这里一溜边地看过,把自己情况说一下,觉得合适的就加个微信或者是填个信息登记表。
王阿姨经常和心急如焚的父母说,“千万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我身上,我也是要看碰的。”但是还是架不住隔三差五有人来说:“王大姐,咋个办啊,我个女儿咋个办,一年年大上去,急啊急煞。”
王阿姨这里的征婚信息,“杭州本地姑娘儿,找杭州本地男伢儿”用的是红底,“杭州本地男伢儿,找杭州本地姑娘儿”用的白底。
女生年纪稍微大了,在王阿姨这里确实比较难办。王阿姨甚至明确表示:1987年以前生的女生她不收了。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好来配。
王阿姨分析道:“哪怕是1980年(今年38岁)的男生,都不愿意找1987年以前的(31、32岁以上的女生),而要找相差8岁、10岁甚至是差一轮的。”排除外貌因素,还有个很现实的原因:最佳生育年龄。
“今年87-90年男生很抢手,
因为90年女生纷纷开始相亲了”
既然1987年以前的女生明显不太好找对象了,那么男生有没有年龄的分界线呢?王阿姨说,男生还好的,但是明显感觉今年,1987年到1990年之间的男生很抢手。
为什么?因为今年很多90年的女生纷纷开始出来相亲了。90年的女生今年也已经28周岁了,她们的家长心里想的是,哪怕是马上就能找到合适的,总要交往一段时间,等到结完婚生小孩,女方也要30岁了。
1990年女生的增多,导致比她们大三岁左右,也就是1987年-1990年这个年龄段的男生,在王阿姨这里最抢手。
万松书院现场,王阿姨收到的男孩征婚介绍。
上周,王阿姨帮一个1991年生,在万科工作的女生安排了一次相亲。女孩的妈妈说,“我们也很急的,毕竟还有两年(女儿)都30岁。以前她总是跟我说:‘妈妈等我30岁再找’。”
“我们女儿本科生,在万科工作,家里两套房子,女儿一套,我们一套,我们要求也不高,希望对方也是杭州人,家庭条件比我们稍微好一点就行,但也不希望毛好(太好),毛好(太好)我们啊蛮吃力。”
“男的哪怕40岁,也找‘漂亮’的”
除了年龄,让王阿姨苦恼的还有,她这里很多男生挑女生都非常要“漂亮”,哪怕是40岁的单身男,也要漂亮,不漂亮宁愿不找。皮肤要白、脸要小、眼睛要大、条杆儿要好,王阿姨说:“哪里有这么多仙女,我手上1000个女孩也挑不出20个这样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简直是“好看的皮囊万里挑一”。
王阿姨说,有个1982年的男孩,国外留学回来的,每次来麦当劳,看看有多少个叔叔阿姨,就跑去买多少杯水来,“人是大方,但就是要漂亮,介绍木姥姥(木姥姥:很多、别提有多少),都看不上。”
还有个1980年某大公司的男生,年薪80万,报纸上也登过两次,在王阿姨这里前前后后找了有100来个,就是要挑漂亮的,给他介绍了一个1987年的女生,五官比例都很好,男生又嫌人家皮肤黑。
还有一些男生,年薪是很高,50多万,但不到30岁头发都秃了,还一定要找漂亮的。可是人家漂亮女孩直接跟王阿姨说:“哎哟,王阿姨,秃顶我不要的。”
关于男方总是要漂亮,女方的妈妈也有话要讲,周女士女儿是1987年的硕士,周女士就表示:“光有漂亮好过日子的啊?你问问看,婚姻当中啥西最不值钞票?就是这张脸孔最不值钞票的类。随着时间推移,你说我们年纪轻的辰光(时候),是不是美女啦?个么现在再看一看,连自己都不要看。”
“除了优秀,
女方更希望男生'高情商'”
女方对男方的要求,一般会用到“优秀”。那什么样的男生算优秀呢?王阿姨举例说:要有稳定的工作单位,年薪20W要有的,身高173cm以上,有婚房。如果说这些是“硬件”,在和女方家长接触的过程中,记者还常常听见一个词,叫做“情商”。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女朋友?网友:第二份半价的时候。
麦当劳里有几款饮料也是第二份半价,算下来也就10块钱左右一杯,王阿姨却说,很多男生来相亲,一杯饮料都不主动给女孩子买的。这就是情商太低。
周女士说:“我女儿以前找了个浙大硕士生,我女儿不说话,他就不说话,我女儿有一次发狠了,就是一句话不说,结果他也是半个小时不说话。我跟你说哦,男人呢是眼睛要看的,女孩子是耳朵要听的,所以男孩子情商要高。”
王阿姨在给相亲父母看手机里男孩的照片。
王阿姨也经常跟这些单身男女说,找对象,要嘴勤,腿勤,跑得勤,三五次,七八次,甚至有的十几次都不成功,不成功不是你一个人,现在是社会问题。
“我这里相亲哦,有的时候,年薪100多万的男孩子一杯水啊不肯买的,我说你水都不给女孩子买,王阿姨要买的。”
“大男不娶,大女不嫁,咋个办?”
