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些医疗“黑科技”惊动国家!“登峰医院”掌门人纷纷亮出看家本领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热移植”“神桥”“无管手术”……这些医疗“黑话”你听得懂吗?在子宫内给胎儿做心脏手术、医生戴上VR设备 “走进”患者心脏做手术,你听说过吗?预防慢性肾脏病的“中国处方”、腹膜透析的“广州模式”、肝炎防治的“南医策略”,又是什么?

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在广州召开“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新闻发布会,推介广东在“双提升”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会上,广东4家“登峰医院”的“掌门人”向媒体介绍了自家的“看家本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首创“无缺血”引领“热移植”时代

在传统移植中,器官血流必须中断数小时,由此产生的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严重影响移植疗效,甚至导致移植失败。

对此,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何晓顺团队研制出了体外多器官修复系统,它可以替代人体为离体器官供血供氧,首次实现了多个器官长时间体外保持活力。

在此基础上,团队创建了“无缺血”移植技术,移植过程中肝脏和肾脏里的血“一直是热的”,患者避免了再灌注损伤。

2017年,全球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术成功实施,至今已成功开展了19例,达到了器官在生理状态下的理想移植,推动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团队手术图

制造中国“神桥”打破国际垄断

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引起神经损伤的有40万-60万人,但用于神经修复的材料长期紧缺并被美国垄断。中山一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刘小林教授率团队攻关,在国内率先研发了新型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神桥”可替代自体神经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桥接于神经断端后,其特殊的三维结构和丰富的细胞外基质为再生神经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自2012年始,“神桥”至今已在国内1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3000多名患者受益。它填补了我国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产品空白,使得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完整掌握该类产品技术流程、工艺质量标准并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个国家之一。

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腹透的成功经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63年就在国内首次应用腹膜透析(腹透)治疗急性肾衰竭,2005年开创了腹透中心规范化管理新模式,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腹透中心,腹透数量和质量位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前列。

然而,腹透在中国各地区发展尚不平衡,特别是边远地区。中山一院肾内科余学清教授团队创建了腹膜透析卫星中心模式,并将先进腹透技术经验推广至全国29个省(市、区)的2511家县级医院,培训医护人员4500多名,带动基层医疗机构腹透水平提升。

该模式被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Bargman盛赞为“广州模式”,2017年6月余学清受《柳叶刀》邀请向全球推广介绍中国腹透的成功经验。

■广东省人民医院

隔着妈妈肚皮给胎儿做心脏手术

肺动脉瓣闭锁或重度狭窄在亚洲人群中高发,会导致胎儿右心室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甚至导致胎儿宫内死亡。

瞄准世界最前沿的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技术,庄建团队组成胎儿心脏病攻关团队,成功实施将这一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时间提前至胎儿期。

2016年9月22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庄建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了全国首例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手术,隔着妈妈的肚皮,为一个28周的先心病宝宝修复了心脏发育缺陷。

至今,省医已成功完成5例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手术,全部获技术成功,病例数居国际单中心第一位。5例胎儿经介入治疗后右心室均发育良好,足月娩出。

此外,作为华南地区危重先心病救治中心,省医组建了新生儿及儿童重症监护团队,利用长途陆路、航空转运,提供ECMO支持下的重症转运,为危急重症患儿赢得了治疗时间。

3D打印和VR技术让手术变“科幻片”

3D打印、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当这样的尖端技术走进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外科、胸外科手术室,手术室顿时变成了“科幻片”现场。

2017年10月,省医建立了3D心血管打印联合实验室。8个月来,实验室已为近三百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例进行3D建模,打印出的1:1大小心血管结构模型,可以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提供有效指导。

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让省医的心胸外科手术变得更科幻。通过头戴式VR显示器,医生可“沉浸式”观察心血管结构,“走进”患者心脏从腔内直接观察患者的心血管结构,从而更直观了解患者的病变结构,更好地进行手术规划。

混合现实技术通过可穿戴设备,将现实世界信息实时数字化,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混合在一起。医生可以将视野中的3D数字模型随意移动、缩放,全方位直观地看到病变结构,甚至将心血管模型重叠到真实的心血管结构,实现手术台上的“实时导航”。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首次证实补充叶酸可降低尿毒症风险

我国有超过1亿人是慢性肾脏病患者,一旦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也就是俗称的尿毒症,患者就必须依赖透析或进行肾移植才能生存,治疗要耗费大量卫生资源。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院士团队首次证实,补充叶酸可降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丧失风险,显著降低高血压首发脑卒中风险及新发糖尿病肾病风险,为社区人群开出了预防慢性肾脏病的“中国处方”。

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团队还证实了,叶酸缺乏是农村高血压人群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补充叶酸能使这一人群进展为尿毒症的风险降低56%。

侯凡凡团队还创建了防止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临床新策略,首创RASB“向上滴定法”并使患者发展至尿毒症的风险降低了50%,使全国每年节省医疗资源约70亿元。新策略被写入全球慢性肾脏病治疗指南,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

率先启动“乙肝母婴零传播”项目

广东是“乙肝大省”。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团队建立了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标准国内首个专家共识,主持制定了2015年版中国乙肝和丙肝防治指南,发布了中国最新乙肝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形成了肝炎防治的“南医策略”。

2015年,南方医院率先启动了“乙肝母婴零传播”项目,目前已覆盖了全国118家医院,1.7万名乙肝孕妇在线接受专业规范化的母婴阻断管理。

“如果能严格落实目前的管理方案,乙肝母婴传播发生率可降至1%以下,最终有望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 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介绍,近三年来,南方医院随访了219例乙肝孕妇,只有1例发生母婴传播,达到了世卫组织提出的消除乙肝母婴传播的标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发现“逆转”慢阻肺病程的秘诀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呼吸疾病诊治领域的排头兵。在慢阻肺诊治方面,近年来广医一院不断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钟南山院士团队首次在国际上证实,慢阻肺在无症状期得到早诊早治,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并延缓甚至逆转病程发展。

钟南山院士团队还牵头中国多家医院参与国际早期哮喘干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按需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能明显有助于提高哮喘的良好控制率,降低急性发作风险,为哮喘早期干预提供了新思路。两项研究成果均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治疗早期肺癌,比治好感冒还快!

广医一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微创手术的医院之一。2015年,广医一院何建行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无管化”微创胸外科手术理念,推动胸外科手术跨入“无管”时代。

患者在手术中不需气管插管,术后也不留胸管和导尿管,术后24小时内即可出院,真正实现了胸外科手术日间化,部分早期肺癌患者治疗“比感冒还快”!

目前,该院全部手术科室都已成功应用“无管”微创技术。快速康复系列技术还吸引了美国、法国、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生前来进修学习,并应邀前往欧美以及印度、菲律宾、尼泊尔等国家进行手术演示、学术交流,“领跑”世界医疗技术新潮流。

【记者】李秀婷 黄锦辉 曹斯 实习生 云起龙

【通讯员】粤卫信

【摄影】张梓望

【校对】杨远云

编辑 麦小华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