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用双手和歌声传播家乡文化。”90后伙子朱亮维,自小便醉心于传统狮艺文化,如今以狮头扎作为主业,用狮头传承传统文化,记录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朱亮维,21岁,地道的九江人,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喜欢唱歌、画画、玩创意,但他又与很多年轻人不一样,灵活的双手已经扎作出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狮头。
10岁尝试做狮头
在九江镇下西候王上基村,静谧的树影,斑驳的阳光,让这个名字听起来稍显“老派”的扎狮头工艺作坊——“世宇昌荣”尤显年轻。
“扎狮头的流程可以用四个字总结:扎、扑、写、装。”这是朱亮维对狮头扎作多年摸索的总结,而他的扎狮头情结要从2004年说起。
“当时,村里的人想武狮,要到外地去买狮头,我就想,不如自己做一个。”2004年,10多岁的朱亮维把爷爷玩弄了多年的老狮头拆了,并一步步分解用材,观察结构,摸索扎作方法。
大约用了半年时间,朱亮维独自一人做出了第一个狮头。“那看起来像一个怪物。”而今天,这只“怪物”仍挂在作坊内,时刻鞭策着朱亮维:“我还是初出茅庐,需要不断装备自己。”
18岁为兴趣而创业
在承载着梦想与信念的18岁,朱亮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狮头扎作为业,传承狮艺文化。虽然被视为“冷门”,但父母也没有反对他的决定,并把家里十多平方米的杂物房给他做工作室。
创业听起来洒脱,做起来困难,朱亮维深知这一道理,他的这一创业决定,其实做了多年的准备。
二年级开始到武术馆学习狮艺武术、五年级开始尝试做狮头、初中一直在课余时间研究狮头扎作技艺,高中在学校组建醒狮队,学习书法、配色,对狮艺文化,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
学武狮以来,朱亮维心心念念的是,“希望有一只属于自己的狮子。”没有人教,他就去别人制作狮子的档口去“偷师”,甚至花掉自己大部分零钱买老师父做的狮头,自己研究琢磨。
18岁那年,毁过十几个狮头后,朱亮维终于亲手做了一份礼物给自己。丑萌丑萌的狮头比任何一个大师作品都要来得珍贵,它是朱亮维无声的成人礼,也是“世宇昌荣”的开业礼。
3年探索“狮子+”
在工作室里,一个头顶“长”着龙的狮头尤为显眼,这是朱亮维独自设计、制作的狮头,把传统狮头的“笋角”做成龙,并在细腮处别出心裁地加入了红胡须。“这是我们狮队每次出场的专用狮头‘红须仔’,是我们的标志。”
朱亮维喜欢传统狮艺文化,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在做狮头的时候我会融入一些创新元素。”这是自创业以来三年朱亮维的总结。
工作室天花板上挂满了狮头,细心的行家不难发现,这里的狮头配色、图案都比传统狮头稍微“大胆”一些,“我希望做出自己的特色。”
朱亮维的“大胆”创作起于一次醒狮设计比赛。去年,他参加香港回归20周年醒狮设计大赛,比赛中发现,许多优秀作品都有着作者独特的创意,“原来醒狮也可以创新。”这次比赛对他后来的创作有了很大的影响。
21岁以后……
以狮头扎作技艺谋生的朱亮维,有着许多兴趣爱好,喜欢尝试各种挑战,比如在近期如火如荼的九江镇本土原创歌曲歌唱大赛。
被问及为什么会参加这次比赛时,朱亮维显得有些腼腆,“我喜欢唱歌,我觉得这次比赛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唱出九江的美,很好。”
21岁,年轻气盛,对朱亮维来说,是转换视角面对人生的起点。“佛山南海做狮头的作坊、工厂有很多,而‘初到职场’的我还有太多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显然,朱亮维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我的目标是,做佛山最好的狮头。”
朱亮维正用行动向家乡“表白”,他说,传统文化不会消亡,狮头扎作之路就没有限期。
【来源】文瀚樵山最岭南
【撰文】陆惠嫦
【图片】陆惠嫦、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