最让王阿姨生气的是,白天男孩女孩都约好的,到了晚上,女孩子说不来就不来了。男孩在麦当劳里坐了10分钟,气走了,回去之后,男方妈妈还要回过头来怪王阿姨。忙活了一整天的王阿姨,被放的鸽子不在少数。
王阿姨说,杭州男孩子往往一叫就来,女孩子不好叫,经常事先说的好好的,临时就不来了。为什么?王阿姨说,“就是‘作’咯,现在80后的女生,都是以前遗留下来的,年纪么,已经三十五六岁了,还是这个不要,那个不要的。”
有一位妈妈,儿子在王阿姨这里介绍了好几年,最后成功了。这么多年帮儿子相亲的经验中,她深深觉得:80后这一批独生子女为什么难找?父母太宠了,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女方心想,为什么要我来求你男的?儿子觉得我家还可以的,女的拽什么?都是这种心理导致。”
在介绍相亲的时候,王阿姨经常做小年轻的思想工作,“时间会讲话的”、“互相陪伴,人好就好”、“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但身边有个人木姥姥喜欢你,胖点有什么关系”……
万松书院手拿征婚信息的家长。
在和王阿姨、单身男女家长的接触过程中,记者能感受到他们强烈的倾诉欲,以及或多或少都存在的焦虑感……
关于相亲这件事,你怎么看?
【相关阅读】图说丨从见面到结婚平均100天 你相亲究竟在“相”什么?
根据世纪佳缘对其会员进行的调查,“85后”男性和“90后”女性是如今被催婚催得最厉害的人群,逢年过节就会被各方亲友介绍对象。此外,40岁左右的男性被介绍对象的比例也很高,超过50%,同年龄段的女性则只有两成。
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
民政部数据显示,早在2015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数量就达到了2亿,超过英俄两国人口总和,“单身率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从地域和职业来看,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和成都是单身率最高的城市,IT、财务和销售则是单身率最高的职业。
从收入来看,2017年近一半的单身人士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高收入的单身人士占比也很高。
珍爱网曾在2016年发布的《单身人群现状报告》中提到,超八成单身女性认为5000元是男性收入的起点,1/4的单身女性要求自己的未来伴侣收入过万元。
从年龄来看,“90后”正在逐渐取代“80后”,成为相亲市场的主力军。
相亲究竟在“相”什么?
百合网的《2017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男性在相亲时更青睐教师、公务员、医务人员,这些职业相对稳定,方便对家庭生活做出规律化的时间安排。女性则偏爱外企或央企高管、公务员、医生,容易令她们产生不安全感的职业是艺术家、飞行员、演员。
然而,珍爱网统计数据显示,择偶目标与最终结婚对象的职业相符率只有45.6%,是所有统计项目中最低的。匹配度最高的项目是年龄和收入。
有意思的是,人的收入越高,对5岁以内的年龄差的接受度就越低,对10岁以内年龄差的接受度就越高。尤其是当月收入达到2万元时,认为年龄差无关紧要的比例骤然增多。
当相亲对象的各方面条件都已满足自己的要求时,近七成的女性会去征求父母的意见,并把他们的意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此外,只有不到一半的男性认为父母的意见很重要,近四成认为不重要。
相亲虽易,婚姻不易
根据珍爱网的统计,在亲友和婚恋网站的“助攻”下,相亲正在变得越来越“高效”。2017年,相亲男女从初次见面到确定恋爱关系,平均花费一个月,从恋爱到结婚平均花两个多月。
也就是说,很多相亲人士都在初次见面后的100天内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大事,远远短于人们惯常思维中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的婚前相处时间。
相亲虽然容易,但经营婚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难。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142.8万对,比上年下降6.7%,结婚率已跌至8.3‰;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15.8万对,比上年增长8.3%,离婚率又创新高。
来源:综合自人民日报、都市快报(ID:dskbdskb)、乐活杭州(ID:lehuo-hz)(记者:孙蒨)、界面新闻 (文/徐秋雨 初彦墨 蔡琳敏)
(编辑:毕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